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浴美


摘要:企業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其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若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企業將陷入財務危機。企業管理層只有充分意識到財務風險的客觀存在并積極應對,才能有效降低財務風險對企業的威脅,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持續的生存和發展。
關鍵詞:財務風險;表現;成因;對策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作為競爭主體所面臨的風險,尤其是財務風險日益多樣化、復雜化。從企業外部環境來看,國內外的政治局勢、市場供求關系及宏觀經濟形勢等因素,都會給企業財務活動造成影響;從企業內部環境來看,企業所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的質量、員工素質及企業管理層和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等也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企業的財務活動。為了適應急劇變化的市場環境,規避財務風險或防止財務風險進一步惡化甚至失控轉變為財務危機,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對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進行積極主動地管理與應對,為企業生存發展創造相對安全環境。
盡管風險普遍存在,但是對于財務風險,我國許多企業并未足夠重視,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到企業日常管理的工作中,所以,財務風險的發生不可避免。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對于財務風險的研究應打破學科間的壁壘,實現各學科的交融,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此外,企業財務人員也應改變原有思維、提高相應的專業技能,工作范圍不應僅局限于會計核算、賬務處理、編制各種財務報表等,還應該對企業財務風險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應對、解決財務風險造成的后果。
一、ST制度及樣本公司的基本情況
ST(Special Treatment)“特別處理”作為一種證券市場監管手段,是在我國公開資本市場對財務狀況或其他狀況出現異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進行特別處理。由于“特別處理”,冠以“ST”,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還能給企業經營者造成壓力,促使其努力改善企業的業績;此外,ST上市公司還會吸引想要上市并且具備實力的企業前來討論并購業務。
表1-1 “特別處理”的相關制度
*ST 公司經營連續三年虧損,退市預警
ST 公司經營連續二年虧損,特別處理
S*ST 公司經營連續三年虧損,退市預警 還沒有完成股改
SST 公司經營連續二年虧損,特別處理還沒有完成股改
(一)、ST明科全稱包頭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包頭化工集團總公司下屬第一化工廠、第四化工廠在資產重組的基礎上采用社會募集方式設立而成,于1997年7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該公司以氯堿化工和計算機軟硬件開發與銷售為主營業務,其中氯堿產品占銷售收入96.4%,計算機軟件開發與銷售業務占銷售收入3.6%。2014年, ST明科淘汰落后產能,剝離化工產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實施產業轉型,處于戰略轉型期;當年實現營業收入2134.01萬元,比2013年同期減少16.41%,凈利潤-16145.92萬元,比2013年同期減少46.32%。
(二)、*ST南化全稱南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由南寧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廣西賴氨酸廠、邕寧縣紙業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發起,于1998年6月15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7月12日,*ST南化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ST南化是華南地區最大的燒堿供應商,廣西自治區內市場占有率接近80%,華南三省市場占有率接近30%。2014年,公司營業收入64290.66萬元,同比減少3511.33萬元,同比下降5.18 %;營業利潤-41925.15萬元,去年同期-32317.68萬元,同比增加虧損9607.48萬元;利潤總額-31708.71萬元,去年同期232.81萬元,同比下降13720.1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141.55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虧損28912.08萬元,下降606.06%。
(三)、*ST三維全稱山西三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山西省紡織總會、山西省經濟建設投資公司、山西省經貿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發起設立,于1997年6月27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交易。主營化工、化纖、建材產品及焦炭的生產與銷售、出口貿易。2014年,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92656.63萬元,利潤總額4903.42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859.31萬元。
二、ST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表現形式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在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每一會計年度都必須對外公布財務報告。所以利用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的財務報表來分析企業的財務風險,是目前最直觀且可行的方法。對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ST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表現形式主要有:
(一)、投資回報率低,盈利能力欠佳
凈資產收益率可以用來衡量公司對股東投入資本的利用效率。2010-2014年,ST明科的凈資產收益率總體上呈下降趨勢,2012年加權凈資產收益率達到峰值也僅為2.11%;*ST南化的凈資產收益率波動幅度較大,加權凈資產收益率由2010年的2.57%驟降至2012年的-279.04%,攤薄凈資產收益率則由2010年的2.52%驟增至2013年的193.68%,表明其凈資產收益率十分不穩定;*ST三維的凈資產收益率自2010年起持續下滑,直至2014年有所改善,但也未超過3.5%。
獲利能力是企業生產經營中產生現金的能力,是衡量企業經營狀況的重要指標。根據下表的指標可發現三家ST樣本公司盈利能力差,自2010-2014年三家ST樣本公司的凈利率及攤薄總資產收益率多次負值。至2014年末ST明科的凈利率低至-756.60%,*ST三維的凈利率及攤薄總資產收益率于2014年雖上升為正值,但*ST南化卻大幅下降再次出現負值。
(二)、經營能力不佳,現金流量管理不善
存貨周轉率不僅可以用來衡量企業存貨的運營效率而且還被用于評價企業的經營業績。ST明科存貨周轉周期相當長,2012年存貨周轉天數最短也達到了4931.51天,反映ST明科存貨管理水平較低。
現金流量管理是企業財務活動的重要職能之一。至2014年末,ST明科及*ST南化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額仍為負值。這說明兩家企業現金流量管理不善,容易出現財務風險。
三、ST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財務風險的存在,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了重大影響。以企業的財務決策為例,企業的財務決策幾乎都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作出的,忽視風險,則無法正確評價企業收益的高低。所以對財務風險的成因進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籌資決策不當
企業的籌資組合決定著其資本結構的構成,通常以資產負債率或產權比率來表示。籌資決策不當,可能使企業籌資成本過高引發債務危機。但由于負債融資會產生財務杠桿作用,故企業一般會舉借外債來增強企業的獲利能力,同時還要應對財務風險。
資產負債率是分析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三家ST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自2010年起總體呈上升趨勢,至2014年末均高于70%,*ST南化甚至超過100%,出現資不抵債的情形;企業過度的債務籌資會使債權人要求企業追加風險溢酬,進而增加企業的利息支出等。三家ST公司的高負債率給企業帶來了高額的財務費用。從下列的表格可以看出,ST明科和*ST三維自2010年以來一直實行的是以負債為主的高比例負債結構,企業的短期償債壓力大,形成財務風險。
表3-1 “ST明科”2010-2014年資本結構、財務費用情況表
指標 2014/12/31 2013/12/31 2012/12/31 2011/12/31 2010/12/31
財務費用(萬元) 6092 5340 8005 6396 4983
資產負債率(%) 76.38 65.7 58.17 58.87 53.16
表3-2 “*ST南化”2010-2014年資本結構、財務費用情況表
指標 2014/12/31 2013/12/31 2012/12/31 2011/12/31 2010/12/31
財務費用(萬元) 4076 4457 1830 2666 5004
資產負債率(%) 115.25 100.87 87.82 77.02 65.01
表3-3 “*ST三維”2010-2014年資本結構、財務費用情況表
指標 2014/12/31 2013/12/31 2012/12/31 2011/12/31 2010/12/31
財務費用(億元) 2.16 2.43 2.45 1.91 0.99
資產負債率(%) 70.28 77.94 72.6 67.67 63.69
(二)、企業應收賬款、存貨管理機制不健全
任何企業都需要一定的存貨來支持銷售。目前,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還不夠完善,信用缺失的機會成本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企業間相互拖欠貨款,甚至出現惡意欺詐,增加了企業發生呆壞賬的風險,嚴重阻礙企業資金的正常流通。從下表可以發現,ST明科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及存貨周轉天數都遠遠超過化工行業平均水平。該公司在背負著巨額債務的同時存在大量的應收賬款與存貨,而存貨變現能力較弱,增加了企業的管理費用。此外,企業還需承擔存貨市價下跌及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損失的風險。
表3-4 “ST明科”2010-2014年應收賬款及存貨周轉情況表
指標 2014/12/31 2013/12/31 2012/12/31 2011/12/31 2010/12/31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天) 164.38 154.08 100.56 181.68 151.92
存貨周轉天數(天) 6440.07 5,678.23 4,931.51 47,368.42 21,951.22
(三)、擔保引發的財務風險
隨著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日益規范和健全,在經濟活動中,企業尋求合法的貸款擔保或為其他企業提供擔保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盡管擔保可能會使企業面臨嚴重的財務風險,但仍有大量企業參與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①合作的需要。企業為了尋求發展,僅靠自有資產是無法滿足的,其需要向金融機構進行大量融資以擴大經營,而金融機構為降低信貸風險,故要求籌資方提供相應的擔保,以期將可能的風險轉嫁到擔保人身上,部分企業為實現“雙贏”,故相互提供擔保;②關聯方的需要。
*ST南化于2008年為其當時的控股子公司梧州市聯溢化工有限公司提供連帶責任擔保,總金額16000萬元,擔保期限為2008年7月15日至2014年7月15日。由于被擔保方梧州市聯溢化工有限公司到期未按時歸還借款,債權人廣西北部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寧市江南支行于2014年11月7日向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江南區人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并以擔保函的形式為財產保全擔保,要求保全被申請人名下的財產。*ST南化作為擔保人被凍結銀行存款13600000元,凍結期限六個月,鑒于被擔保企業的財務狀況,*ST南化承擔連帶擔保責任后收回的幾率較小,對公司利潤產生影響
(四)、中國的資本市場及上市公司自身的缺陷性
中國的資本市場起步較晚,形成于上世紀80年代早期,90年代得到快速發展。1999年7月,《證券法》實施,以法律形式確定了資本市場的地位。我國的上市公司可分為由國有企業分離而成的上市公司及由民營企業分離形成的上市公司。這兩類上市公司存在不同的財務風險。國有企業分離出來的上市公司由于其是從計劃經濟時代轉變而來,財務結構與目前市場經濟的需要存在差異,在財務上與母公司有著密切的聯系。企業負擔大量的非經營性支出,導致盈利下降,削弱企業的競爭能力。而民營企業出身的上市公司,成立初期大多結構不合理,管理體制不夠完善,導致財務資料的不完善及不規范。因此其上市時的一些財務數據的可靠性受到質疑。
四、治理ST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對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財務風險不可避免,上市公司尤其是ST公司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財務風險防范及采取積極的風險應對措施。
(一)、合理選擇籌資渠道,做出科學的籌資安排
一般來說,只有企業的所有者權益才是其償還債務的資金來源,因此企業的債務籌資規模應與所有者權益相匹配。
企業采取債務籌資經營,可能獲得財務杠桿利益但同時要承擔由其帶來的風險。為了在實現財務杠桿利益的同時合理規避風險,企業必須要根據自身情況及其行業特點確定合理的籌資規模和資產負債結構。
(二)、加強企業營運過程中應收賬款、存貨及資金管理
1、規范信用審批,降低賒銷風險
企業應對產品賒銷進行嚴格的控制,制定規范的信用審批制度,設立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業務人員必須對客戶進行資信調查和信用等級評估,依據企業的賒銷管理制度選擇賒銷對象、期限、額度等,必須嚴格按照賒銷審批程序進行。應收賬款發生后,為確保有效收回,應建立賬款跟蹤管理體系,進行賬款追蹤分析和賬齡分析,區分資信良好、價值高的客戶和資信不良、價值低的客戶,做好應收賬款風險預警工作,還要做好賒銷貨款的催收工作,避免因拖欠過久發生壞賬給企業造成損失,降低賒銷風險。
2、加強存貨管理
存貨是企業的重要資產,存貨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資金的占用情況。然而實踐中,對于存貨,大量企業都將工作重心放在提高銷售和擴大市場規模上,忽視存貨管理。
企業應建立科學、高效的庫存管理系統,及時了解企業的存貨信息,提高存貨運營效率;制定分級管理責任制度,明確各崗位的職責,使其相互制約、監督;做好庫存規劃,控制存貨水平,從而避免存貨積壓。此外,在合理整合內部物流資源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降低企業倉儲、運輸費用,減少存貨儲存資金,進而降低企業成本,以提高產品競爭力。
3、重視資金管理
擁有或控制適量的營運資金是企業持續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因而企業應高度重視資金管理。企業應在有效的經濟預測的基礎上確定各部門在正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需求量,以及在供、產、銷等各個環節合理分配資金,提高企業資金使用效率。在資金營運過程中應警惕可能的風險,對于異常情況應及時積極地采取應對措施。此外,針對資金的收支條件及審批程序、權限等,企業還應制定、實施相應的制度。
(三)、采取反擔保措施
反擔保是指為保障債務人之外的擔保人將來承擔擔保責任后對債務人的追償權的實現而設定的擔保。企業可以通過反擔保來規避由擔保帶來的財務風險。當債務人未按約定履行償債義務時,保證人需承擔連帶責任。
(四)、提高風險意識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而企業是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因此企業必須均衡收益與風險的關系,樹立風險意識,規范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強化內部控制,設立專門的財務風險管理部門并配備相應的專業人員對企業財務風險進行有效的預測、分析以及時發現風險的各種表現形式及成因并對此提出有針對性的治理對策。其次企業管理者要高度重視國家宏觀政策的變化,發揮主觀能動性,分析其可能對企業生產經營、籌資、投資等方面產生的影響,及時調整企業的經營戰略、籌資結構和投資方向,以應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避免給企業造成較大的財務風險。
六、結論
財務風險是客觀、普遍存在的,企業管理層應樹立風險意識,建立科學合理的財務風險控制體系,以確保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我國上市公司尤其是ST公司由于發展過程較特殊,因此其財務風險的成因也較特別。本文在對化工行業3家ST公司的財務數據進行簡單的財務分析后,總結其財務風險的表現形式及成因,并提出了一些應對建議。由于筆者缺乏上市公司實際財務操作經驗,因此有些內容難免流于理論,還需通過未來的實踐來不斷改正和補充。此外,由于財務風險的范圍過于寬泛,本文并未完全涉及,但筆者認為該論文對企業財務風險的識別、防范及應對仍能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小杰,李明熙,張瑤.上市公司財務風險表現及其防范[J].現代企業教育,2013(20).
[2] 陶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特征和原因分析[J].現代營銷(學苑版) ,2012(04).
[3] 鄭帥.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J].當代經濟,2014(14).
[4] 柳樹梅.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控制與防范措施[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7).
[5] 孫欣嶠.論企業財務風險及其防范[J].財經界(學術版) ,2010(08).
[6] 于富生,張敏,姜付秀等.公司治理影響公司財務風險嗎? [J].會計研究,2008(10).
[7] 褚玲仙.中國上市公司財務預警實證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1.
[8] 吳勁華.關于我國ST上市公司的財務特征及預測的實證分析——以制造業為例[J].特區經濟, 2013(01).
[9] 熊延超.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2.
[10] 田金玉,劉媛.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對策分析[J].財會通訊,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