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幫鵬 喬玉冰
摘 要:21世紀,信息時代已經到來,信息技術的獲取、整合與利用是決定著一個國家、組織、個體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高校是信息技術推廣傳播、研究、開發、應用的重要陣地,我國高校通過計算機課程教學推廣傳播信息技術,培養掌握信息技術的高素質應用性專門人才,對于加快我國信息化建設、加快我國信息產業發展,推進信息革命,推動我國產業升級改造發揮這極其重要的作用。如何通過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加快計算機課程建設,提升計算機課程教學水平,更好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已然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關鍵詞:高校 計算機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a)-0189-01
1 高校計算機課程建設現狀
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建設,我國高校計算機課程建設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為適應信息時代發展與建設的需要,我國高校把《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作為通識教育必修課面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有效的提升了專業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和相關技能。大多數的高校開設了計算機相關專業,組織實施專業教學,培養了大量的信息技術領域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很多高校還開設了《動畫制作》、《圖像處理》、《數據庫》等通識教育選修課程,極大的滿足了不同專業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個性化需求,調動了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興趣,很好的落實了“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與方針。
新形勢下,高校仍應清醒的看到:我國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起步較晚,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這樣的差距勢必會影響高校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水平與規格,成為制約我國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的人才培養的短板。該文意在以高校計算機課程建設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高校計算機課程改革為突破口,以改革促建設,探索全面推進高校計算機課程建設、確保高校計算機課程教育教學質量、更好的服務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全局的有效舉措。
2 高校計算機課程改革與建設的主要措施
2.1 轉變教育教學觀
課程教學改革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課程教學觀念的問題,觀念的問題看上去很空泛、很抽象。然而,觀念的轉變對于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的成敗卻是決定性的。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應在理順教師與學生“教”、“學”中的關系和地位的基礎上,樹立新型課程教學觀。傳統的教師與學生“教”、“學”中的關系和地位強調的是教師在組織實施課程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強調灌輸式的理論講授與知識的簡單的短期機械復制記憶。這樣的關系與地位,制約了教師與學生兩個方面“教”與“學”的積極性,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簡單一貫,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被打壓,課堂教學氣氛死氣沉沉。尤其是計算機課程作為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如若扭轉這一局面,建立良性的“教”與“學”的互動關系,就要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型良性互動關系。在此基礎之上,樹立以學生為根本,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新型計算機課程教育教學觀。
2.2 優化教學內容
高校在設計、調整計算機課程教學內容時既不能關門辦學與閉門造車,也不能一味盲目的學習借鑒。既不能完全的依托教材,也不能完全的脫離教材。既不能一味的強調實踐教學,也不能完全的忽視理論講授。一方面,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內容應緊緊圍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目標就業崗位對于人才的需求。高校應依托校企合作這一辦學與育人平臺,組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與學科建設指導委員會,與用人單位實時對接,根據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實時調整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基于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突出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特點,高校計算機教學內容的調整與優化,應該突出實踐教學內容與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2.3 探索新型教學方法
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實踐已經證明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勢下對于人才培養對于課程教學的新要求,結合高校計算機課程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這一課程教學特點,高校應通過探索運用任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切實有效的新型教學法,充分調動專業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的積極性。優化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情境創設,引入情景模擬教學法,使課程教學內容更貼近于目標就業崗位實際,通過課程教學,切實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工作問題能力。充分開發整合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資源,拓展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的空間,提高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資源使用效率,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環境。通過運用上述教學方法組織實施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切實實現“學中做”、“做中學”。
2.4 強化過程性考核
如若提高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水平與質量,通過上述內容的調整與改革,顯然是不夠的。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應打破傳統思維定勢,強化課程過程性考核,提高課程性考核占學生課程考核成績比重權重,將包括作業、科研小論文、小創作發明、出勤、課堂表現統一納入平時成績,作為課程過程性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確定清晰明確的過程性考核的指標及標準體系。考核不是學生學習的目的,也不是教師教學的目的,考核是檢驗課程教育教學效果、及時發現課程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重要依據。知識與技能的獲取更多的是在學習過程中才能夠得以體現與實現,通過過程性考核進一步調整優化課程教學,持續提高改進課程教學實施效果,確保學生能夠在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中學到知識技能。
2.5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計算機課程改革能否取得預期成效,教師是重要保障,高校應大力加強計算機課程教師隊伍建設,通過人才引進上的政策支持,吸引社會優秀人才進入計算機課程教學隊伍,優化補強現有師資隊伍的年齡、學歷、職稱結構。通過人才培養上的政策支持,創造條件鼓勵教師外出培訓、在職提高學歷。依托校企合作平臺,培養鍛煉計算機課程教學隊伍組織實施實踐教學的能力、全力提升計算機課程教學隊伍的教學科研能力。
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是高校各項改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計算機課程改革是為了提高高校計算機課程教育教學質量。然而任何改革可能都不會一帆風順,大都是一波三折。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推進者、實施者務必以提高高校計算機課程教育教學質量為己任,克服改革過程中的各種困難、破除改革中的各種阻力,大膽創新、持之以恒。唯有如此,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才能夠真正的有成效,才能夠真正的通過改革推動促進課程建設,更好的服務于人才培養工作全局。
參考文獻
[1] 宋秀照.計算機專業教改管窺[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
[2] 呂巍,呂曉楓,李新.計算機接口技術實驗的改革與實踐[A].科技創新與節能減排——吉林省第五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