呂學良
當前,面對建筑行業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局勢,作為工程施工企業,我們怎樣才能在競爭中取得先機?特別是在硬件設施大致相同的情況下,比責任意識,比管理水平就顯得尤其重要。當前,很多公司都大力推進以“責任文化”為重要內容的企業文化建設,積極倡導廣大員工對本職崗位盡責、對公司盡責,努力營造“負責任”的濃厚文化氛圍,我曾讀過一本《責任勝于能力》的書,書中開宗明義地說:現在的社會并不缺少人才,但每個企業真正需要的則是既有能力又富有責任感的人才。
一、責任心——干好事業的基本保證
責任心是對每個企業人的起碼要求。一個有強烈責任心的人,就能夠千方百計完成好任務,就能克服一切困難創造優異成績。一個缺乏責任心的人,不可能做好工作,更不可能干出一番事業。因此,責任心,是干好事業的基本保證。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先天條件很差的項目,在責任心很強的項目部領導班子運籌下,生機勃勃:標價低,可以通過自身挖潛和索賠補差,變虧損為盈利;活難干,可以運用科學手段和管理創新,變被動為主動;環境苦,可以依靠堅定信念和頑強精神,變凄涼為快樂。同時,也有很看好的項目,因管理人員責任心的缺失,造成內部思想混亂,外部麻煩不斷,經濟嚴重虧損,信譽岌岌可危。衡量一個管理者的責任心,關鍵不是聽他說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樣。
二、責任心——來源于對企業的忠誠度
企業興衰成敗,首先維系于員工的忠誠度。忠誠度決定責任心和執行力。企業發展壯大,是因為有許許多多心系企業、愛崗奉獻的忠臣;企業出現問題,是因為有極少數利欲熏心、玩忽職守的蛀蟲。
我們經營一個項目,無論是項目經理還是其他管理人員,對企業忠誠是第一位的。我們有的很看好的項目,卻中途“起火冒煙”,結果一塌糊涂,是什么原因?根本是管理人員的忠誠度不夠。有的不把心思用在管理上;有的拿企業財產當私產,“崽賣爺田不心疼”;有的在材料采購、外包計價、對外交往上動不良心思,如此等等,把企業利益拋在了一邊,何談對企業的忠誠!
什么是忠誠呢?忠,是對企業利益的真心呵護;誠,是在維護企業利益上的言行一致。那么,怎么做才叫忠誠于企業呢?
首先,要切實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這是對企業忠誠的核心內容。其次,要有強烈的責任感,自覺維護企業的合法利益。要把心用在企業建設上,千方百計為企業謀利益;第三,要將個人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結合起來。企業是個人發展的平臺,要讓每個員工都在企業這所大學里成才。但企業不是跳板,所學之長要用于企業建設;第四,在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要能夠與企業患難與共。大力倡導舍小家顧大家、不計得失、樂于奉獻的良好風尚。
三、責任——勝于能力
在工程建設中,一個人的工作做的好壞,最關鍵的一點就在于有沒有責任感,是否認真履行了自己的責任。
能力再大,大不過責任。“人才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真正有責任感的人才。”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好“尺度”,才高是好事,但因為才高就眼高手低、自詡自夸、自以為是,只能自損其才,自傷其能。幾乎所有的用人單位最忌諱員工有才無“德”。一位偉人曾說:“人生所有的履歷都必須排在勇于負責的精神之后。”一個具有超強能力的人,如果缺乏責任心,局限于自己的能力范疇之內,凡事強調自己的能力,只說不做,不肯為企業付出,那么,他不可能為企業創造任何價值,反之,一個能力稍遜的員工,心甘情愿為企業全身心付出,想法設法做好工作,卻能夠貢獻出自己的最大價值。工作中,我們的一些干部些員工喜歡推諉塞責,找各種借口推脫責任,說什么“自己的時間有限”、“自己的能力有限”、“那些不屬于自己的職責之內”、“凡事差不多就行了”,這些都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那些“差不多”到最后結果也就“天壤之別”。
責任,是最強的能力。俗話說:“一個人,一旦具備了勇于負責的精神,就會產生改變一切的力量。”積極負責的態度,不僅僅是員工“自我實現”的價值基礎,更是員工為企業不斷創效的力量之源。工作中,員工要想突破自我,就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來彌補自己工作能力等方面的缺陷,變“我能力不夠”為“我正在努力”,變“差不多”為“精益求精”,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做好職責之內的事,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其他工作。
責任,是激發人潛能的重要手段。“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無論是恒心,還是責任心,精神的力量總能迸射出勇氣、智慧和力量。我們的員工如果凡事先講回報,“又沒有多發工資,我為什么加班,為什么做自己職責之外的工作?”,那么就不可能搞好一個項目、一個企業。付出的心血總會有回報的,不管是榮譽還是財富,但首先我們要轉變自己的思想和認識,培養勇于負責的工作精神。
當然,我們說“責任勝于能力”,并不是對能力的否定。責任,也是需要用業績來證明,業績又是靠能力去創造的。對一個企業來說,員工的能力和責任同樣重要。然而,一個整天消極怠工的有能力的員工,一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有能力的員工、一個滿腹牢騷、爭權奪利的有能力的員工,是不可能具備責任心的,更談不上創造什么工作業績了。
總之,責任文化是一個需要協調的、動態的系統,它隨著企業的發展而發展。責任文化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汲取營養,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強化,才能具有生機和活力。責任無法窮盡,在責任與責任之間,存在著大量的共同責任、交叉責任和空白責任,我們必須不斷協調和彌補,讓責任的細胞充滿企業肌體,讓責任意識無所不在。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