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詩厚
(云南省保山市騰沖縣新華林業站,云南 保山679100)
香葉樹又名香果樹、臭油果樹或者臭樟,樟科植物、山胡椒屬,常綠喬木。近年來,騰沖縣全力推進森林建設,通過對磚瓦窯整治,水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加大荒山綠化力度,規范林木采伐管理,實施國有林場體制改革等,森林資源得到了較好的保護管理。但因香葉樹果油經濟效益較低,未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致使全縣香葉樹存量不斷減少。因此,為更好的開發利用香葉樹果油,應將香葉樹列為特色經濟林木加強保護。
經初步調查,騰沖縣18個鄉鎮都是香葉樹的適宜分布區,主要以四旁散生為主,共計3.65萬畝,80.24萬株,占總面積的75.3%,總株數的78.5%。連片種植面積為1.2萬畝,22.06萬株,占總面積的24.7%,總株數的21.5%。
(1)種植面積及株數。總面積約4.85萬畝,株數102.3萬株。其中種植面積及株數最多的是界頭鎮、荷花鎮。界頭鎮1.42萬畝,31.23萬株,荷花鎮9770畝,17.07萬株。種植面積及株數較少的是清水鄉、新華鄉。清水鄉90畝0.2萬株,新華鄉50畝,0.13萬株。
(2)連片種植的面積及株數。連片種植面積為1.2萬畝,22.06萬株,其中:荷花鎮8450畝,14.15萬株,滇鎮灘2450畝,5.3萬株,和順鎮470畝,0.66萬株,蒲川鄉230畝,1.05萬株,中和鎮200畝,0.35萬株,界頭鎮130畝,0.33萬株,固東鎮80畝,0.2萬株。
(3)四散旁生面積及株數。共計3.65萬畝、80.24萬株,分布在全縣18鄉鎮,其中:界頭鎮1.4萬畝,30.9萬株,芒棒5250畝,11.56萬株;曲石、明光、馬站、猴橋、北海、騰越、清水、芒棒、五合、新華、團田等11個鄉鎮無集中連片種植。
野生的香葉樹樹形優美,樹冠長勢良好,比較適合用作城市景觀建設。待移栽的香葉樹應當選擇長勢良好、無病蟲害,而且形狀獨特和樹冠豐滿的樹苗作為樹源。香葉樹苗移栽之前,應當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根據被移植樹木的大小、數量,確定技術人員數量,并且準備好運輸設備,如吊車、綁繩等器械,提前考察好運輸路線,確保交通的暢通性。根據香葉樹苗的規格、土壤情況,確定樹穴的形狀、大小和埋深,按照樹徑大小確定開挖溝半徑,自外而內確定土球大小,以免土球大小不合適而影響成活率。通常情況下,土球為樹木胸徑2~4倍,直徑以60~120cm為宜。移植之前,應當做好枝冠修剪工作,即為了能夠有效減少香葉樹移植過程中的枝梢水分、養分消耗過多,在移植之前需對樹冠進行事先修剪。在此過程中,需注意的是疏枝為主、短截為輔。在修剪過程中,其強度應當以移植季節、土球大小、挖掘方式以及運輸和種植地條件為準。修剪過程中,需保留原有樹冠、主骨干枝,只需將徒長枝、病蟲枝以及密枝剪去即可,修剪量以1/3左右為宜,剪口應當以剪平為主,及時涂抹保護劑進行保護。
對于移栽的香葉樹而言,通常現移現栽,因移栽難度較大,為確保成活率,應當保持土球的完整性,以樹干為主,比規定的土球大3~5cm劃圓圈,順圓圈往外開挖,而且溝的寬度為60~80cm,深度以到土球要求高度為準,挖至根系分布層以下。修整土球用較為鋒利的鐵锨等工具,切斷較粗樹根,采取向外斜馬口斷根方式,確保斷口的光滑性、整齊性,不要傷到樹皮,傷口處進行殺菌處理,用保護劑對其進行封口,以免感染或者造成水分流失。土球修至1/2深度時,向里逐漸收底,直至縮小至土球直徑大約1/3左右,土球表面保持平滑性。用草繩繞著土球密實包扎,然后用鐵絲對其進行適當的加固,以防松散。
(1)采種與種子處理。每年的12月選樹冠發達、健壯、無病蟲害的香葉樹為母樹,選種需是鮮紅色果皮。在對其進行采集以后,將種子放在桶中浸水大約2~3d,待果實腐熟變軟脫去果皮,將果核取出,漂洗干凈,放在室內攤開陰干,切忌在太陽下暴曬。為了能夠有效提高種子萌發率,需將種子放在55~60℃的水中大約15min的時間,將種子撈出置于25~30℃的水中浸種大約10h,撈出后平攤在背風向陽處陰干,用濃度為0.3%的高錳酸鉀溶液對其進行浸泡30min,以起到消毒之目的。
(2)播種育苗。將裝在育苗盤中的土壤澆透水,用竹簽引洞,將種子按入其中,播完后表層以黃心土覆蓋、抹平,然后在其上覆蓋適當的稻草、稻殼,以確保其溫度和濕度,噴足水以后再蓋上薄膜。每隔7d噴灌1~2次。
(3)苗期管理。香葉樹苗木生長過程中,應當及時進行噴水和除草,初期噴水時少量多次,而后才是多量少次。在高溫條件下,需注意降溫通風,以免灼傷幼苗。待芽苗長出2~3片真葉后,切斷根尖大約0.5cm,并且將芽苗移栽到大田中,以提高苗木質量及造林成活率。
(1)保濕通氣。香葉樹苗移栽之后,樹干上用草繩包裹,或者用塑料薄膜將其包緊,以免水分的過度蒸發和流失。樹冠、樹干位置,每日噴水大約2次,早晚1次,而且在根部位置還有保持土壤的濕潤性,以提高土壤的透氣性。
(2)病蟲害防治。對于香葉樹病蟲害防治而言,通常對大樹移植養護管理應當重視。每年的4~10月份,為病蟲害多發期。樟葉蜂:其危害主要體現在幼蟲食葉,如果不及時防治,則可能會吃光全株幼葉、嫩芽,影響香葉樹的正常生長。對于該種蟲害,在幼蟲期利用濃度為90%的敵百蟲2000倍液進行噴殺,效果會非常的好。葉枯病:主要是危害葉片、葉鞘,由下部葉片開始發病,向上逐漸蔓延。晚秋、早春時節,病菌侵入到寄主的根冠之中,下部葉片就會枯死,植株逐漸衰弱,最后死亡。發病初期,用濃度為50%的退菌特800~1000倍液噴藥,可將其殺死。紅蜘蛛:屬葉螨屬,害蟲多群居于香葉樹的葉片紙上,主要是刺汲葉片中的汁液,以致于葉片失綠、發黃發灰,每年的4至5月份為盛發期,每年的7至8月份為高峰期,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范,則會對樹木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對于該種蟲害,建議選用濃度為30%的蛾螨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進行噴灑。通過長期的摸索和實踐,雖然香葉樹種植技術要求非常高,但是只要對移栽技術措施進行不斷地創新和改進,加強后期的管護,一定能夠有效提高樹木移栽質量和成活率。
(1)推進造林樹種選擇鄉土化、多樣化。在人工造林、城市綠化、道路綠化、河道綠化、鄉村綠化、四旁植樹中大量使用鄉土樹種,限制使用外來樹種,營造多樹種混交林,改變塊狀混交的造林方式,樹種配置隨機化,只要是鄉土樹種,不限定混交比例,不追求均勻的配置。
(2)擴大造林范圍。把造林地點從采伐跡地和宜林荒山荒地擴大到城鎮面山、江河兩岸、公路沿線、村莊村寨周邊、景區景點、生態脆弱區、林中空地和林冠下造林,從單純追求規模經營轉變為規模經營與見縫插針并重。
(3)推行造林用苗容器化、大苗化。造林用苗提倡使用地徑2cm以上、苗高1m以上的大容器苗。
(4)提前造林季節,變夏季造林為春末夏初造林,把造林時間從7~8月提前到4~6月,延長幼樹成活后的生長期,并在當年形成強大的根系,幼樹充分木質化,確保幼樹安全渡過種植后的第一個冬季和旱季,提高保存率。五是推行栽植小穴化、造林稀植化、林地清理和未成林地撫育局部化。栽植時根據容器苗的大小挖適當的種植穴栽植,造林密度不超過項目或相關技術規程規定密度下限的120%,林地清理和未成林地撫育采用局部化的團塊狀清理方式,僅割除種植點周圍半徑1m范圍內的雜草和灌木,盡量保留原生植被,減少對造林地的影響,最大限度的保護生物多樣性。
(1)加大森林撫育力度。對現有中幼齡林通過割灌除草、透光伐、定株撫育、生長伐、生態疏伐、人工修枝等措施,降低林分密度,促進林內通風透光,改善林內衛生條件,促進林木生長,并在林下補植珍貴鄉土樹種,培育復層混交林,增加生物多樣性,提高林分的綜合效益。
(2)科學推進低效林改造。對現有低效林,通過綜合改造的措施,伐除生長不良的林木,降低林分密度,補植珍貴鄉土樹種,提高林分質量。
(3)鼓勵有條件的業主進行森林定向培育。有條件的業主可以在自己經營的林分中按每畝30株~60株的密度選擇目標樹,以目標樹速生、豐產為原則開展撫育和改造措施,在伐除影響目標樹生長的林木、灌木后應在林下補植耐蔭的珍貴鄉土樹種,培育復層混交林。
對新造林地和實施森林撫育、低效林改造后進行過補植的林地實施封山管護,禁止除撫育、施肥等營林措施以外的一切人畜活動。對造林難度大的地塊通過封山管護、補植補播等措施促進森林植被恢復。對部分未納入公益林補償的禁伐區森林實施封山育林,促進森林生長,并給予業主適當補助,減少業主的損失。
在當前國內大部分地區飽受霧霾之苦的同時,應當更加珍惜藍天、純凈的空氣,吸取生態惡化的慘痛教訓,及時對林分結構進行優化和調整,提高樹木種植質量和成活率,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
[1]李國雷.苗木切根技術研究進展[J].林業科學,2011,47(9):140~147.
[2]田華林.芽苗切根移植對南酸棗苗木及造林當年生長的影響[J].中國林副特產,2010(1):27~28.
[3]于付根.香樟大樹移植及養護技術措施[J].上海農業科技,2009(1):11~12.
[4]王巧珍.珍貴樹種香葉樹育苗技術研究[J].福建農業科技,2013(1):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