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冬

【關鍵詞】綜合實踐 物理知識 品德素養 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6A-0024-02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了內容與社會發展、社會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把環境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現代生活教育、當代科技教育等內容融為一體,將物理和其他學科知識綜合起來進行教學,做到書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融知識和能力為一體。通過研究,從學生的需求與社會的需要出發,把物理和其他教學內容與綜合實踐活動內容恰當地整合與互補,在學科、學生、社會三者之間尋求一種動態的平衡。學生通過綜合實踐活動,不僅提升了學業發展水平,還滲透了德育主題教育。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既注重德育為先,也注重能力為重,同時關注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了學生的整體綜合素養。
一、綜合實踐活動與物理學科目標相通給課題指明了方向
物理教學的目標與綜合實踐的目標有相通之處,例如物理總目標要求學生“學習終身發展必備的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了解這些知識與技能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關注科學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等,而綜合實踐活動,是從學生的發展出發,著力點是促進學生主動地發展各項基本素質,旨在促使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聯絡社會生活實際,通過親自體驗,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適應社會需要的終身學習能力。在本課題的研究中,筆者將探索如何把物理學科教學目標與綜合實踐活動目標整合起來,以形成有利于學生學習,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目標體系。
二、綜合實踐活動與物理學科的特點給課題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綜合實踐活動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或學生自發形成團體(社團)在生活實踐中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社會調查等,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而在物理學科中,則是通過實驗現象增強學生對于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包括教師的演示實驗以及學生的分組實驗,通過觀察實驗現象或是親自動手實驗,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為物理中的很多問題都來源于生活,這與綜合實踐活動是相通的。所以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過程中要巧妙地運用物理知識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善于思考,培養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素養,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綜合實踐活動運用物理知識提升品德素養的途徑
(一)在主題教育中運用物理知識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學校舉行的國旗下的講話對學生進行主題教育活動,能較好地把綜合實踐與物理知識相結合。例如,校園或公園的草地上,留下了一條光滑的小路。為什么人們會這么走?大家主要是從數學知識來解釋:“因為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其實里面蘊含著許多物理知識,其中就有重力、壓強、物態變化等。因為草不負人的重力而被踩傷,甚至踩死,從而留下一條光滑的路徑。通過情景再現講述數學和物理知識,不僅較好地運用物理知識加深學生的理解,還滲透了愛護花草、不隨意踐踏綠地的養成教育,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習慣。
(二)班會活動中運用物理知識進行德育主題教育
在學校德育處布置召開以“交通安全”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后,我們班的學生選擇了《頭戴小黃帽,安全你我他》的主題班會。全班學生分工合作,有的搜集文明交通與安全意識的相關資料,有的排練歌謠《交通安全三字經》,有的編寫打油詩《頭戴小黃帽,安全你我他》,有的排練情景劇《如何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等。班隊課上,整個活動進行得很順利,學生也是異常活躍。有學生從物理角度聯想到了“流速與流體壓強”的關系、“慣性與慣性的利用”“汽車的制動與動能的聯系”以及“汽車擋風玻璃的設計與平面鏡成像”等物理知識,從主題的確立到活動的準備和開展,學生都能很好地處理每個環節。尤其是通過實例結合物理知識,讓學生真正地把物理知識運用到了生活中。通過班會課主題教育活動,凝聚了學生的班級集體榮譽感,增強了團隊意識,還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增強了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
(三)課堂中綜合實踐活動結合物理知識對學生進行品德主題教育
課堂教學中有一些教學片段及現象,則充分體現了綜合實踐與物理知識的緊密結合。
1.滾雪球。下雪時,很多小朋友在雪地上堆雪人、滾雪球,給大家在生活之余增添了無窮的樂趣。其中滾雪球片段,就涉及能量的知識。當雪球越滾越大時,它的撞擊力和破壞力也會越來越大,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很容易理解動能與質量的關系。除了理解物理知識,我們在教學時還融入品德教育。
①正能量:關注細節,從小事做起(例如:每天做一件實事,一月做一件新事),每天都做一些有意義的小事。就如滾雪球,小意義就會變成大意義。
②負能量:不注重細節,每天遲到、亂丟紙屑、果皮、食品袋、隨地吐痰、欠交作業等。壞習慣也猶如滾雪球,而且越滾越大,久而久之,日積月累就會養成不良的習慣。
滾雪球是一個團隊項目,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較好地完成游戲任務。利用此教學片段既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又能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2.游泳。周末去游泳池游泳,蛙泳、蝶泳、自由泳等各種動作都展示得淋漓盡致,在感覺很累時,學生自然就會想到浮力,通過對比人的體重與水對人的浮力之間關系,來調節游泳的姿勢,從而達到減少體力損耗的目的。此時,教師可以運用浮力知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由此聯想到安全教育之預防溺水,做到安全游泳六不準:①不準私自下水游泳。②不準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③不準在無家長或老師帶隊的情況下游泳。④不準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⑤不準到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的水域游泳。⑥不準不會水性的學生擅自下水施救。在對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同時,結合生活實際對其進行安全教育,培養了學生的安全意識。
3.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有這么一個情節:學生們在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時學生學了平面鏡的特點,但在平時的教學中總有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照鏡子,次數多了,著實讓老師“頭痛”。于是筆者就引入了《舊唐書·魏徵傳》的故事:
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這堪稱對魏征人生價值的最高評價。現在也有“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的說法,意思一樣。用銅做鏡子,可以整理好一個人的穿戴;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史上的興盛衰亡;用別人作自己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
通過利用這樣的典故對學生講道理、擺事實,及時糾正學生的一些不良行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社會實踐中運用物理知識進行德育主題教育
在日常教學中,筆者經常組織學生到周邊的科研院所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其中有一次,我們班學生在石門森林公園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時,有一個學生把剩有部分水的礦泉水瓶隨手丟在地上,后被其他學生制止。之后筆者耐心地向該生解釋其中的道理:其實裝有水的礦泉水瓶就像一個凸透鏡,而凸透鏡對光具有匯聚作用。在猛烈的太陽光照射下可能會發生火災,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這個例子說明水可以產生火,教育學生要養成不亂丟垃圾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其實水火在條件改變的情況下是可以相容的,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在和諧社會下是可以化解的。
(五)生活中運用物理知識開展孝道、感恩主義教育
在生活中經常運用到物理知識,像包餃子、做飯、洗衣服等。在家庭活動中,可以對學生進行關愛教育、孝道敬老、感恩教育等。
小明家周末準備包餃子,餃子餡為韭菜和豬肉餡共1000克,韭菜餡和豬肉餡的比例為2:3,問韭菜餡和豬肉餡分別為多少克?看似一道簡單的數學問題,其實里面蘊含著大道理,其中也涉及物理知識。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你采取什么方式來把韭菜和豬肉剁碎?學生自然想到比較鋒利的刀具,利用增大壓強的方法來操作。同時,教師也可以在做飯、洗衣的過程中滲透壓力、物態變化、電能、電功率、安全用電等物理知識。
現在家庭教育存在很多的缺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少給予精神上的關愛。長期缺乏傳統的感恩教育、孝道教育,久而久之便有家暴現象甚至忤逆現象的產生。通過周末舉辦家庭活動,結合生活實際,把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對學生進行關愛教育、孝道敬老、感恩教育等。
四、社會媒體運用物理知識進行真、善、美的主題教育
前期央視熱播的求真節目《是真的嗎》,引發全國觀眾熱議。其節目內容有很多就是利用物理知識現場驗證事件的真假性,用最幽默的語言講述最嚴肅的事件。
例如有一期節目,內容大致是“雞蛋黃和雞蛋清可以用空礦泉水瓶分離嗎?”當時現場很多人的猜想各不一致。當助理貝貝進行實驗后,大家都驚呆了。原來利用礦泉水瓶是可以把雞蛋黃和雞蛋清分離的。其中的道理還很簡單,就是利用大氣壓強的原理把它們分開。我們在觀看節目的同時,不僅放松了身心,還學到了知識。通過求真節目告別欺騙、告別愚昧,追求真善美,增強國民素養。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因其“綜合”的特性而具有了無比寬泛的外延,將課程資源進行整合也是為了更好地體現這一特點。平時在教學時,運用一些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不僅很好地把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學科進行了整合,還能把品德教育融入其中,既培養了學生的良好品德,也增強了人們追求真善美的真理,從而提升了學生的整體素養。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