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冬巖++張麗等
現在大部分公共數學的教學內容、形式和教材等仍延續以前的結構體系,注重體系的完整性、邏輯推理的嚴密性和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忽視了與專業應用的結合,沒考慮與專業結合后重新組合教學內容。且知識點引入時仍沿用原來的例題講解,有的與學生所學專業結合較少,學生看不到數學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聯系,于是失去了學習興趣,影響教學。
1 公共數學在教學過程中例題與經濟專業結合的研究
經濟類專業上的數學教學培養目標是:為經濟類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打好數學基礎,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應用能力,如:計算企業年金,以及通過數據分析準確評估經濟風險等。那么,在公共數學課程的教育實施中如何達到培養目標?怎樣講能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對專業課程的重要性?其中的一關鍵環節就是課堂教學中的例題,如果例題選擇恰當,就會使抽象的概念生動起來,便于理解、記憶和使用。該文就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例題與專業結合情況進行探討。
1.1 高等數學課程與經濟專業結合的例題研究
現在使用的高等數學教材,在給出導數概念前大部分都用瞬時速度和切線斜率作為實際引例,令初學者容易理解。對于經管類的學生來說,雖理解了概念,但不知導數和自己學的專業有何聯系。一章學下來,學生會感到學了沒用。那么,教師可在概念講清楚的基礎上,引入一些經濟學上的相關例子。如商品生產者最關心的是成本和收益,即增加一單位的產量會增加多少成本,這就是經濟學中常說的“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寫成公式為:邊際成本=,即。從數學角度分析,邊際成本會隨著產量的變化而變化,以產量為自變量的函數,反映一種變量的分析過程和結果。它通過成本變動的比較,來揭示成本變化率,即,很好地把一個經濟概念用數學方式表示,學生自然有了學習興趣。不過教師在講解時,要提到產量的單位是一個整數,注意實際模型與定義的區別和聯系。
1.2 線性代數課程與經濟專業結合的例題研究
一城鎮有三個主要企業:煤礦、電廠和地方鐵路作為它的經濟系統。生產價值1元的煤,需消耗0.25元的電費和0.35元的運輸費;生產價值1元的電,需消耗0.40元的煤費、0.05元的電費和0.10元的運輸費;而提供價值1元的鐵路運輸服務,則需消耗0.45元的煤費、0.10元的電費和0.10元的運輸費。假設在某個星期內,除了這三個企業間的彼此需求外,煤礦還得到5000元訂單,電廠得到了25000元的電量供應要求,而地方鐵路得到了價值30000元的運輸需求,問這三個企業在這個星期各應生產多少產值才能滿足內外需求?
解:依據平衡關系“中間產品(作為系統內各企業的消耗)+最終產品(外部需求)=總產品”而建立的線性方程組稱為分配平衡線性方程組。
設煤礦、電廠和地方鐵路在這個星期內生產的總產值(單位:元)分別為,,,那么很容易建立它們的分配平衡線性方程組為
(1)
將該線性方程組寫成矩陣形式為,再整理成,其中
系數矩陣稱為直接消耗矩陣,稱為產出產量,
稱為最后需求(或最終產品)向量,可得。
此例題可在講完求逆矩陣解法時引入。先通過讀題分析列出一個線性方程組(1),這實質就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建模過程,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其次求考察學生求逆矩陣的計算能力,最后求向量考察了如何計算矩陣乘法。
1.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與經濟專業結合的例題研究
例:某人在保險公司給自己買了重大疾病險,他每年交付保險費200元,若一年內發生重大疾病,保險公司支付3萬元賠償金,已知一年內得重大疾病的概率為0.003,現在投此保險有3000人,那么保險公司盈利的概率是多少?
解:設X為一年內得重大疾病的人數,則~,,,由德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極限定理,盈利的概率為
。
從中可看出保險公司幾乎是100%盈利,遠高于保險費的賠償金,根本不會虧本。此時可設置如改變投保險人數和保險費,在多大范圍內保險公司一定盈利,否則就會虧本等相關問題,讓學生參與討論,以拓展思維。
2 結語
引入的實際案例要注重質量,遵循“不復雜、易理解、涵蓋知識點多”的原則,避免例子多課堂容量大、學生不易消化的問題,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注意挑選,有時可以把相關的案例組合,使知識點豐富;有時需要對案例進行修改,把復雜的地方簡單化;有時需要數學教師根據教學情況自己編寫案例,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意識到數學與經濟類專業的結合。數學教師要把每個例子分析透徹、講明白,培養學生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大潛.關于高校數學教學改革的一些宏觀思考[J].中國大學數學,2010(1).
[2] 何東,張虹.線性代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