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科杰
(邵陽學院 湖南·邵陽)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根據國家相關部門歷年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中小企業創造的經濟價值基本上相當于當年GDP總量的60%上下;但是,近些年中小企業的平均生命周期基本徘徊在三年左右,孱弱的市場生命力說明中小企業急需提高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
理論上,公司在經營管理活動中的風險控制水平基本是通過內部風險控制機制的運行來體現的,也就是說公司的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健全與否,執行到位與否是企業抵御風險能力強弱的關鍵。民營中小企業由于本身發展歷史及規模大小等原因的影響導致公司的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與上市公司有很大的差距,內部風險控制機制的建設也就缺少規范性,因此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民營中小企業必須審視不足,改善抵御風險的能力。
通過對大量的資料分析以及部分民營企業的實地訪談,我們發現我國因各種原因而倒閉的民營中小企業曾經面對的主要風險具有一定的規律性。
(一)因為資金鏈管理不善導致的企業倒閉現象頻發。資金的管理一直是民營企業的短板,最近幾年因為資金鏈斷裂而倒閉的企業數不勝數,特別是在房地產行業尤為突出。這些民營中小企業由于股權結構集中度很高,老板決策能力基本代表了公司的經營水平,因此不能很好地發揮職業經理人或者集體智慧的力量,企業的籌資和投資活動不時處在高風險的環境當中。具體表現是:一方面企業主為了讓企業盡快地做大而大量的融資,甚至有時會不考慮資金成本而涉足民間的高利貸;另一方面企業主在投資活動中不顧自身的資金實力而盲目擴大投資項目,一旦企業營銷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
(二)因為多元化經營而導致的主業衰退風險。民營中小企業由于企業主的知識和經驗左右著企業的發展戰略,因此經常出現企業發展戰略錯位,在自身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涉足到多元化業務當中。民營中小企業對于多元化經營的不適應主要體現在:1、企業主自身的知識能力以及企業干部的能力不能駕馭新的投資項目;2、對于原有的主業難以像以往一樣專注而導致競爭對手有機可乘;3、企業管理幅度的增大導致企業用人成本急劇增加。
(三)因為用人局限性而導致的人才缺乏風險。民營中小企業在用人意識上和大公司相比具有明顯的局限性,長期的家族化經營束縛了企業成長,增加了人才缺乏的風險,這些問題表現在:1、害怕對企業失去控制權是企業主最典型的心態;2、擔心企業核心經營模式或者盈利模式被外界復制而排斥關鍵崗位使用外部經理人員;3、各種制度的缺乏導致人力資源部門在低水平的管理模式下工作,現有的激勵機制留不住外聘人員。
(四)因為制度執行力缺失而導致的管理失控風險。民營中小企業典型的特征就是企業管理中家長制嚴重,內部人員結構家族化嚴重。這樣的管理模式經常導致企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出現。1、企業本身在制度建設上花了不少精力,但是因為企業主在管理上的隨意性導致制度執行標準不一;2、過多的親朋好友在企業內部工作導致管理層礙于情面而使得企業相關制度無法執行;3、企業的內部審計要么沒有制度,要么制度流于形式,因此企業內部多方面監控的力度缺失;4、企業文化建設的缺失使得員工沒有正確的企業價值觀,對于企業的發展漠不關心而產生人心渙散的風險。
民營中小企業要建立較為完善的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必須要結合企業本身的特點,讓風險控制機制能夠發揮應該有的效果。這是因為民營中小企業處在一個發展階段,人、財、物各個方面都處在一個較大的變動過程,如果措施不得當就會出現幾種不利的情況。首先是內部風險控制機制本身不完善而導致企業各種風險的產生;其次是企業本身有相應的風險控制機制,由于企業不斷的發展變化導致原有的制度不合時宜;最后是企業公司治理的滯后導致的相應內部風險控制機制難以發揮應該有的效果。
任何企業在經營管理當中要完全消除風險是不現實的,企業經營者應該建立有效的企業內部風險控制機制,把相應的風險降低到一定的幅度內,盡可能地保障中小企業在發展壯大過程中能不斷提升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這也是股東和董事會要引起足夠重視的方面。民營中小企業只有通過加強內部控制機制,提高對風險問題的認識,才能推動企業逐步走向全面風險管理的先進管理層面。
(一)建立有效的風險監督約束機制。民營中小企業首先應該認識到在籌資、投資過程中企業可能會面對的各種風險,然后針對自身的企業特點制定出相應的制度,這是因為處在成長期的民營中小企業,由于市場占有率、品牌知名度、資產的規模等各個方面都不如上市公司,應對風險的制度設計是不能完全照搬上市公司模式的。1、嚴格控制自身的業務范圍,建立對不熟悉的領域不介入或者要有嚴密的預審機制才能涉足的制度;2、嚴格控制自身的資金需求,加強現金流量管理,防止資金鏈出現斷裂而影響經營的各種風險;3、建立定期的經營業務檢示制度,對于各種風險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優化委托代理關系。由于民營中小企業在授權方面的不規范導致委托代理關系缺少章法可循,職業經理人與公司股東以及董事會的關系顯得復雜。1、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讓職業經理人與股東的溝通變得及時有效,逐步形成制度約束基礎上的信任關系;2、提升民營中小企業對職業經理人市場的把握程度,通過參加培訓學習等方式增強人事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讓他們能及時招聘到適合公司的專業人才;3、多借鑒上市公司的管理思路,理順委托代理關系中職業經理人的責、權、利關系。
(三)加強企業執行力建設。企業的執行力直接影響到民營中小企業在各種風險面前的響應能力,應對風險就是要讓各種舉措能及時貫徹下去。1、結合自身的業務內容特點,科學地細分工作任務,形成公司各級部門詳細的工作考核目標;2、科學的設計獎懲制度,加強對執行制度效率的獎懲力度;3、不斷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增加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歸屬感。
(四)建立科學用人機制。公司經營風險的產生和規避無一不是和相關人員聯系在一起的,經過長期的調查了解,民營中小企業的管理層人員結構與上市公司有著很大的不同,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用人的隨意性和人員素質的復雜性。1、根據本公司的業務發展戰略來招聘各級人員,特別是關鍵崗位人員要優先考慮公司未來幾年的業務要求;2、建立對經理人員長期的激勵機制,培養經理人員應對風險的積極意識;3、控制好各級經理人員的管理幅度,防止部分經理事必躬親反而誤事的現象發生;4、不斷調整優化各個級別人員的崗位責任內容,減少不可替代人員的出現頻率。
[1]蔣賓.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企業風險控制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9.3.
[2]寧科杰.民營中小企業公司內部治理困境與突破[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4.
[3]劉金秀.多元經營戰略視域下的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問題探究與對策[J].時代金融,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