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宇 陳永國
摘要: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建設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大數據的來源,也是大數據的應用主體。在大數據環境下開展智慧社區建設,能夠加快社區管理和服務的智慧化。通過分析智慧社區建設中的問題,提出了智慧社區的建設引擎和運行模式。
關鍵字:智慧社區;大數據;感知層;運行模式
一、引言
智慧城市是近年來為解決人口、環境和交通等各類“城市病”而提出的全新概念,主要通過各種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整合和分析城市運行系統中的各項數據,消滅“信息孤島”,對城市服務、安全、民生等需求做出只能響應,從而實現城市的智慧化運行和管理,使城市能夠可持續的發展。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建設成果的具體體現之一。智慧社區通過互聯網和物聯網,將社區內各樓宇、道路、安全設施進行智能化,通過大數據將社區內所有信息進行分析和挖掘,帶動社區事務管理、獨立業務管理等實現智慧化。智慧社區涵蓋了各界溝通交流的平臺,建立了居民利益表達和利益協調機制,能夠促進矛盾在社區內的自我化解,能夠增強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能力,最終實現居民在社區內的智慧化生活。總的來說,不管智慧社區將來發展到何種程度,都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持。
二、智慧社區建設中的問題
國家住建部和科技部從2013~2015年起連續評出了三批次共300多個智慧城市試點后,智慧城市的建設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了。可以說,智慧城市試點有力推動了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發展,從而也帶動了智慧社區的建設進程。然而,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逐步深入,智慧社區建設進程中的問題也暴露出來了,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信息孤島導致智慧社區無法全面推廣。由于歷史原因,我國許多智慧城市試點都是在不同時期分散實施各行業的信息化,不同標準的信息編碼規則、業務流程定義等問題使得各行業信息系統無法實現信息的共享和集成。此外,各行業的信息化水平參次不齊,也導致信息孤島的出現。隨著智慧社區的全面融合,信息孤島的阻力將越來越大,最終成為智慧城市建設進程中不可逾越的鴻溝。
(二)、應用主體信息素養不高導致智慧社區無法真正應用。智慧社區建設離不開應用主體的培養和建設,應用主體是決定智慧社區建設成敗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包括社區工作人員和社區居民。由于歷史原因,各城市社區的工作人員基本都存在信息素養不高的問題,難以使用智慧社區中的各平臺。而社區居民則對智慧平臺的需求不高,這也降低了智慧平臺的利用率。
(三)、信息安全嚴重阻礙了智慧社區的普及應用。智慧社區中的各類信息數據大都涉及社區居民的財產和隱私,信息價值較高。近年來頻繁出現的信息泄露使得智慧社區的用戶對自身信息的安全充滿憂慮,這也嚴重阻礙了智慧社區的推廣應用。
三、大數據在智慧社區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大數據
大數據不僅僅是智慧社區的建設進程中的重要角色,在消除信息孤島并最終建成智慧城市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那么什么是大數據呢?大數據是指巨量數據的集合,其數據量大到難以通過常規的數據處理方式來管理。簡單地說,大數據具有4V特點,分別是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和Value(價值)。具體來說,大數據不僅僅代表數據量龐大,還表示數據種類多樣,如文本、圖片、音視頻等。此外,大數據必須具有極快的處理速度,從龐大數據中迅速獲取高價值信息。
(二)、大數據是智慧社區的信息引擎
隨著近年來我國對行業信息化的大力推進,許多領域都建有數字化平臺,并逐漸演化為行業信息化系統,社區信息化也是如此。然而,智慧社區與傳統社區信息化的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智慧社區運用了大數據處理技術,能夠更加智能地處理各項社區業務。智慧社區需要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智能化處理,以達到業務智能的目的。由于智慧社區所涉及信息龐大,數據類型繁多,這就需要引入大數據處理技術來實現。
2、智慧社區融合物聯網、傳感網和互聯網于一體,是一種新的管理形態社區。與傳統的社區信息化僅適用互聯網實現信息化管理和服務不同的,智慧社區還融合了物聯網和傳感網,將住宅樓宇、醫療、民生等都進行智能化。
3、智慧社區的建設理念區別于傳統社區信息化的建設。智慧社區以現代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為手段,以社區為載體,以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為對象,實現社區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務,是一種新型的社區管理模式。
在智慧社區的管理和服務模式下,由物聯網、傳感網技術采集或感知數據,由大數據處理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可以說,由簡單的社區信息化轉向智慧社區,關鍵是要實現對數字信息的智能化處理,這就需要使用到大數據處理技術。
(三)、智慧社區的結構
智慧社區的建設離不開大數據,社區內居民的文化、生活和工作信息都需要通過大數據將其聯系起來。可以說,大數據是溝通居民在智慧社區中各方各面的橋梁,智慧社區所需的數據都是通過大數據處理后產生的。其中,智慧社區通過感知層對現實世界的數據進行感知、采集和識別,這是大數據的海量數據來源。感知層面對的數據包括社區內的生活信息、社會信息、居民信息等,所使用的感知是被包括社區監控、傳感器、電腦等設備。通過這些感知設備采集社區中的各類信息并進行加工、處理,就構成了智慧社區所依賴的基礎數據。由于感知層獲取的數據量非常龐大,也夾雜了許多重復和無用的數據,因此需要使用大數據技術對其進行深層處理和價值挖掘。
互聯層是指采用寬帶、移動通信等技術將智慧社區內的各樓宇和建筑連接起來,使居民可以通過各種網絡進行互聯互訪。與現在的社區寬帶網絡不同的是,智慧社區對各類網絡的規模和連接質量的要求更高,要求把感知層的數據安全快捷的傳送到數據中心,供應用層使用。
應用層是智慧社區的最高層,智慧管理、智慧政務等應用平臺都運行在該層上。應用層提供的主要是人機界面、中間件或者智能終端,而其數據來源還是離不開感知層和互聯層的支持。只有將基礎數據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了處理和融合,才能保障應用層的正常運行。
(四)、大數據下智慧社區運行模式
智慧社區是在智慧城市基礎上提出的模式,也是智慧城市的有機組合單元,也有觀點認為智慧城市就是由一個個的智慧社區組成的。這是因為智慧社區的建設同樣涉及智慧城市的多個層面,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管理等方面。在大數據環境下,智慧社區能夠更好地感知社區居民需求,其運行模式如圖2所示。
在智慧社區的政務管理、綜合管理、商務服務和民生服務等環節中,大數據都是實現其功能的核心要素。在智慧管理方面,大數據使各城市各部門的所有數據能夠互訪和共享,能夠極大的提高各部門的協同辦公能力,從而提高政府決策的效率。在智慧服務方面,大數據通過對電子商務交易數據、社區居民的基本信息進行分析處理,能夠挖掘出個人的生活喜好,從而進行個性化的生活定制服務;通過對智能交通、樓宇的數據分析,能夠有效緩解交通,并快速響應突發情況。
隨著大數據的迅速發展,智慧社區中的數據將越來越具有價值。經過大數據技術處理過的二次數據能夠產生許多創新性的用途,這是傳統的社區信息化所不能比擬的。
四、結論
大數據是當前對海量數據進行處理和挖掘的重要技術,智慧社區的建設必須在大數據環境的支持下才能發揮出其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務的作用。在全國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的開展過程中,努力建設智慧社區的大數據環境,是全面建設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 朱躍生.從智慧社區到智慧民生[J].中國物業管理,20138):31
[2] 吳勝武.關于智慧社區建設的若干思考[J]. 三江論壇,20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