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玲 南楠
摘 要 隨著高職學院教育不斷普及,教育改革不斷加強深入,學生產生學習倦怠情緒越來越多,老師們逐漸認識到倦怠對高職學院學生傷害很大。高職學院學生的學習倦怠已經成為現代應用心理學中學者研究的課題。本論文將相關心理學理論結合高職學生倦怠狀況相結合,結合學生的性別、城鄉狀況、獨身子女等特點對癥下藥,分析高職學生產生學習倦怠的原因。從而提出干預高職學生產生學生倦怠問題的對策,能夠提高高職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老師們教學質量。
關鍵詞 高職學生 倦怠 干預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6.089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WANG Ailing, NAN Nan
(Jining Polytechnic, Jining, Shandong 272037)
Abstract With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ion, education reforms have been strengthened further, that students have to learn more and more emotional burnout, teachers come to realize that burnout great harm to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has become a modern scholar applied psychology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e relevant psychological theory with a combin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 burnout, combined with students' gender, urban-rural status, children, etc. single remedy,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to have learning burnout. Measures which made intervention in vocational students to produce student burnout, thereby improving vocational learning enthusias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eachers.
Key words vocational students; burnout; intervention; countermeasures
1 學習倦怠的含義
倦怠是指最早出現在Greenc文學的作品里,在相當長一段時候內,人們將倦怠納入“心理學”范疇內。20世紀70年代,國外心理學臨床研究把倦怠當作一個學術語納入專業的范疇。倦怠主要在是指在某個行業里個體對待某件具體的事情身心產生極度疲勞的狀態。此后,不同專業里出現了倦怠的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倦怠研究不斷深入。①到目前為止,對倦怠的研究集中在兩種狀態倦怠,一種是職業倦怠,一種是學習倦怠。現代社會是一種高度緊張時代,現代人對情感、身體、心理都過度消費,使得身體的損耗極大,讓自身感覺到一種孤獨無依,消極、絕望,面對工作時無所適從,感覺到倦怠。
學習倦怠是指學生在學習期間,對學習產生的厭倦感。長期的學習壓力過大或者精神消耗過大,出現了對學業及相關的事情的熱情的消解、疏離。有專家認為學習的倦怠是對學習生活一種消極的反映,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會生成不利。
2 學生產生學習倦怠因素
2.1 國外學者關于倦怠影響因素的研究
國外學者布蘭科·史利文研究認為環境因素對學習倦怠影響最大。高職學生認為相關技術考試會給帶來比較大的壓力,甚至導致學習倦怠,從而影響學生考試成績。其他的學者認為學習倦怠有可能與自身主動與被動關系做事有關。學習主動的學生個人愛好廣泛,學習能力強,喜歡與人交際對從而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學習倦怠的人,對學習沒有信心,不愿意與人交往,學習提不起精神。同時還與老師上課狀況有關,學業難易程度,教學環境,個體的主動學習動機、身心情況等有關系。
2.2 國內學者對學習倦怠因素研究的初探
臺灣著名心理學家楊惠貞對受過高等教育學生的學習倦怠狀態因素探索標明:(1)高職學生的學習倦怠受男女性別因素影響較輕。(2)社會交往關系對理工類學生學習倦怠影響不大。(3)社會的智力支持與社會人員的支持對學習倦怠影響不大。(4)情緒穩定和學習能力越強的人其倦怠影響較小。
學者孫愛玲在對大學生的學習倦怠研究表明:(1)學生學習倦怠會因為學習目標、方法、環境相關。(2)在不同高職學校根據專業不同,倦怠情況不同。文科類學生倦怠的情緒要比理工類學生倦怠要多些。文科專業學習不如理工類靈活,缺乏學習的創新力。(3)男性學生要比女性學生更易產生倦怠現象。男學生在學習用功程度與不如女生那樣努力。特別是現代社會網絡里,男生被網絡游戲所迷,經常窩在宿舍里打游戲,需要監督。(4)城市同學與村里同學倦怠現象更嚴重。城市里學生有著優越的條件,無論家里生活條件,還是后天學習環境,還是以后工作環境都比農村的學生贏得了先天條件。農村的學生為了自身奮斗,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迫切使得自己努力學習,所以一旦能有學習條件,保持旺盛的精力學習,不敢絲毫產生倦怠情緒。②
3 干預對策研究
根據以上國內外學者研究的因素,對高職學生的學生學習倦怠需要及時的干預,所以提出數種干預政策:
3.1 分輕重層度進行管理
根據科學檢測,高職學生對學習倦怠會出現輕微、一般、嚴重等三種倦怠的特點。根據層度不一樣,防止學習倦怠進一步加深。老師們應該對產生學習倦怠的學生加強管理,加強課堂、考試的監測。給學生提供輕松的學習環境,讓有學習倦怠者多和同學們交流,利用集體學習積極氛圍去感染。對于輕微倦怠者,需要老師們對一些過度放松懶惰的行為加強監測,對于一般的學習倦怠者要防止他們在對待學習感情情緒上低潮和不合時宜的行為給予監控。對于嚴重倦怠者需要對其兩方面監控。
高職學生倦怠情緒會影響其他同學情緒,就像傳染病一樣,從而降低課堂的教學質量。所以我們對倦怠行為要及時控制。在課堂上不要隨意懲罰有學習倦怠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會產生逆反行為不利于課堂教學,所以老師們不要隨意亂用懲罰手段,從而降低教學質量。對于輕微倦怠者對其不合時宜的行為要加以勸解和理解,用鼓勵的方法,重新樹立起良好的習慣。學生都有被關注的心理,所以老師們上課可以積極提問這些有倦怠行為的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回答問題,從而給予肯定。
對于一般學習倦怠者的性格低落以及行為不妥的同學,采用發泄法來舒緩其學習壓力。當學生遇見困難后,學生在心理上處于低潮期,會產生如焦慮、氣憤、焦躁等激動情緒,如果不得到干預,會在課堂上出現與老師產生正面沖突的行為、攻擊其他同學等種種消極的條件反射行為。如何讓學生發泄這些消極的情緒:(1)找人傾述;(2) 寫日記;(2)約上三五好友唱歌;(4)畫畫。根據學生興趣給倦怠的學生制定任務,讓他全身心的投入,完成任務從新樹立信心。
對于嚴重倦怠者,不僅要使用針對一般倦怠者的那些行為來分散這些學生注意力,同時要求老師或者輔導員制定近些時間段和遠期目標,對學生進行長期關注。
3.2 優化學生學習的環境,刺激高職同學們學習興趣
高職學生學習倦怠,需要激發他們興趣。高職學院的課程安排、專業、教學方式、書本選擇等這些因素都會感染同學們的情緒。學校應該根據社會發展情況及以后的就業需要來設置課程,高職學院老師應該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用靈活性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專業確定上,要根據現在就業情況來設置專業。從高職學院長遠性發展來看,必須要與社會接軌,淘汰一些不適應專業。這樣不但能讓學生就業率更高,而且讓同學們在思想性更加活躍。
教學方法可以采用,互動式教學法,行動論導向教學法、分散性教學法等。在教學過程里要利用教授、實例分析等把知識教給同學們。老師教授過程里要選取生動形象材料,盡量采用幻燈片來作為輔助。老師在教授的課程里選取操作性強案例讓學生活學活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教學法方法如角色扮演法、再創情景法、模仿法等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總結以上學習方法,我們靈活調動課堂上氣氛,減少課程設置枯燥性,充分調動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高職學生內在靈動性。
教材選擇盡量要選取好專業出版社出版。好的教材能夠讓高職院校老師做好備課,讓學生在課后更好的復習,要選擇包含有最近流行知識,新的技術、工藝的教材,這些才能培養學生與時俱進能力。專業教材設置上要采取階梯型,遞進式排列結構,這樣可以使高職學生逐步理解所學專業的知識,一步一步運用所學理論。這樣不但突破重難點,還能增加對學習的興趣,減少倦怠感。
3.3 設置好學習目標,刺激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生感受成功感
從前面研究到城區學生倦怠感很強,特別是現在90后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老師們、長輩們都對其期望值特別高。家長們期望值過高,高職學生們身心學習壓力更大。大量焦慮、壓力郁結于心,這樣很容易產生學習上的倦怠。這就對高職學院老師們在安排學習目標中提出了新的問題。
高職學院老師們應該如何來安排高職學院學習目標,特別針對城市學生和獨生子女來設置學習目標。老師們首先應該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來實施目標。先設置小目標,降低學習期望值,讓學生一步步完成小目標,獲得成績感,樹立自己信心。其次老師們確立學習目的,要知道高職學生真的想學什么,要關注他們的興趣點。最后,老師們要在教學的同時,培養這些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這樣才有利于學習目的順利完成。老師們要對有學習倦怠同學們進行加強管理,重點關注,多多鼓勵。
3.4 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
根據學生的性別、地域性、成績優異性的等個體差異性來對學生進行管理。高職學院的男性學生很容易產生對學習的倦怠性,老師要加強對高職學院男生的情緒教育,加強對學生情緒管理,使得高職學院男學生逐漸從消極情緒上慢慢走出來。
如何加強高職學院男性學生監管力度。首先要加強學校的學風建設,培養男同學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班上采取流動紅旗手,鼓勵每個同學爭當表率,讓同學們準時上下課不遲到早退。其次,加強班級管理,老師們選取可信的同學作為班干部,積極帶動同學們前進。最后,老師們要改革考查的結果。建議學校改變傳統考試模式,可以學習現在中小學的方式,不公布學生考試成績,盡量減少打低分情況,以免學生在考試過后產生倦怠性。
注釋
① 肖艷雙,徐大真.大學生自我效能感與情緒管理能力的關系研究[J].天津工程師范學院學報,2010(4).
② 孫曉莉.大學生學習倦怠的現狀及成因研究[D].江蘇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