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文組織舉行70周年慶典活動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2015年4月28日報道,當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與聯合國各機構人員在教科文總部共同慶祝教科文組織成立70周年。該慶祝活動呈現了教科文組織在全世界鞏固持久和平基礎、可持續發展,以及在教育、文化、科學、信息與交流等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和采取的行動。
博科娃強調,教科文組織的工作就是將高質量教育、文化遺產保護、自由表達作為對于沖突情況有效且可持續的回應,并使之成為21世紀和平建設的關鍵所在。
2015年對于聯合國而言是一個轉折點,它標志著千年發展目標的結束和全球可持續發展新日程的開始。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我們的目標是把人作為核心,保護我們唯一的地球。我們的責任是結束貧困,不落下一個人,讓每個人都有尊嚴地生活。”
(《世界教育信息》編輯部秦悅摘編)
教科文組織提倡
把教育和知識作為全球共同利益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2015年4月21日報道,重新審視教育目的和學習組織形式已迫在眉睫。由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牽頭建立的高級專家小組對于不斷改變的全球教育形勢進行分析。2015年5月,研究結果以戰略白皮書的形式正式發布。白皮書題為《反思教育:走向全球共同利益?》(Rethinking Education: 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共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4種版本。
全球教育呈現出日益增長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和矛盾性。在這一背景下,《反思教育:走向全球共同利益?》呼吁加強國際間對話,推進以教育目的和學習組織形式為主題的公共政策的實施,并從教育發展的人性化視角出發,以尊重生命、人格、平等、社會公正、文化多樣性,以及促進國際團結合作和可持續發展責任共擔為基礎,提倡把教育和知識作為全球共同利益,以此協調教育目的和組織形式。
(湖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于曉卉編譯)
歐盟舉辦新伊拉斯謨計劃體育信息推廣日活動
2015年2月11日,歐盟在布魯塞爾舉辦新伊拉斯謨計劃體育信息推廣日活動,聽取歐洲體育組織及利益相關方的相關建議,并提供咨詢,進行問答互動。活動吸引了來自38個國家的600余人參加。據悉,新伊拉斯謨計劃將為體育領域項目提供超過2.65億歐元(約合17.5億元人民幣)的預算,較上一期項目預算增長700%。
該活動由歐盟委員會教育、視聽及文化執行署(EACEA)署長布萊恩·赫爾墨斯、歐盟委員會教育和文化總司總司長布拉德·莫奈共同主持。與會者聽取了歐盟對新伊拉斯謨計劃體育項目政策、投標過程及遴選過程的介紹。在分組討論環節,與會者對歐盟提供的財政支持和其他資助方式,以及如何進行項目網上申請填報等問題進行了探討。最后,歐盟委員會教育和文化委員蒂博爾·瑙夫勞契奇發表演講,分享了新伊拉斯謨計劃下成功的體育項目案例。
此次活動在線上線下同時進行,通過推特(Twitter)等新媒體吸引了近69萬名網民參與互動。
(中國駐歐盟使團教育文化處趙娜、李建民供稿)
第五屆教師職業國際峰會
聚焦教師領導力、自信心和創新力
據美國聯邦教育部網站2015年4月14日報道,3月29-30日,由經合組織主辦、加拿大教育部長理事會(CMEC)協辦的第五屆國際教師職業峰會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班芙市舉行。
此次峰會的主題為“教師領導力、自信心和創新力——打造21世紀學習者的學校”。來自加拿大、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新加坡等17個國家的教育部部長、教育專家、教師工會和協會代表共400多人出席會議。
在每年的教師職業國際峰會上,各國均承諾致力于該年的重點領域工作,并在下一次峰會上對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匯報。美國聯邦教育部部長阿恩·鄧肯與美國教師聯盟、美國教育協會、公立學校首席官員委員會(CCSSO)一起,對在2014年峰會中所承諾的為促進所有學生學習而進行的教師領導、早期教育、勞資合作等工作的進展情況進行了匯報。
2015年,美國代表團將“從教學到領導”的倡議引入國際舞臺,旨在通過提升課堂內外教師領導力來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發展能提高學生學習成效并具有深遠意義的教師領導機會。“從教學到領導”倡議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媒介,很多教師正在通過這一方式來實現他們的領導夢。
峰會期間,各國討論了不同的教師領導力培訓方式和協作的重要性。加拿大安大略省介紹了能為教師事業提供基金的競爭性教師學習和領導計劃;新加坡將領導力發展融入教師的3種職業發展軌道;芬蘭在教師入職培訓中就開始訓練教師的領導力;新西蘭介紹了其新建的實施教師領導力項目的試點學校社區和為此設立的教師領導力創新基金。
(湖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陳玥玙編譯)
[高等教育]
歐盟發布《歐洲高等教育現代化》報告
近期,歐盟發布了《歐洲高等教育現代化》報告。報告分析了歐洲34個國家的高等教育政策及實踐,主要結論包括如下3個方面。
第一,在教育公平方面,大部分歐盟國家未能提出幫助受教機會不足的弱勢群體提高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政策建議及具體辦法。
第二,歐盟國家有待進一步完善學生信息統計系統,了解學生的社會背景,并有針對性地向來自弱勢群體的學生提供更多入學機會,降低他們的輟學率。
第三,提高全民受教機會的倡議并未在歐盟各國及其高等教育機構得到全面、系統的落實,需要進一步采取連貫的政策舉措,包括增加入學渠道、降低輟學率、提高就業率等。
(中國駐歐盟使團教育文化處趙娜、李建民供稿)
俄羅斯開展新一輪高校辦學效益評估
據俄羅斯教科部網站2015年3月10日報道,俄羅斯教科部開始了例行的俄羅斯大學及其分校的辦學效益測評工作。
2014年參加辦學效益測評的有968所大學和1356所分校,俄羅斯教科部不再使用“低效大學”的概念,也沒有強制決定關閉或重組教育機構,而是責成列入名單的大學負責人采取措施提高教育質量。當然,他們也可以重組學校。在2014年的測評中,測評達標指標數少于4個的大學中不乏一些著名大學,如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莫斯科國立斯特羅加諾夫藝術工藝學院、莫斯科國立建筑學院、莫斯科齊奧科夫斯基航空工藝學院、莫斯科國立機械制造大學等。
2013年,900多所俄羅斯大學和近1500所分校參加了辦學效益測評。其中,373所大學及分校被認定為不合格,45所大學和分校進行了優化。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教育處秦璟供稿)
英國全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成立
2015年3月30日,英國經濟與社會研究理事會(ESRC)與英格蘭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HEFCE)宣布共同資助由倫敦大學教育學院牽頭,蘭卡斯特大學與謝菲爾德大學共同參與的全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CGHE)。該中心計劃于2015年10月正式開放,將成為英國首個致力于對高等教育及其未來走向進行系統調查研究的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英國的高等教育正日益全球化。2012-2013年,超過30萬名非歐盟學生為英國的經濟貢獻了70億英鎊(約合680.7億元人民幣)。相關資料顯示,歐洲、北美洲、亞洲超過半數的高中畢業生將會繼續接受高等教育。盡管英國的高等教育占據著廣闊的國際市場,并對本國的社會與經濟產生著重要的影響,但是,和醫療、制造等其他主要的社會行業所做的研究相比,高等教育領域的研究還遠遠不夠。
全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高等教育快速發展之際。它將與世界各地的政府部門、大學建立合作關系,邀請來自美國、荷蘭、愛爾蘭、澳大利亞、中國、日本以及南非的杰出教育研究者參與合作。全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使命是讓英國成為全球高等教育的領先者。
英國經濟與社會研究理事會首席執行官簡·埃利奧特教授在資助全球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宣告會上說:“我們已經著手研究如何將重點投資置于我們認為能夠發揮最大作用的領域。同時,這些投資也會用于建立科研基礎設施,通過研究關鍵的社會問題,為社會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
(湖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熊艷青編譯)
新加坡高校因運營成本增加而提高學費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2015年4月4日報道,6所新加坡大學于2015年提高了學費,主要用于支付不斷提高的運營成本,包括開設在線學習系統。從2010年開始,新加坡高校的學費每年都在上漲。
在6所學費增長的大學中,新躍大學(SIM)的學費基于學科課程收取,因此會影響所有學生;其他5所大學按照學年收費,因此只有新生會受影響。對于申請上大學后又去服兵役的男生來說,他們的學費將以其收到的錄取通知書為準。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當地大學生的大部分本科課程學費將增長1.5%,但醫學、法律、音樂等少數課程的學費將增長5%~8%。例如,法學專業的新生每年預期需支付1.24萬美元(約合7.7萬元人民幣)的學費,比往年增長了6.4%;音樂專業的新生每年預期需支付1.15萬美元(約合7.2萬元人民幣),比往年增長了8%。護理學課程是唯一沒有增長學費的課程。該校學術事務副校長說:“教育成本因學位課程的不同而不同,主要取決于師資、設備、運營成本等。”
南洋理工學院(NTU)大多數課程的學費對本國學生提高約1.3%。醫學課程的學費增加了1200美元(約合7445.8元人民幣),增長了3.8%。該校主管本科生教育的副教務長說:“增收的學費中的一部分將用于抵消通貨膨脹,以及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經驗而增加的成本,包括翻轉課堂等。”
新躍大學的新生將多支付2%的學費。學費的增長源于不斷提高的運營成本,特別是舉辦小型研討會所需的人力成本以及在線學習的基礎設施費用。對此,校方表示,學生可以通過獎學金、助學金、貸款等途徑獲取經費支持。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張德美、陳艷編譯)
[職成教育]
歐盟發布《歐洲成人教育與培訓》報告
近日,歐盟發布了《歐洲成人教育與培訓:拓展學習渠道》報告。報告研究范圍涵蓋了32個歐洲國家(除歐盟成員國外,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和土耳其也被列入研究范圍)的35個不同的教育體系(部分國家按不同語區采取不同教育政策)。數據基本來源于歐盟2014年教育統計報告,此外還包括部分國際研究以及研究課題提供的數據資料。
報告回顧了歐洲成人教育與培訓的現狀,評測了各教育體系在促進成人教育方面采取的政策舉措,包括主要的公共支持項目、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之間的流動性、對待業人員的幫扶舉措、財政支持等。報告指出,盡管各國都強調為缺乏基本技能的成人提供學習機會,但很多教育體系缺乏成人教育的具體目標及執行手段;在歐洲已有大量針對成人的教育和培訓項目,但缺乏對這些項目的深入研究,尚未在該領域形成全面認識;盡管各國都承認公民通過成人教育渠道獲得的資格證書,但各國通過該渠道完成教育的人員比例差距大,部分國家的比例高達12%,部分國家比例小于1%。
(中國駐歐盟使團教育文化處趙娜、李建民供稿)
澳大利亞革新職業培訓模式
據澳大利亞教育與培訓部網站2015年4月21日報道,為了維持經濟發展水平、應對全球競爭,澳大利亞需要更多技能型和變通型勞動力。
2015年4月21日,澳大利亞教育與培訓部部長助理、參議員伯明翰宣布,澳大利亞將采用新模式進行職業培訓。新模式將更加注重高質量的培訓和實際工作技能的傳授,同時落實以產業為主導的精神。
為了促進澳大利亞經濟的繁榮,國家培訓體系需要對產業做出靈敏的反應,以便更加靈活地適應不同產業和不同類型雇主的需求。
澳大利亞培訓體系將采用全新的方法,但政府仍然保留國家產業認定的資格證書。這些資格證書為那些擁有職業教育與培訓資格證書的人員在全國范圍內被認可提供了保障。
新模式由產業咨詢委員會主導,企業將在培訓開發中發揮核心作用,澳大利亞產業與技能委員會負責監督。澳大利亞教育與培訓部將建立技能服務部門來支持產業咨詢委員會,全程參與并促進培訓產品的開發。新模式將于2016年1月投入運作。
(上海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楊勇編譯)
德國國際職業教育合作圓桌會議
2015年第一次會議召開
據德國聯邦教研部網站2015年3月5日報道,當日,國際職業教育合作圓桌會議在德國聯邦教研部召開。這是2015年國際職業教育合作圓桌會議的第一次會議。此次會議的主要目標是促進職業教育國際合作中德國在伙伴國家的行動。德國外交部國務秘書施特凡·施泰萊茵、德國聯邦經濟合作與發展部國務秘書弗里德里希·凱奇切特、德國教研部歐洲司負責人蘇珊娜·博格等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議達成了在國際職業教育合作中進行一體化行動的成果。一體化行動是指德國國際職教領域相關者共同參與整個程序的制定,在此之前,這些程序都是各個單位單獨完成的。此外,會議還作出了加強同印度合作的決定,同時加強與國際勞工組織和德國勞工局的合作。
這一圓桌會議是德國聯邦政府促進職業教育合作的重要戰略。來自德國不同主管部門、聯邦州、社會團體、相關職業教育機構、商會機構的代表在一起確定對外合作中德國的行為角色,會議主要分為三個級別:國務秘書級別、部門級別、工作組級別。該會議始于2013年,每年舉行12次,其中,有2次是國務秘書級別的。
(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杜衛華編譯)
[基礎教育]
英格蘭中小學教育經費地區差異大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英格蘭中小學校長協會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2015-2016學年,預算經費最少的學校比經費最充足的學校得到的經費少190萬英鎊(約合1819.5萬元人民幣),這筆錢可以支付40名全職教師的所有費用,包括工資和養老金。
該組織認為,這種巨額的經費差別是過時的經費發放制度造成的。英國教育部表示,已經提高了經費不充足地區的69所中小學2015-2016學年的經費。
英格蘭中小學校長協會的調查發現,2015-2016學年,英格蘭地區經費最充足的前10所中小學獲得學生人均經費6297英鎊(約合6萬元人民幣)資助;經費最不充足的10所中小學獲得的學生人均經費只有4206英鎊(約合4萬元人民幣)。
數據顯示,倫敦是學校經費比較充足的地區之一,如學生人均經費7014英鎊的塔橋區、學生人均經費6680英鎊的哈克尼和學生人均經費6384英鎊的蘭貝斯。在倫敦以外的地區,學校經費最充足的是諾丁漢,該地學校的學生人均經費達5290英鎊。
根據英國政府2014年發表的報告,到2023年,英格蘭中小學學生人數將從目前的714.3萬人增加到802.2萬人。英格蘭地方政府協會警告,預計到2023年英格蘭中小學需要新增88萬個新學位,這將給學校帶來沉重的資金壓力,使學校不堪重負。英格蘭地方政府協會擔心,學校受到的壓力可能會達到一個臨界點,使學校無法接納新生,也沒有資金再擴大規模。協會要求政府提供增加學位所需要的經費,約120億英鎊(約合1697億元人民幣)。
英國工黨公布的數據顯示,英格蘭大約1/5的小學接納學生的人數已經超出了學校最大負荷。但保守黨對工黨提出了嚴厲批評,認為上屆工黨政府沒有為危機做好準備。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教育處李霄鵬、匡建江供稿)
德國專家:推動殘健融合教育
應尊重家長的意愿
2015年2月3日,在德國下薩克森州克羅彭堡舉行的大會上,特殊教育學及康復教育學教授里京認為,德國特殊教育的師資還相當缺乏,現任教師也需要接受培訓。里京說:“要想滿足現在的需求,所有特殊教育的師資培養和再培訓項目還需持續5~10年,所幸相關舉措已在5年前開始實施。”
里京稱,在下薩克森州,共有5萬名兒童需要接受特殊教育。2013年以來,許多家長提出殘疾兒童讀普通學校的要求。里京認為,家長的意愿非常重要,違背家長的意愿來推動殘疾兒童與正常兒童的融合教育是行不通的。
來自北美和北歐國家的經驗表明,80%需要施以特殊教育的兒童完全可以在普通學校接受正常教育。這意味著促進學校開展全納教育也可讓那些迄今未能進入特殊教育學校的兒童從中受益。
在下薩克森州,奧爾登堡大學和漢諾威大學開設了特殊教育專業。為了滿足家長們對孩子融入常規社會的愿望,60名中小學教師在此進修。下薩克森州社會部副國務秘書克勞迪婭·施羅德認為,下薩克森州無法憑一己之力來滿足特殊學校的師資需求,還需要借助其他聯邦州的力量。
里京認為,開展殘疾兒童與正常兒童的融合教育,需要積累兩類兒童的平權方面的經驗。“我們所有人都是成長在將這二者分隔開的時代。因此,重視殘疾兒童的個性化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能過于理想化,也不能指望找到一條適合所有人的道路,強制性的融合更是不可取的。”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教育處劉青文供稿)
英國倫敦45%的小學畢業生
無法入讀首選中學
英格蘭各地方政府均反映,2015年能夠入讀首選中學的人數較往年有所減少,很多小學生將不得不入讀第二、第三,甚至第六選擇的學校。這種學額壓力在倫敦地區尤為明顯,因為多數家庭認為倫敦的公立中學質量是英國最好的,這也使得倫敦2015年的公立中學入讀人數增加了4%。
數據顯示,倫敦2015年各區無法入讀首選中學的學生比例從往年的30%左右增長到45%。沒有被所申請的6所學校錄取的學生比例從2014年的5%增長到6.5%,也就是說,每30名小學畢業生中就有大約2名學生沒有申請到任何學校。倫敦教育部門的官員表示,目前,倫敦各區的學校都在盡力配合當地的政府機構,如通過新建教室等方式擴大學額,以滿足2015年小學畢業生入讀中學的需求。但是,倫敦昂貴的地價、建筑及人工費用讓學校面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尷尬境地。
就整個英格蘭地區來說,各地入學情況也因地區差異而有所不同。倫敦地區學額緊張的同時,有些地方的前三個志愿錄取比例達90%。教育部發言人指出,自2010年開始,政府已經投入50億英鎊(約合478.7億元人民幣),增加了44.5萬個學額。2014年,98%以上的學生獲得前三所志愿學校的錄取。因此,政府部門呼吁家長理性選擇當地學校。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教育處鳳智、匡建江、沈陽供稿)
[教育信息化]
美國聯邦教育部:
視頻游戲是強有力的學習工具
據美國教育新聞網站(educationnews.org)報道,美國聯邦教育部于2015年4月在紐約召開游戲學習峰會(the Games for Learning Summit),教師、學生、游戲開發者以及教育專家參加了該峰會。
視頻游戲對年輕學習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組織者欲通過此次會議讓人們了解如何在教學中使用視頻游戲、如何通過視頻游戲促進學生學習等。美國聯邦教育部認為,視頻游戲有可能重塑教育方式,希望該峰會能夠開啟教育的新時代。
有些學校已將游戲應用于教學中,促進學生學習,使各個學科更具有吸引力。以夏威夷州普納荷學校為例,該校教師道格拉斯·基昂通過觀察學生在玩視頻游戲時喜歡的內容,分析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他們對成功的定義,利用玩家的心理特征把學生分為社交者、探險者等類型。然后,教師根據這些信息考慮如何組織課堂。例如,具有探險特征的學生通常喜歡自學、積累知識,甚至把知識教給其他學生。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任麗編譯)
德國貝塔斯曼集團
將建立全球性的大學數據網絡
據歐洲新聞網(euronews.com)2015年2月20日報道,德國貝塔斯曼集團已同意持有美國聯合國際大學(AIU)的控股股份,以此作為建立大學數據網絡的第一步,旨在全球范圍內分享各大學的研究情況和相關數據。
作為歐洲最大的媒體集團,貝塔斯曼集團將教育領域視為他們投資的首選。通過此次投資,貝塔斯曼集團將可以獲得大學的數據和研究情況。該集團希望在未來完成更多類似的交易。貝塔斯曼集團首席執行官托馬斯表示,在未來幾年,集團將建立一個大學網絡,推廣健康、人類科學等不同領域的教育創新項目。但是,他并沒有透露投資的具體規模。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王汗青編譯)
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
發布慕課有效性報告
據美國教育新聞網4月9日報道,近日,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分別發布了向公眾提供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慕課的有效性報告。
報告稱,慕課的整體參與度仍然可觀,注冊人數的平均增長率十分穩定。從2012年7月24日慕課平臺上的首次注冊開始,至2014年9月21日,平均每天有1300人進入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的慕課平臺(HarvardX、MITX),總計103萬名參與者。也就是說,在慕課平臺運行的兩年中,每個參與者平均參加了1.7門HarvardX或MITX上的課程。
報告顯示,大多數慕課學員都會選擇具有認證資格的教師進行在線輔導。在對專業經驗的調查中,具有認證資格的教師或輔導員達到39%。該報告提出,應針對目標人群的需求進行集中研究,并設計相關課程。該報告還關注了慕課招生的機會和可能性、慕課學員的人口統計數據等。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葉冉青編譯)
[教育國際化]
英國高中畢業生將可通過
本國申請系統申請歐洲高校
據英國《衛報》2015年2月17日報道,英國的高中畢業生將可以通過本國申請系統申請歐洲范圍內的大學。此次改革將影響整個高等教育市場。
這次改革由英國高校聯合招生委員會(UCAS)推動,旨在擴大英國高中畢業生的高校選擇范圍,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形勢,增加英國在外留學生數量。另外,很多現實因素也在推動這一趨勢,比如越來越多的大學課程采取英文授課,其他歐洲大學的學費要普遍低于英國大學的學費,有些國家甚至免學費。
2015年夏季畢業的英國高中生將通過UCAS申請歐洲范圍內的大學。當然,這些大學應當提供與英國大學同等的教學質量。例如,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計劃通過UCAS為學生們提供課程信息,其他歐洲的大學也正在圍繞UCAS展開討論,希望能模仿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方式招收英國學生。
此次改革將會增加政府的財政壓力,因為這意味著英國政府將為學生提供更多學費貸款。目前貸款只對英格蘭和威爾士兩個地區的學生開放。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王汗青編譯)
俄羅斯教科部建議增加公費留俄學生名額
據俄羅斯新聞通訊社2015年4月20日報道,俄羅斯教科部當日在網上公布了關于赴俄留學生招生計劃草案。草案建議從2016年起,將赴俄羅斯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和補充教育機構留學的公費生名額從目前的1.5萬人提高到2萬人,其中1.7萬個公費名額分配給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其余則分配至補充教育機構。
教科部在草案的說明部分強調,近年來,俄羅斯政府、其他國家政府和駐外俄羅斯團體紛紛要求增加公費赴俄留學生的招生名額。例如,2014年,德國、阿爾及利亞、安哥拉、阿爾巴尼亞、孟加拉、保加利亞等國家均要求俄羅斯大幅增加公費留學生計劃招生人數。
修改草案指出,國際學生的規模能夠體現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因此,提高赴俄留學生的招生名額是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優先發展方向。此舉有利于維護俄羅斯和其他國家業已確立的伙伴關系,能夠為其他國家培養“親俄”的社會精英,繼而持久地保障俄羅斯國家利益的實現。
(俄羅斯國立莫斯科大學教育系邵海昆編譯)
英國高校國際學生數量在全球份額中下降
近日,英國文化委員會發布研究報告稱,英國極有可能不再是國際學生海外求學的理想國。該報告顯示,2013-2014學年,英國高校國際學生注冊人數3年來首次出現增長,但其在全球留學生中所占份額正在逐漸下降。
數據顯示,英國是國際學生海外留學的第二大國,2013-2014學年,赴英學習的國際學生人數有所增長。然而,由于美國、澳大利亞等國招收國際學生步伐加快,英國高校在國際市場所占份額有所下降。
2010-2011學年,英國高校的國際學生占據國際市場的份額達到最高,約為36%;2013-2014學年,下滑至32.5%。報告認為,雖然澳大利亞過去2年的國際新生增長勢頭強勁,但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國際新生人數增長幅度自2009年以來大大超過其他主要留學目的國,從而使得美國成為英國未來長期的主要競爭國家。美國每年招收國際新生的人數幾乎等于英國招收的歐盟學生人數和非歐盟學生人數之和,而且美國本科生和研究生一般都比英國的學生多一年學習時間。根據經合組織統計,2012年在美國接受高等教育的國際學生人數比英國多了約17萬人,此后,數量差距逐漸拉大。
報告認為,還需要時間來判斷英國2013-2014學年國際學生4.3%的增長率是否意味著英國高等教育恢復了吸引力,但從同期國際學生在澳大利亞超過10%的增長率和美國接近8%的增長率來看,英國國際學生招收尚未走出困境。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教育處匡建江、沈陽供稿)
編輯 秦悅 ? 校對 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