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娜
有人說:“大量地課外閱讀,那是高年級的事,低年級還早著哩。”我卻不同意這種說法,人有學步時,讀有起步始,我覺得閱讀興趣應該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小學一、二年級,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起始階段,有效指導其進行課外閱讀,將對孩子終生學習起著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學好拼音奠基礎
對于剛入學的兒童來說,漢語拼音是讀通一篇課文的關鍵。學生學好漢語拼音,就為“讀”打好了基礎。要學好漢語拼音,首先,要使學生懂得漢語拼音的意義:其次,要循序漸進的進行漢語拼音的教學。學生熟練掌握了拼讀音節的方法以后,他們就能比較輕松,愉快的學好“看圖拼音識字”和“看圖學詞學句”。這就為“讀”的能力的培養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抓好識字清障礙
“隨課文識字”是識字教學的重頭戲,也是閱讀教學中最主要的任務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起步階段的閱讀教學,只是為識字提供更為廣闊的語言環境,以便學生隨著語境的變化進行立體識字。在初讀課文階段,我總是拿出大段時間讓學生反復認讀生字詞。我要求學生把每課的生字詞都做成卡片,同桌經常互相讀一讀,考一考,想一想記憶字形的辦法,創造機會讓學生與生字“親密接觸”,從而達到識記生字的目的,為下面的閱讀掃除障礙。
三、教材為本重導讀
我以教材為范本進行導讀。在教學第一篇課文《我們都是中國人》時,首先教學生認識標點符號,逗號像只小蝌蚪,讀到這里要停頓一下;句號像個小圓圈,表示一句話說完了,停頓的時間稍長一些。在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首先教學生認識自然段,開頭空兩個格的地方就是一個自然段的開始,每個自然段由幾句話組成。學生對這些認識清楚了,對課文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也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做好了引導。
四、教給方法學會讀
法國生物理學家貝爾納曾說過,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的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讀書若有效,除刻苦努力外,方法正確十分重要。如何教給學生“讀”的方法呢? 低年級兒童采用的主要是精讀法,在閱讀時應該遵循“五步讀書法”。
五步讀書法:
1.審題設疑。即讀一篇文章之前要讓學生根據題目自己提一些感興趣的問題,這樣帶著問題去讀,有利于邊讀邊想,要比無目的的讀效果要好得多。
2.粗讀感知。低年級學生因識字量較少,在閱讀時常常需要借助拼音。初讀時,讀得不太連貫,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讀上,缺乏對讀物內容的思考和理解,只能停留在對內容的初步感知上。
3.細讀理解。這一環節是對讀物內容的深入理解,要求學生邊讀邊想,在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基礎上抓住讀物的主要內容
4.誦讀積累。在對讀物內容深入理解的基礎上,找出寫得好的詞、句、段,反復誦讀和揣摩,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使文章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
5.總結收獲。每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都要問問自己:增長了哪些知識?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啟發?積累了哪些優美的詞句?這最后一步對學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提出精讀的要求,有利于他們養成認真讀書的習慣,但是,隨著學生識字量的擴大、閱讀量的增加和學習的需要,教師也要教給略讀和瀏覽的簡單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滿足綜合性學習以及其它學科學習的需要。
五、榜樣示范選擇讀
榜樣的力量是很強大的,為了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在班內統計哪些小朋友喜歡看書?都看些什么書?及時表揚喜歡看書的孩子,這些都是幫助我們開闊眼見,增長知識的好書,我們應該多和它們交朋友。并讓一些不怎么愛讀書的小朋友向他們學習,和好書交朋友,做一個好學向上的好孩子。
學校為每個班級配備了一個小書柜,我一開學就合理利用起來,收集了一些適合低年級小朋友看的圖書,并號召全班小朋友一起來豐富圖書角,建議大家把自己的書放在圖書角,利用課余時間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分享,大家來交換閱讀。有的學生自己的書不讀,可是對別人的書很感興趣,總想借閱著來讀。人都有向眾心理,低年級學生的這種心理尤其強烈。當他們看到同學們那么愛看書,他們也會“搶”著去選書看。長期以往,看課外書的氛圍會越來越濃,從而形成“閱讀情感場”,使那些本沒興趣參與課外閱讀的學生受到這個“場”的影響,產生諧振。
六、電教輔助激發讀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現代化的電教手段在語文教學中起著舉足重輕的作用。因為在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利用電教手段將課文內容直觀的顯示出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如教《看浪花》這篇散文詩,其內容生動活潑富有情趣,全文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在指導朗讀前,我讓學生邊看幻燈片邊聽錄音,然后提出:“剛才大家看到了這課的圖片,又聽了錄音,有什么體會呢?”學生馬上踴躍回答:“浪花和大海真可愛啊!”“我好像看到浪花又唱又跳又笑跑來跑去的樣子。”“我還好像聽到浪花卷上來發出的聲音。”這時學生學習的興趣正濃,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跟著錄音輕聲朗讀課文,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很快就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課文了。
七、讀書交流深入讀
為了讓學生的課外閱讀更有效,我設立每周一次的閱讀交流課,就從《喜洋洋與灰太狼》開始我們班的閱讀討論之旅,我創設了這幾個問題:你最喜歡誰?為什么?最不喜歡誰?為什么?"一石激起千尺浪"孩子們眾說紛紜:有喜歡喜洋洋的,有喜歡美羊羊的,有喜歡慢羊羊的,有喜歡有喜歡灰太狼的,又懶惰又愛發脾氣愛打人的紅太狼成了大伙最討厭的對象,聽著孩子們對這些動物的評論,我清晰地看到了他們心中真善美的標尺,我心狂喜,多好的效果呀!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鞏固了課外閱讀成果,更讓學生在師生的共同評價中、在生生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中逐漸了解了課外閱讀的方法,培養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學記》里說:“禁于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又說:“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說的就是教育要抓住時機這個道理。作為低年級的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在實踐中積極探索起步階段閱讀指導課的方法,抓住學生閱讀的黃金時段,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幫助每一名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為他們終身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