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周文潔
摘 要 教是為了不教,重視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三者中自我教育能力是基礎,而自律能力又是自我教育能力的基礎。圍繞這一觀點,分析自我教育、當代大學生自我教育、自律與自覺、大學生自律能力培養等,從心理學、教育學方面談談自己的思考、認識,對施教者提出較為獨到的建議。
關鍵詞 大學生;自我教育;自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6-0073-02
個人以一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自身主觀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過程被稱為自我教育,即人們以自己業已形成的思想品德為基礎,督促自己去實現向往的奮斗目標,并評價自己實踐結果的過程。筆者理解自我教育也是指受教對象根據自身及社會要求進行自我評價、自我斗爭、自我改造、自我修養、自我激勵和自我完善的一種教育形式。自我教育即教育自我。
馬克思主義德育論指出:自我教育與教育是統一的。筆者以為這里的教育是指向外來教育,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外來教育是為了不要外來教育,自我教育是外來教育的結果,又是不斷推進更高自我教育的條件或內部動力,也就是說教育是使受教育者不斷實現自我教育的過程。從這一觀點來看,在政治、思想、道德、行為等方面不斷教育受教者加強自我熏陶、自我錘煉、提升自我修養,使其通過這種自我的主體作用的不斷發揮,逐漸自覺達到黨和人民的培養目標,這是施教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境界。
1 自我教育已成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法
誠然當代大學生,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在自我教育方面的動機歸因和行動力表現,整體來講還是較好的,表現在他們對自我教育的認同度還是較高的,潛意識里明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多少都有對自我教育能力不斷提升的向往和努力。但由于年齡、閱歷、心理等方面的影響,在自我教育中的不足表現也還十分明顯,相當一部分學生通常表現在社會意識方面人生目標不明確、社會責任感欠強、法紀觀念淡薄,學業方面得過且過、“60分萬歲”、不求上進、不思進取,生活方面隨意懶散、追求舒適、貪圖享受、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有一夜暴富或“一舉成名”心態,自我意識方面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情緒管理方面獨立性不強、意志力薄弱、容易沖動意氣用事,等等。
各地各高校在加強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方面開展了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創新了諸多行之有效的辦法,特別是在學生黨員及團委、學生會、班級干部的培養教育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績,達到預期的好效果。但以上“三自”教育工作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如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面還過于狹窄,培養手段和形式還不夠豐富,常態化、長效化機制還不夠健全,師資力量還不夠優化,培養研究還缺乏系統,等等。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突出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2 嚴格自律是保持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保障
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培養受教對象的自律意識是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基礎,因此也就顯得尤為重要。所謂自律,就是使其嚴格要求和約束自己,在實際生活中通過對自身行為的調控、約束與不斷完善自我等手段,達到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增強自我管理效果,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的目的。
將自律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在沒有人當面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人們常說的自控、自制、自強、自審、自新、自重、自勵、自咎、自我批評等,都有這層意思。顯而易見,真正的自律離不開自覺。心理學認為,自覺是一種優良的意志品質,具體是指一個人能夠經常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行動的目的和意義,并且能主動地支配自己的行動,使之符合正確的目的和社會意義的能力。意志的這種品質同一個人的認識水平是分不開的,認識水平愈高,自覺性就愈強。
自律與古人倡導的“自省”“慎獨”“體察”“吾日三省吾身”等自我修養、自我完善的意思也可以說基本相同。孔子倡導的一種道德修養方法——克己,同樣是約束自己的意思。他認為只要嚴格遵循“周禮”所規定的標準,約束自己的視聽言行,使之一一合乎周禮的規范,通過這一修身途徑,就可以達到最高的倫理道德境界——“仁”。因此,他強調“為仁由己”(即自律),并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后面的這句話,更是將自覺約束的重要性強調到了極致。
3 教師自律必須先于學生自律
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涉及諸多方面。但筆者認為作為“陽光下最高尚的職業”,“人類靈魂工程師”之言行對學生有重大示范指導及默化作用。在教育過程中,身正為師、學高為范,上梁不正下梁必歪,教師主體的自身素養是最好教材,是對學生施以正能量影響的關鍵之關鍵。教師要充分發揮言傳身教的作用,就應該加強自律意識,強化自律能力,塑造良好的形象,增強人格感染力。因此,教師必須不斷修煉自身的言談舉止、學識修養等素質。這就對施教者提出較高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教育觀念上的自律 因為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加上有的從教者并沒有認真、系統地讀過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或者鉆研思考不深不透,在教育觀念上也就難免程度不同地存在落后于甚至是不符合時代要求的問題,如封建專制的教育觀、“學而優則仕”的成才觀、尊卑有如壁壘的師生觀、學生的優劣觀等。如何在這些問題上自律,樹立起良好的教師形象?如何真正放下架子,與學生成為知心朋友?觀念問題是大問題,關鍵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認真地尋找自己在教育觀念上的差距,自覺地保持教育理念不受不當因素干擾、不受不當利益侵蝕,自覺地踐行教師道德規范,自覺地加強自身思想陶冶。
教育過程中的自省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對這一課程的教學要求,遠遠不止教給學生一般的政治理論知識,而是應該對其人生給予正確的引導,從心靈層面激發其精神動力和思想活力。因此,教授這一課程的教師稱得上是年輕人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導師。如果以這樣的標準來衡量,施教中的做法是否科學?效果如何?另一方面,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線的其他人員,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否符合人的靈魂塑造的要求?是否真正做到了學生喜聞樂見?是否真正走進了大學生的心里?筆者認為,一個負責任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常做極為認真的回顧與檢查、總結與提高、改進與創新,把“吾日三省吾身”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手段,長期堅持。
言行示范上自律 隨著各種社會思潮的風起云涌,社會上的物欲橫流與貪污腐化等問題造成的影響惡劣,盡管黨和政府正在下大力氣進行治理,成效明顯,但深究其間原因,個別人的自律意識普遍不強,甚至完全喪失了這種意識,不能不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有研究者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物質財富的迅速增長,社會對人才在自律意識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大學生即將走入社會,他們將來的思想品德、行為表現、敬業精神、學習態度、工作成績等方面的優劣,與施教者的榜樣作用有著直接的關系和長遠的影響。人們常說“名師出高徒”“好筍出好竹,好師出好徒”“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就是這個道理。如此說來,施教者就更要注意修身養德,時時蕩滌心靈的塵埃,保持健康的心態和得體的言行,在自律上做出榜樣,這樣才能培育出未來棟梁。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制高點,最成功、最偉大的教師就是能幫助其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識和能力,從而實現其永久地自我教育。■
參考文獻
[1]任自然.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商情,2011(4).
[2]邵帥,尹俊麗,熊仁杰.淺談高校大學生的自律和他律[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7(3).
[3]于麗霞.網絡環境下加強大學生道德自律教育的途徑[J].邢臺學院學報,20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