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圖南
摘要:高中英語教學十分重視最終的考核評價,尤其像在筆者執教的城鎮中學,教師在教學中通常都是圍繞高考這個指揮棒,強化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忽略了課堂教學的流暢美。本文闡述了教師忽視課堂流暢的表現特征及原因,旨在探索出一些較靈活的符合實際的改善方法,真正提高課堂效果。
關鍵詞:英語課堂;思路;語言;動態生成;流暢美
筆者執教于一所城鎮上的省示范中學,英語教師們的業務素養也不可謂不高,授課教師對重難點的把握也較為到位,教學活動也都是圍繞著教學目標在展開,甚至很多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也較精致、新穎,但是為什么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呢?學生,甚至可能是授課教師自己,都覺得課堂氣氛沉悶,索然無味、單調沒有生氣。
究其原因,我們的高中英語教學十分重視最終的考核評價,教師在教學中通常都是圍繞高考這個指揮棒,強化學生的應試能力,課堂環節之間的銜接過于簡單機械化,導致課堂氣氛壓抑,師生思維受限,教學效果深受影響,具體表現在:學生的分數是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導致教師在教學上,只注重一味的灌輸語法知識和解題思路,上課時滔滔不絕的講,而忽視了英語教學作為一種課堂教學,它是一種藝術,它按一定的構思出現各個部分,直到最后才提供整個形象,而其各個部分是有機結合,不可分割的,它需要一個個環節順理成章,環環相扣。
基于上述原因,反思我們的課堂實施過程,看似很圓滿很順當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過于簡單機械的銜接致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到枯燥無味,產生厭學情緒,我們的課堂過程不是熠熠閃光的珠鏈,而是散亂無序的珠子。說白了,課堂缺少一種最富生命力的元素——流暢美。英語課堂的流暢美不僅可以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而且也將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如何增強英語課堂的流暢美,在具體組織教學時下苦功、斟酌如何“起、承、轉、合”,使課堂知識軌跡流暢起來?筆者經過多年教學實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精心預設,思路流暢
思維流暢是課堂教學流暢的核心,一堂課的成與敗,高效與否,與授課老師的思路休戚相關。作為英語教師,思路一定要簡明、清晰,簡單明晰的教學思路既便于操作,又能夠體現教學內容組合的層次美;清晰的教學思路能夠體現課堂教學的節奏美,展現教師思維的流暢美。
流暢的思路不是自然形成的,它需要授課老師的精心準備。教師要遵循學生對語言的認知規律來設計教學環節,步與步、層與層之間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是前一個環節的延伸、升華。此外,教學思路的設計還要防止出現兩種傾向:一是過于粗略,如蜻蜓點水,不能深化教學內容;二是過于細碎,不能扎實落實教學目標。
拿筆者剛上過的Book2 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 為例,備課初始,我陷入沉思,根據我所在地區的情況和我的學生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對wildlife是基本沒有概念,更談不上protect wildlife,覺得離他們的生活很遙遠這一現實,我決定只有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組合才能確保課堂環節的流暢,提升教學的流暢美,同時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益。我認真的審視本單元各個模塊的編排,它們之間的聯系,最終確定這節課的基調:先上一節獨立的warming up 課,作為對本單元的熱身。我精心的準備這節課:導入部分,我精選了電影《獅子王》中的一個大約5分鐘的片段,讓學生們感觸動物的可愛,喜歡上它們。引出Animals or plants live or grow in natural conditions.We call them wildlife.通過Who am I? 的游戲,讓學生接觸更多可愛的動植物們。緊接著,我用一個視頻 Animals in danger 讓學生認識到許多動物瀕臨滅絕的處境。激起學生對動物的同情,之后我設置了如下這些問題模塊Why are they in danger of disappearing? What do people kill them for? Why should we protect wildlife? Think of examples that wildlife is important to us.What can we do to help endangered animals? 以及生動的呈現食物鏈,層層深入,逐步引發他們去思考,使教學環節得到延伸、升華,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氣勢貫通、語言流暢
筆者聽過很多節課,包括筆者本人,在講課時,“Next”“OK”“Now”等毫無意義的詞匯都會自覺不自覺的反復出現,生硬牽強地把各個教學板塊串連起來,語言極顯貧乏單調,整堂課聽下來生澀乏味,令人生厭,使課堂教學的流暢度嚴重受挫。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是思想的直接實現。教師語言是課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的信息輸入內容,是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重要手段,恰到好處的語言具有強烈的氣勢和力量,它呈現出了教師的學識和智慧,可以震懾、感染學生。因此,一定要充分挖掘英語獨特魅力的課堂語言,力求通過教師的語言美,讓學生體驗課堂教學的流暢美。
英語教師的教學語言首先要準確、科學,要有邏輯性、優美流暢,在此基礎上,要做到生動形象、具有趣味性。實踐表明,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富有啟發性、流暢性的語言帶給學生的情感效應是無聲無痕的,是積極有效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聽課興趣,促進學生思維,讓學生在享受語言的美時,感受學習成功的喜悅。
三、偏離預設 動態流暢
我們固然會對教學過程進行精心的設計,細致地醞釀和預設,但真實的課堂,并不是一成不變地按照預設的教學思路來進行的,我們的學生是思維活躍的孩子,他們有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他們會和老師“不謀而合”嗎?即使是你找了資料備足了課,你也會驚奇的發現,還是有許多你沒有設計的,沒有想到的問題卻被學生發現了,這樣的課堂無疑是給教學效果出示了美妙的答案。因此,更具流暢美的課堂,它的過程應該是動態生成的,這不僅不會影響教學效果,反而讓課堂更具靈動的生命力,出現無法預設的精彩。這就要求教師巧妙的設計,在預設的框架中給學生留有廣闊的空間,形成動態生成的課堂流暢美。
追尋迷失在高考指揮棒下的英語課堂流暢美,在英語教學中,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巧妙串連,在步驟過渡間用精妙的語言連接,不僅會使課堂妙趣橫生,提高課堂效果,還會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在教學過程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綻放無法預設的精彩。
【參考文獻】
[1]韓良.英語教學法綜合運用藝術[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