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
摘要:由于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據分析預計在未來的五六年之內中國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因此英文電影翻譯十分重要,它影響著觀眾對作品的充分領悟。本文通過對接受美學的研究,分析在讀者的作用以及英文電影翻譯與美學接受的相互作用。
關鍵詞:接受美學;英文電影;翻譯
一、接受美學
接受美學是當代西方文學理論的一個重要的分支,接受美學根據人的接受實踐而形成的一種理論系統,他打破了人們心中以文本為中心的語言學模式,接受美學注重于接受者理解作品意義。在作者、作品、譯者以及接受者中,接受者在這個過程中起著積極地作用。十八世紀60,70年代,這個理論首先由德國康斯坦大學的五位學者為這個理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其中H.R·姚斯和W·伊澤爾是主要的兩個理論學者同時也是這個學派的創始人。伊澤爾理論基礎是現象學文學理論而姚斯的理論基礎為闡釋學美學。在1967年姚斯發表了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接受美學的主要觀點。他還提出了“期待視野”這個概念,姚斯認為期待視野即讀者在閱讀理解之前,由讀者文學解讀經驗所構成的思維定向或先在結構,對作品呈現方式、意義、結構等的預期和期望。后期姚斯提出了審美經驗,即對于過去不斷整體化運用。在伊澤爾的理論中他更注重作品與讀者的關系,他們的關系就如同交流。他將讀者對文本的閱讀看作是一種文本的內在結構機制,提出了文本召喚結構這一說法并進行了研究。
作品的表達絕對不能僅僅在一個密封的環境中,作品被讀者接受才使得作品之美不會流失否則作品將是沒有生命力的。美學實踐不僅包括文學的產生、文學的流通還要包括文學的接受。讀者、觀眾的反應,他們是否能夠接受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欣賞藝術是一種主動的行為,它是對某一作品的贊同或拒絕的審美活動。在電影翻譯中,姚斯認為接受美學就是從讀者的期待水平與美學經驗的角度改變研究文學歷史。
二、英文電影在中國的現狀
中國自2012年開始就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去電影院看電影成為人們休閑放松的方式,2010年一線城市觀影人數占市場份額的32%,但是到了2014年這一份額降低為23%,但是中小型城市的觀影人數隨著電影市場的不斷發展份額也有明顯的增長。2013年引入中國電影市場的英文影片共計35部,2014年進入中國電影市場的英文影片共計30部。引進的外國2015年5月12日,《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終于在中國的各大影院上映,僅在上映當天票房為3390萬,而上映第三天其票房已達到10億美元。
三、接受美學與觀眾
(一)接受美學
接受美學是當代西方文學理論的一個重要的分支,接受美學根據人的接受實踐而形成的一種理論系統,他打破了人們心中以文本為中心的語言學模式,接受美學注重于接受者理解作品意義。期待視野是指接受者在以往的閱讀經驗、理解,審美經驗以及對作品產生的定向期待。這決定了即使同一部電影在不同的觀眾心中都會有著不同的期待視野,在欣賞完影片之后也會有不同的認知,在這一過程中既是對原有期待視野的一種肯定,也會對它產生新的領悟與更新。伊瑟爾的“文本的召喚結構”屬于微觀接受理論范疇。他更加重視作品的閱讀與闡釋,強調讀者的反應與構造。在伊瑟爾的理論中作品中文本與文學作品是不同的,文本有一切的情感要素與一切可能性與理論構造并且由讀者進行闡釋,每個讀者可能只是實現其中的一種,而不同的讀者實現的能力與程度有所不同。他認為“空白”這種不確定性原則,是在作者創作文本的過程與讀者對文本進行理解與闡釋的過程中存在的空白部分。讀者需要不斷地對空白的部分進行填補,這樣才會有新的領悟與新的意義,這樣才會有新的創造。
(二)觀眾的地位與作用。
因為接受美學著眼于讀者的接受,因此在作者、作品、譯者以及接受者中,接受者在這個過程中起著積極地作用。在接受美學或接受理論中,讀者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根據伊瑟爾的闡述文學作品有藝術極以及審美極,藝術極就是作者所創造出來的文本,而審美極則是讀者在閱讀文本之后對文本意義的理解,如果沒有讀者的理解那么藝術極的意義將無法得到實現。因此,讀者是要與文章不斷地互動、交流。而且不同的讀者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導致知識素養差異、藝術文化方面的理解有差異、對事物的接受領悟情況不同、對某一方面的文學儲備不同以及興趣愛好、智力方面的差異、跨文化知識儲備等不同都會對文本的理解以及其意義實現產生不同的影響。
四、英文電影翻譯與觀眾的接受美學
首先,電影既是一種視覺文化又是一種文學,因此,翻譯這樣的英文作品要根據其不同而風格與題材調整翻譯語言。對于像《復仇者聯盟2》這樣的作品的觀眾可能是以下兩種,第一種是《美國隊長》、《鋼鐵俠》、《雷神》等電影絕對不會錯過威漫動漫的筆下美國英雄的忠實粉絲,另一種是跟風派,因為影片的宣傳而到電影院觀影。因此,起到橋梁作用的譯者首先對影片不同受眾以及不同期待視野有所預計,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不同觀眾的需要。如在影片中雷神索爾說了一句
“Im Odins son.”
“我是奧丁森?!?/p>
在這句話中翻譯成我是奧丁之子,了解其背景的會直達索爾是奧丁神的兒子,表達其地位與神圣的血統,同時也讓不熟悉作品的觀眾更加了解其身份。
字幕翻譯是觀眾對作品理解的支撐,因此正確根據上下文語境對文章的每句話正確譯出是保證觀眾理解的前提,在此之上觀眾才能夠對作品空白進行增補,完成作品意義的詮釋。
鋼鐵俠在危及關頭說:”we may not make it out of this”
翻譯為:“我們可以全身而退了”
這是即將進行殊死拼搏之前一句話,譯成全身而退與語境不符同時也不符合超級英雄的形象,因此在這里應翻譯為我們可能熬不過去了,有些淡淡的凄涼與悲壯。
五、結語
基于對研究接受美學發展以及其主要的代表理論了解觀眾的接受與英文電影翻譯的關系。英文電影的翻譯是對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也是觀眾不斷形成新期待視野與空白填補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使得作品的意義得到充分的體現。相反,通過觀眾文化了解的加深期待視野的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對于電影翻譯的需求以及標準也會發生變化。
【參考文獻】
[1]金元浦澤.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M].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2]錢紹呂.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愈來愈重要的領域[J].中國翻譯,2000,(01).
[3]馬以鑫.接受美學新論[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5.
[4]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5]姚斯.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