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香 李瑤
摘要:職業教育擔負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職業院校大學生就業問題直接影響著職業教育現代化體系的構建。基于核心競爭力理論探討職業院校大學生就業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能為職業院校大學生攻破就業難堅壁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核心競爭力;職業院校;大學生就業問題
近年來,我國大學畢業生屢創史上“最難就業季”。教育部長袁貴仁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指出,2015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749萬。職業院校畢業生占全部畢業生的70%以上。作為國家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力量,如果職業院校的大學生不能順利就業,直接影響職業教育事業,甚至關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因此本文從核心競爭力視角切入,透析職業院校大學生就業問題背后的原因,落腳于職業院校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攻堅,為職業教育更好地服務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可行性參考。
一、核心競爭力與大學生就業
C.K.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梅爾(1990年)將“核心競爭力”定義為:“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組織中的積累性常識,特別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的學識。”[1]核心競爭力理論已被社會廣泛接受,并應用至各行各科,但基于此視角對個體的探討稍顯欠缺。因此,筆者將此理論應用于職業院大學生就業中,延伸為個人核心競爭力,即“通過學習、實踐和生活經歷獲得的、獨特的、可持續發展的、不易被模仿和替代的一種資本,它能為大學生帶來持續的競爭優勢。”[2]個人核心競爭力主要受專業能力、品質觀念、職業規劃和身體素質等因素的影響。
職業院校大學生個人核心競爭力主要分為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兩大方面。其中職業能力主要體現在顯性層面,包括本人的專業能力(知識、技能)、個人能力(合作、創新等)以及求職能力(對就業環境和機會的適應和識別能力)。職業素養主要體現在隱性層面,主要是指個人品質(如進取心、責任感等)和職業觀念(就業價值觀)。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之間相互作用共同構成大學生的個人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強弱與個人在求職中的受關注程度呈正比。因此對職業院校的大學生而言,身處人才結構性矛盾越發突出的當今,獨具特色、不可代替的個人核心競爭力就是其打開通向成功成才大門的金鑰匙。
二、基于核心競爭力的職業院校大學生就業難分析
(一)弱化的求職針對性,忽視個人核心競爭力
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共同構成大學生個人核心競爭力。當這種競爭力具有獨特性、價值性和難以復制性等特點后,個體就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能為其求職和職場帶來持續的優勢。但是54.44%的被調查學生認為自身的專業性技術技能不夠強。這種職業技能不高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信心和主動競爭的意識。由于在就業時能力和心態上準備不足,在企業的招聘篩選過程中往往不能發揮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就會失去了可能的就業機會。
(二)錯位的就業觀念,輕視個人核心競爭力
職業院校的主要任務是為各產業發展輸送一線的技能型人才,大多數學生都要從普通的生產服務崗位做起。樣本抽樣調查顯示,很多企業負責人表示,當前職業院校學生在就業中最主要的問題是自我定位不合理,擇業期望值與自身的就業能力不相符,流動性強,而大學生也認為工作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由此看出,職業院校大學生過高或過低的工作定位,沒意識或輕視自身核心競爭力真實情況,就業觀念錯位嚴重。
(三)適度的職場競爭,展示自身核心競爭力
理性客觀的自身就業能力評估對職業院校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尤為必要。入學之前很多職業院校的大學生對于所學專業認知不足,結果入學后發現與自己興趣或能力不符,并因此影響了平時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學習生涯惶惶而終,并最終影響了就業。另一方面,職業生涯輔導的缺失也帶來職業院校大學生就業期望明顯脫離實際、缺少對自我能力與興趣愛好的認知、就業毫無方向感等問題,這些都是職業院校大學生就業中負面因素。
三、基于核心競爭力的職業院校大學生就業難攻克
(一)兼顧能力與素養,提升核心競爭力
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缺一不可,共同構成大學生就業中的核心競爭力。作為核心競爭力中的軟實力,職業素養代表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職業素養的好壞影響一個職場人的發展空間。職業能力是個人核心競爭力的支撐,職業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畢業生能否高效工作。因此個人要想形成自身核心競爭力必須要正本清源,腳踏實地地同時重視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并把這種習慣貫穿到日常學習、實習中,落細落小落實,唯此才能逐步形成職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在國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與時俱進,抓住機遇,實現出彩人生。
(二)明確職業目標,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目標指引方向,規劃點燃未來。職業生涯規劃是職業院校大學生成功就業的第一步,也是其馳騁職場的前提。對于職業院校的大學生來說,應結合自身條件和所學專業,盡早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確定職業目標和方向。一方面,在學習和實踐中主動培養多方面能力,另一方面結合自身優勢,對社會現實及就業形勢進行科學分析,確立完善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優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就業結構性矛盾加劇中依然昂首前行。
(三)端正就業態度,展示核心競爭力
接地氣的就業觀念有助于增強職業院校大學生的吸引力。據調查顯示,職業院校學生就業同時存在自大和自卑兩種現象。一方面,部分學生過于高看自己的就業能力,“只在空調房里坐,不在生產線上站”,工作單位首選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工作地點只能省會城市和沿海地區。另一方面,部分學生自認比不上本科生,過于悲觀,如職業院校85%大學生流向三資企業,這種就業流向結構在某種程度上契合社會需求對學歷層級的要求,也同時反映出職業院校畢業生存在自視過低偏頗心理現象。只要客觀理性公正看待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有夢想有能力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3]
(四)三管齊下,創設和諧求職環境
政府、學校和企業也是解決職業院校大學生就業問題重要方面。作為政府,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鼓勵職業教育異質化發展思路,培養適應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職業人才。作為學校,緊跟區域產業經濟發展步伐,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構建適應新技術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人才培養模式,打造鮮明的育人特色和專業特色,幫助職業院校學生成長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作為企業,可以加強與相關意向學校的合作溝通,重點考察畢業生的職業能力而不學歷,真正實現崗位與人才的無縫對接,實現單位與個人的共同發展,增強提高企業實力。
四、結語
職業院校大學生是職業教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媒介。職業院校大學生就業難主要原因是個人就業能力與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有偏差,也就是錯位的個人核心競爭力評估使得大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因此,職業院校大學生要主動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增強自身的就業能力。如果說就業能力是大學生贏取職場的通行證,那么其核心競爭力就是就業能力的王牌。只有王牌越大越強,才能實現任他職場驚濤駭浪我自巋然不動的效應。
【參考文獻】
[1]范憲.《企業核心競爭力——動態球論模型剖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2]韓成曦.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結構模型構建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
[3]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講話[C].北京:十二屆全國人才一次會議,2013.
作者簡介:
宋小香:河南省會計學校,教師,助理講師。
李瑤:河南省會計學校,教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