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瑞芳 武曉麗
(河北經貿大學 河北·石家莊)
(一)家庭教育的內涵。家庭教育的內涵有狹義與廣義之分,從當前家庭教育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廣義的家庭教育可能更符合實際情況,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父母和孩子是兩個相對的又互為存在條件的概念,離開了孩子一方,父母的概念就不存在了。同時,父母作為教育者,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與個性特點,來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在兒童社會化過程中,不是父母的行為模式引起兒童的某些行為,而是兒童的行為模式導致了特定的教養方式,父母則采取與他們相適應的方式作出反應;二是在社會文化急劇變遷的今天,兒童沒有舊模式、舊觀念的束縛,他們憑著對新事物的感知以及接受能力的優勢,擁有對成年人進行反向影響的能力是必然的。
基于以上觀點,筆者認為,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員中主要以親子互動為中心的教育活動,一方面父母作為教育者以一定的教育方式教育和影響孩子;另一方面父母同樣作為受教育者從孩子的言語行為中獲得影響和教育。它既包括家庭成員之間自覺的或非自覺的、經驗的或意識的、有形的或無形的多重水平上的影響,也包括家庭環境對其成員產生的無主體影響。
(二)公共圖書館家庭教育職能的內涵。在整個教育系統中,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每一個教育對象均來自家庭,并且首先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從這一層面來說,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家庭教育環境日益突破了家庭空間的限制,家庭教育主體也不再僅僅局限于家長和子女雙方,家庭教育正日益成為全社會共同關心的事情。
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教育機構,自然要承擔相應的家庭教育職能。筆者認為,公共圖書館的家庭教育職能是指各級公共圖書館(包括少兒圖書館)面向家長和未成年子女所提供的各種有針對性的服務,服務目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幫助家長提高自身修養,增強父母效能;二是促進未成年子女的全面發展,使之慢慢成長為能夠自我悅納、同時有益于社會的合格公民。
圖書館是一個多功能的整體,它既具有基本職能,又具有社會職能。圖書館的基本職能就是收集、整理文獻并提供使用,其基本職能是固定的,不受實踐影響的,而圖書館的社會職能是社會所賦予它、要求它的,同時又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擴展和深化。進入21 世紀以來,公共圖書館的家庭教育職能日益凸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信息化社會的沖擊,動搖了家長的權威地位。當前,我國正處于現代信息化社會之中,知識和信息的浪潮沖擊、東西方文化的撞擊、道德取向的多元化以及由此產生的思想觀念的更新、生活方式的變革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改變了兒童社會化的環境。在現代青少年眼里,家長不能掌握最先進的資訊科技,卻仍要教育和管理他們,會令他們從心底里不服,甚至認為“網絡勝過父母”,這種狀況讓很多家長感到茫然無助。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應把握機會,為家長和子女提供適時的家庭教育輔導和幫助。
二是社會對家庭教育的普遍重視。現代家庭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表現為:把家庭教育作為教育事業乃至整個社會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將其納入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教育改革方案之中,并從法律上予以保證。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要求:“全社會都要關心和保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形成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密切結合的局面。家長應該對社會負責,對后代負責,講究教育方法,培養子女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這標志著我國的家庭教育已經走出了一家一戶的局限,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事業。
三是公共圖書館自身使命的召喚。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公共圖書館宣言》中指出:“公共圖書館是地區的信息中心,它向用戶迅速提供各種知識和信息。”無疑,面向家長和未成年子女的各類知識和信息亦在公共圖書館的提供范圍之內。同時,在該宣言中還明確指出公共圖書館的使命包括“養成并強化兒童早期的閱讀習慣”和“激發兒童和青年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這同樣是家庭教育的目標和使命。
基于以上三個方面,筆者認為公共圖書館的家庭教育職能是由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需求和公共圖書館的使命所賦予的責無旁貸的一項職能,公共圖書館應適應時代和社會的要求,積極行動起來,全方位地履行所承擔的家庭教育職能。
(一)面向家長層面的內容
1、教育觀念的普及。家長的教育觀念決定了家長的教育行為。關于家庭教育觀念的具體內涵,我國學者陳幗眉教授將其具體劃分為家長的兒童觀、人才觀、教育觀和親子觀等幾個方面。“兒童觀”指家長對家庭中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地位以及對兒童發展規律的認識;“教育觀”指家長對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和職能的認識;“人才觀”指家長人才價值的觀念和對于子女成才的價值取向;“親子觀”指家長對自己同子女關系的基本看法,并由此而引發的教育子女的動機。
然而,目前一些傳統的不合時宜的家庭教育觀念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于人們的思想之中:以家庭利益為主要價值取向的教育價值觀;以家長意識為主要取向的教育主體觀;以學習為重的教育目的觀等。這些家庭教育觀念,直接影響到父母的家庭教育行為,諸如教育目標的高期望值、教育行為的急功近利、教育方法方式上的“過度保護”,這些觀念如果不能及時得到糾正,最終將損害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2、教育方法的推介。西方國家在20 世紀末期發展起來的各種家庭教育理論,在教育方法上大致可分為三派:一是主張以鼓勵和民主的方式,結合自然和邏輯導行的方法,來解決孩子成長期間的種種問題;二是相信唯有以溝通的方式,了解孩子內心的感受,才是管教的正確方法,他們排斥處罰;三是采取行為修正法或賞罰并用的方法,獎勵良好表現,言行不當時則加以處罰。
每個孩子、每個家庭都有其獨特性,而且孩子的個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變化,必然會發生變化;所以教育方法應因人、因時、因事彈性地調整。家長應當樹立一個觀念: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什么樣的教育方法最適合你的孩子。其中必須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要堅持正面啟發、表揚、鼓勵為主,家長就著重于激發孩子內在的道德需要,培養他們自我教育的能力。
3、教育能力的培養。教育子女,不但要有科學的觀念和知識,還必須具有把這些觀念和知識運用于家庭教育實踐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了解子女的能力。這是教育子女的前提,家長必須采取民主、平等的態度,學會運用觀察、談話等方法,從思想品德、學業成績、興趣愛好、能力特長、性格特點、人際交往等方面去了解子女;不但對其日常行為了如指掌,而且對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常和哪些人交往等,也能有所了解;尤其是對進入少年期的子女,應懂得如何與其溝通,縮短心理距離,建立正常的親子關系;二是分析情境能力。家長的教育機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情境的分析,包括家庭生活情境、孩子行為情境、自己與子女互動情境、家庭成員活動與交往情境等的分析,還包括對教育情境的選擇和教育時機的把握;三是語言表達能力。家長與孩子溝通,對孩子進行教育,都離不開語言的交流。家長要學會用準確、生動、親切、幽默的語言與孩子交談。要營造一個傾聽的氛圍,學會與孩子促膝談心的藝術。尤其在進行批評教育時,要盡量運用贊揚、鼓勵、商量、勸喻、信任、肯定等語言方式,避免采用惡言、責備、壓制、威脅、抱怨、諷刺等錯誤的語言方式;四是自我調控能力。家長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教養子女活動中,成功與失敗、順利與挫折、歡樂與憂愁相互交織,如何積極地去面對和調節,需要有較強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特別是在自己身處逆境、經歷挫折與失敗時,自我調控能力尤其重要。
(二)面向子女層面的內容。按照年齡層次主要包括以下三種:
一是嬰幼兒的早期閱讀。0~6 歲的學齡前階段,是智慧開發的關鍵期。早期閱讀能夠開啟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促進兒童視覺、聽覺、語言及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兒童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圖書館在促進學齡前兒童早期讀寫中的目標是,使兒童將閱讀和寫作視為生活中必不可缺、充滿樂趣和意義的一部分。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圖書館的角色不是設置和開展具體的讀寫課程,而是幫助兒童創建能夠從中經歷和感受閱讀和寫作的力量與樂趣的良好環境。
二是學齡兒童的課外閱讀輔導。閱讀對少年兒童來說至關重要。臺灣科學院學者曾志郎說:“閱讀是教育的靈魂。”少兒閱讀既是培養少年兒童科學精神和完整人格、提升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消弭教育鴻溝、傳承民族文化、緊密家庭關系、了解和適應社會的重要渠道。
根據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第6 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我國18 周歲以下未成年人圖書閱讀率較高,達到81.4%,其中9~13 周歲人群閱讀率為93.5%,遠高于成年人。但是,正如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所朱自強在采訪中所說:“當下青少年閱讀的現狀:功利性閱讀多,情趣性閱讀少;‘淺閱讀’多,‘深閱讀’少;圖像閱讀多,文字閱讀少。”而這一時期又是培養少兒品質的重要時期,因此圖書館應重視開展各種閱讀活動,指導兒童選擇合適的圖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三是青少年校外教育、實踐活動。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在校學生都有社會實踐的需求。公共圖書館可以主動為青少年提供社會實踐的平臺。尤其是寒暑假,圖書館更是中小學生的社會實踐基地,通過在圖書館的實踐,可以了解圖書館的基本業務知識,學到了利用圖書館的基本技能,也獲得了為他人服務的體驗。
圖書館要善于利用社會資源,譬如加強同學校、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聯系,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動。在活動的安排上要體現內容的豐富性和興趣性,過程的實踐性和體驗性,要讓青少年有自主選擇的空間。通過活動能起到“品德素質的塑造、科技素質的培養、心理素質的培育、社會素質的生成、人文素質的錘煉”的作用。
(一)館藏文獻的提供。豐富的藏書和較高的藏書質量是服務好家庭教育工作的物質基礎和先決條件。近日,天津教育科學研究院完成的一項調查顯示,40%的家庭藏書量不到20 本,家庭藏書量如此之低,公共圖書館在提供館藏文獻方面的任務更為艱巨。公共圖書館每年應安排一定比例的購書經費用于家長和未成年人所需書刊的采購,同時應注意采購的多樣性與實用性。以未成年人為例,既要根據他們好奇、好動、興趣廣泛的特點,入藏能夠吸引他們閱讀的書籍,又要采購能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思想政治類普及圖書,還要采購能幫助未成年人學習的作文集、題集等參考書等;從文獻的載體形式上看,既要采購紙質文獻,又要采購數字文獻。
文獻提供的方式可以是館內各類載體文獻的借閱和閱覽,也可以是館外相關數字資源的遠程利用。有條件的公共圖書館可以建立專門面向家長和兒童的圖書館網頁,隨時把書評、新書推薦、優秀網站等推送到圖書館網頁上,也可以針對學生學習,編制學生學習方法指導數據庫、心理問題指導數據庫、參考資料數據庫等,讓讀者足不出戶便能夠享受到圖書館的閱讀指導。通過這種數字化、全方位服務既能使家長和兒童隨時感受到公共圖書館的人文關懷,同時也有利于圖書館作用的充分發揮。
(二)組織有關家庭教育的各類講座或家長座談會。定期地有針對性地根據家長或兒童在家教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邀請有關專家系統地介紹相關的教育觀念或教育方法,幫助家長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和發展階段因材施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石家莊市圖書館組織的相關講座“了解孩子,促進溝通”、“孩子是什么時候掉隊的——談早期教育對兒童成長的意義與方法”;陽泉市圖書館舉辦的“如何使你的孩子更優秀”;昆明市圖書館舉辦的系列講座:“家庭教育中的‘九要’‘九不要’”、“家長怎樣為孩子的學習加油”、“中學生的特點與家庭教育”、“小學生的特點與家庭教育”、“幼兒的特點與家庭教育”、“學生面臨高考,家長做些什么”、“學生面臨中考,家長做些什么”、“青少年心中的好家長”、“家庭教育與孩子的心理健康”等,這些講座都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家長座談會或家長聯誼會,是一種家長自我教育的組織形式,它以融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的自我教育活動而吸引眾多的家長參與,在活動中可以充分地交流教子經驗和教訓,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定期舉辦講故事活動。在美國,兒童作家RuthSawyerDurand于1908年在紐約公共圖書館開展了第一個正式的講故事活動,當時只是面向6~15 歲的兒童。20 世紀30年代,面向3~5 歲兒童的講故事活動才出現。20 世紀50年代,學齡前兒童講故事活動成為圖書館服務的固定內容。
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也開始重視針對嬰幼兒的講故事活動,中山市中山圖書館近兩年一直定期開展“童心故事會”;2010年暑假,首都圖書館在每周二下午推出紅紅姐姐講故事活動;2011年暑假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圖書館陸廟核心區分館開展了每周一次的“我給兒童講故事”活動,故事主題包括最新流行的繪本童話、中國古代經典演繹以及西方經典童話。“故事姐姐”帶領幼兒們從閱讀故事開始走進閱讀世界,通過生動形象的閱讀故事,讓小讀者學會聆聽、學會分享閱讀的快樂,從故事中體會人物的悲喜,學會禮讓、學會關愛、學會分享。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外實踐活動。公共圖書館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依托館內外各種有效資源,有目的有意識地為打造兒童的各種素質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1、好書互換活動。2013年11月,溫州少兒圖書館在本館文化長廊上再次舉辦了“好書互換”活動,活動通過對讀者帶來的家里的好書、閑書進行估計,然后在少圖的好書交換區內進行交流,使同學們在互換的過程享受閱讀給彼此帶來的歡樂。
2、少兒漫畫、書法、繪畫、歌舞等才藝展示。2010年10月,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聯合廣州市文化局,舉辦了“羊城少兒樂洋洋翰墨書香迎亞運”第31 屆羊城之夏活動。活動內容包括少兒繪畫、書法、寫作作品展示,少兒歌舞才藝表演等,展現了少年兒童對亞運會的支持和期盼以及對廣州的美好祝愿。
3、個性手工坊。2010年9月12日,湖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組織小讀者們開展“我是電腦拆、裝小天王”活動。孩子們首先在科普閱覽室中聽計算機老師詳細地講解電腦的內部構造和各自的功能。隨后盡情地施展著自己的身手,在小小的機箱內核里感受大大的科學世界。類似這樣的個性手工坊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既使孩子們真正感受到科技的真正魅力,又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也使家長不再談“電腦”色變,能夠理性對待高科技。
4、少兒志愿公益服務、少兒圖書館員。近年來,每逢暑假,溫州市少兒圖書館、國家少兒圖書館、合肥市少兒圖書館、石家莊市圖書館等紛紛推出了面向學齡兒童的“小小圖書管理員”、“小小志愿者”、“少兒圖書館員”等實踐活動。通過一個個暑期的實踐,增強少年兒童的圖書館意識,讓少年兒童初步了解了科學利用圖書館的方法。此外,還鍛煉了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鍛煉了少兒的責任心、動手能力及溝通能力,培養他們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傳統美德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弘揚了愛心奉獻的志愿精神。
[1]楊寶忠.大教育視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65.
[2]吳奇程,袁元.家庭教育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
[3]Carole D.Fiore.Programming for young children:Birth through age five[M].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