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定凱
一、機構概況
亞歐會議終身學習教育與研究聯盟(ASEM Education and Research Hub for Lifelong Learning,ASEM LLL Hub,以下簡稱聯盟)成立于2005年①。聯盟秘書處設在丹麥的奧胡斯大學教育系(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arhus University)。
作為亞歐高等教育機構的官方組織,聯盟通過協作開展終身學習的比較研究,提供基于研究的教育政策建議,加強亞歐國家之間的相互理解。聯盟為終身學習研究者、實踐者和政策制定者搭建了一個交流對話的平臺,便于更好地為基于調查事實的教育改革和創新服務。聯盟也促進了亞歐之間研究者與學生的交流。
聯盟擁有5個研究網絡,網絡之間定期交流信息,開展比較研究,共同發行出版物和報告。與這5個活躍的研究網絡并行的,還有聯盟的大學委員會(Hub University Council)和咨詢委員會(Hub Advisory Board)——前者由來自與聯盟合作的大學的高級代表組成,后者由25個國家的部長級代表和5個國際組織代表構成。聯盟包括3個合作機制:一是個人層面的合作,學術人員來自大學或國家級研究機構,他們是5個研究網絡的成員;二是機構層面的合作,成員為大學代表(包括校長、副校長、學院院長、研究項目負責人、高級研究員等),他們也是聯盟的大學委員會成員,其中很多成員是來自5個研究網絡的高級研究員;三是國家層面的合作,來自政府部門的高級官員(包括聯盟管理部門的部長或高級官員)以及國際機構的高級代表組成咨詢委員會。
該聯盟每年協同研究網絡、合作大學以及亞歐國家的政府部門組織研討會、發表著作,并在網絡上發布信息。在聯盟峰會上,研究報告向公眾、各國部長級機構和學術界公開。
二、機構宗旨
第一,聯合所有合作國家頂尖大學和研究機構組成的網絡,促進新知識的產生和亞歐間的經驗交流。
第二,建立專業研究人員的網絡,發起終身教育與學習領域雙邊和多邊比較研究,提高合作大學的研究能力。
第三,建立學生與學者的交流網絡,加強亞歐間相互理解和高等教育合作。
第四,將聯盟視為持續的人力資源開發和有效戰略、政策建議的重要來源。
第五,將相關研究和實踐的信息傳播給亞歐更廣泛的公眾。
三、運作模式
聯盟主要圍繞5個主題建立的5個網絡開展研究活動。
(一)研究網絡一:在信息通信技術能力、網絡課程以及網絡課程文化方面的終身學習
合作方:韓國國家開放大學(Korean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該網絡涉及終身學習的在線學習網絡,旨在使聯盟的合作大學之間保持信息通信技術方面的溝通,交流有關在線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經驗。這一研究網絡促進了信息通信技術和在線課程的信息分享、研究以及人力資源開發方面的國際合作。
2013年12月,“研究網絡一”會議在泰國曼谷舉行。會議的主題是“終身學習中的開放教育資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Lifelong Learning)。中國國家開放大學學者王麗娜發表了題為《中國開放教育資源的研究、政策和實踐》的論文。
(二)研究網絡二:工作場所的學習
合作方: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University of Innsbruck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這個研究網絡旨在揭示工作場所作為終身學習空間的本質。工作場所不僅指公司和公共服務部門,也指廣泛的社會組織和社會情形,包括第三部門(非營利性質的非政府組織、志愿者等)和各種個體經營的形態,包括那些非正規和不穩定的工作。工作場所的學習意味著將學習融入到整個工作過程中。通過信息交流、研討會和合作研究,該網絡建立起一套知識分享體系,揭示了亞歐國家是如何理解、提供、實踐工作場所學習的。
該網絡成立于2005年,每年至少舉行一次會議。目前,其成員來自13個國家,即中國、奧地利、捷克、丹麥、法國、匈牙利、日本、拉脫維亞、立陶宛、馬來西亞、荷蘭、泰國和英國。
2013年8月,“研究網絡二”會議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會議的主題是“作為學習空間的工作場所學習”。
(三)研究網絡三:亞歐會議國家的成人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化
合作方:德國成人教育研究院、杜伊斯堡-埃森大學(German Institute for Adult Education, Duisburg/Essen University)
成人教師和培訓者的質量是終身學習是否能夠實施的重要因素。此網絡致力于交流、比較和研究這一群體的專業化和職業化程度。
主要的研究領域和問題包括如下5點。第一,技能——成人教育教師需要具備哪些技能?不同國家所要求的技能和勝任力有何相關性?第二,效果——教師培訓的效果體現在哪里?第三,入職要求——教師入職規定和資質標準在成人學習領域起什么作用?第四,課程開發——教師培訓課程的開設與認定的方法和準則是什么?第五,方法論——在教師培訓方法上,實踐導向與理論導向的方法各自扮演什么角色?
2013年11月,“研究網絡三”會議在德國波恩舉行。會議的主題是“成人教育工作者專業化:國際與比較的視角”。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學者黃健、陳輝映在會上發表了題為《中國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化體系:行動者可以做什么?》的論文。
(四)研究網絡四:公民繼續教育和培訓動力的國家策略
合作方:中國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此研究網絡旨在創建歐亞國家之間對話交流的平臺,便于展示及溝通終身學習政策和實踐方面的思想與經驗,鼓勵網絡參與者和相關研究者達成如下目標:反思國家在實施終身學習政策和策略方面的進展;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背景下考察終身學習政策和實踐;促進終身學習研究成果和實踐的分享;探索可能合作的領域和相關行動計劃。
2013年4月,“研究網絡四”會議在德國漢堡舉行。會議的主題是“終身學習的國家政策與戰略”。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韓民副主任和許海霞博士發表了題為《中國的終身教育學習政策和策略》的報告,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黃健教授發表了題為《建設學習型社會,讓城市和生活更加美好:基于上海的經驗》的報告。
(五)研究網絡五:核心能力
合作方:丹麥奧胡斯大學丹麥教育學院(Danish School of Education, Aarhus University)。
該研究網絡匯集和總結了有關個人競爭能力的各種理論觀點。一些研究者考察了個人分析能力、溝通能力、跨文化和全球化競爭力,探索了這些能力在多樣化背景下是如何運行、調動和提高的。另外一些研究者試圖通過將個人競爭力與其自身的轉變聯系起來,重新定義人類競爭力。通過考察研究生的課堂討論經歷,學者們認為溝通能力與個人的自我重建緊密相關。
2013年6月,“研究網絡五”會議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會議的主題是“研究成果的出版和傳播、尋求財政支持”。
四、信息服務
(一)電子雜志
《亞歐會議終身學習電子雜志》(ASEMagazine for Lifelong Learning)是一份發布終身學習研究成果的半年刊紙質刊物和在線電子期刊,由設在丹麥奧胡斯大學教育系的聯盟秘書處于2011年開始發行。期刊內容由上述5個研究網絡提供,面向對終身學習感興趣的所有讀者,包括政治家、研究人員、普通公民和實踐者。
(二)出版物
聯盟網站上發布的與終身學習相關的出版物有《全社會網絡終身學習:關于終身學習網絡合作研究的報告》(e-Learning for Lifelong Learning in Ubiquitous Society: e-ASEM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aper)《解析亞歐國家工作場所學習的意義》(Decoding the Meanings of Learning at Work in Asia and Europe)《成人和終身學習教師與培訓者:亞洲和歐洲的視角》(Teachers and Trainers in Adult and Lifelong Learning: Asian and European Perspectives)等。
(三)政策簡報
聯盟定期在其網站上發布有關終身學習的政策簡報,為亞歐會議成員國、政府和其他有關部門提供新政策的分析和建議。
(四)新聞簡報
聯盟會在其網站上發布年度主要新聞動態及相關活動。
注釋:
①亞歐會議(Asia-Europe Meeting, ASEM)系亞歐25國和歐盟委員會的政府間論壇,旨在通過對話、了解與合作,建立亞歐新型、全面的伙伴關系。
編輯 許方舟 ? 校對 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