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榮英
【關鍵詞】課堂評價語 語文 特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6A-0013-01
課堂評價語是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教師組織課堂教學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在課堂上,有效的評價語如同絲絲春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促使教學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課堂評價語的有效性呢?語文教師應把握學科特點,在課堂評價中依托文本語言和學生語言特點,運用教育機智凸顯語文本色,利用課堂評價語傳遞生動的語文信息,引領學生有效學習語文知識,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一、課堂評價語與言語形式相得益彰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句式精美,有許多精彩的文本片斷采用了特殊句式表情達意,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如果抓住文本特點,借鑒文本特定的語言形式,捕捉學生發言中的有效信息進行評價,常常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貓》一文的第一自然段用了三個“說它……吧,可是……”的句子,表達了作者對性格古怪的大貓的喜愛之情,有位教師在教學中就巧妙地運用了“說它……吧,可是……”這一句式進行評價。課始,教師請一名學生朗讀文段,但這名學生思想開小差,竟不知道教師請他干什么,經同學提醒他才開始讀。學生讀后,教師隨口道:“說你認真吧,看上去坐得端端正正的,可是剛才又那么心不在焉,竟然不知道老師說什么?”這樣的小幽默讓全班同學忍俊不禁。接下來的另一名學生讀得很有感情,只是語調太高了,不少學生不由自主地為他鼓掌。教師隨之評價道:“說你讀得好吧,的確是呀,要不怎么會贏得同學的掌聲呢?可是如果語調稍微放低點兒,柔和一點兒,就會贏得更多的掌聲啦!”由于教師品讀語言準確、到位,評價時運用了課文的句式示范造句,學生在模仿句式,體現貓的性格古怪時就寫得有模有樣,教學達到了預定的目標。可見,教師借鑒課文句式特點,設計了富有文本言語特色的評價語,讓學生耳目一新,使課堂氣氛更加地活躍。
二、課堂評價語與語境相輔相成
課堂教學中的言辭語境,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前言后語,說話時的語氣語調。教師創設良好的言辭語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優化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語文教材包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教師要積極尋找課堂評價內容與教材知識的融合點,把評價有機地滲透教學之中,注重對學生意識領域的有效滲透,體現課堂評價語的靈動性和趣味性,這樣才能大大增強教學效果。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花鐘》一課時,筆者讓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描寫花的詞語,當學生說出“五彩繽紛”“芬芳撲鼻”“爭奇斗艷”等詞語時,筆者分別給予點評“你注意到了花的顏色”“你聞到了花的香味”“你留心觀察,描繪了花的姿態”。又如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觀潮》一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在指導學生朗讀“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這句話時,筆者引導學生自我感悟:“你從這個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針對學生的實際朗讀情況,筆者進行點評:“老師感覺到有幾十匹白色戰馬向我們飛奔而來!浪潮越來越近了,有幾百匹白色戰馬向我們飛奔而來了!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向我們飛奔而來了!多么壯觀的場面啊!”這樣的評價語促使學生入情入境交流學習,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了對文本語言的準確領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課堂評價語與文體特色一脈相承
教師的評價語言應結合文本的語言風格,把握其語言特色。不同體裁的文本有著不同的語言風格,當教師的評價語與文本語言風格相一致時,二者就融合為一體,增強了文本學習的情境氛圍,學生將會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以下是一位教師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文言文《楊氏之子》一課的導語片段。
師:吾乃郭氏之女。從這一句自我介紹語中,你能了解到了什么?
生1:老師姓郭。
師:你很會學習,注意傾聽。(用手指板書)“郭氏”就是姓郭的人家,“之”就是“的”,“郭氏之女”就是“姓郭人家的女兒”。你們也能這樣來作自我介紹嗎?
生2:吾乃鄭氏之子。
師:我聽清楚了,你姓鄭,認識你甚為榮幸!(師與生握手,生笑)
生3:吾乃郭氏之子。
師(驚喜):哦?原來咱們八百年前是一家呀!幸會幸會!(生笑)
……
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之前所用的導語“吾乃郭氏之女”帶有古文色彩,教學中還用了“甚為榮幸”“幸會”來評價,讓學生沉浸在學習文言文的快樂氛圍中。
總之,教師精彩的課堂評價語言充分發揮了激勵、導向、調控的功能。教師要運用積極、有效的課堂評價語牢牢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樣教師才能真正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學生學會學習產生“潤物細無聲”的積極影響。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