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向東
(南潯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浙江湖州313009)
某區娛樂場所女性從業人員艾滋病綜合干預效果調查分析
許向東
(南潯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浙江湖州313009)
目的了解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娛樂場所女性從業人員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相關知識、態度、行為狀況,評價干預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設計調查問卷,以隨機抽樣的方式選擇南潯區5家娛樂場所女性從業人員為調查對象,于2014年4月完成干預前調查,2014年10月完成干預后問卷調查。結果干預前共完成有效調查250人,干預對象的AIDS知識知曉率由干預前的67.2%提高到干預后的8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2.793,P<0.05);干預后共完成有效調查284人,干預對象對HIV/AIDS人群的態度好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26.001,P<0.05);干預后干預對象最近一次商業性行為安全套使用率、HIV抗體檢測率、就醫行為均較干預前有所提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7.277、60.324、69.432,P<0.05),而干預后梅毒發病率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27,P<0.05)。結論開展干預工作能有效提升娛樂場所女性從業人員對AIDS防治的認知、態度,促進相關行為的改變,持續深入的宣傳干預能有效地提高女性性工作者人群AIDS知識的知曉率,減少危險行為。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數據收集;性傳播疾病;娛樂;預后
近年來,我國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疫情呈逐年上升趨勢,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性接觸傳播仍然是AIDS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娛樂場所女性從業人員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性傳播疾病(STDs)的易感人群和橋梁主要人群[1-2],對該人群采取干預措施,改變其行為、態度,是阻斷其作為橋梁向普通人群傳播疾病的重要策略,是預防AIDS的有效手段[3-4]。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對轄區娛樂場所女性從業人員進行了AIDS高危行為干預,并進行了干預效果評價,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以隨機抽樣的方式選擇南潯區5家中高檔KTV、會所等娛樂場所的女性從業人員(以下簡稱干預對象)為調查對象。干預前調查了250人,干預后調查了284人。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被調查對象的人口學特征及其干預前、后的AIDS相關知識、態度、行為等情況,同時采集靜脈血3~5 mL檢測HIV、梅毒抗體情況。2014年4月完成干預前調查,2014年10月完成干預后調查。知識知曉率=被調查者合計答對題數/被調查者應答題總數×100%。
1.2.2 干預方式 采用發放《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手冊、折頁等宣傳資料,開展AIDS、性病防治知識現場講座及發展志愿者開展同伴教育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干預。
1.2.3 質量控制 本次干預效果評價的調查方法、調查內容及問卷均經過反復論證,以保證科學性和嚴謹性;調查員均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承擔,采取統一標準,開展面對面的問卷調查。血液檢測統一執行國家相關標準。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Epi Data3.2進行調查數據雙錄入,應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均為雙側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干預前后干預對象一般人口學特征比較 干預前共完成有效調查250人,年齡17~36歲,平均(22.96± 3.36)歲,中位年齡23.00歲;未婚占68.4%(171/250);文化程度以初中為主,占62.0%(155/250)。干預后共完成有效調查284人,年齡15~37歲,平均(23.18±2.55)歲,中位年齡23.00歲;未婚占69.0%(196/284);文化程度以初中為主,占60.6%(172/284)。干預前后干預對象在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性良好,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干預對象一般人口學特征比較
2.2 干預前后干預對象AIDS相關知識知曉情況比較干預前,干預對象的AIDS防治知識知曉率為67.2%
(1 345/2 000),干預后為84.4%(1 917/2 27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2.793,P<0.05)。在AIDS防治的8個主要知識點中,干預對象除對“輸入帶有AIDS的血液是否會感染AIDS”知識點干預前后的知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外,其余7個知識點的知曉率干預后均較干預前有所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干預前后干預對象對HIV/AIDS人群的態度比較 干預前,干預對象中僅4.4%(11/250)的人表示愿意與身邊感染HIV/AIDS的朋友或熟人交往,82.8%(207/250)表示不愿意與身邊感染HIV/AIDS的朋友或熟人交往,不確定是否愿意與身邊感染HIV/AIDS的朋友或熟人交往的占12.8%(32/250)。干預后,愿意與身邊感染HIV/AIDS的朋友或熟人交往的人群占31.3%(89/ 284),不確定的占5.6%(16/284),不愿意的占63.0%(179/ 284)。干預后干預對象對感染HIV/AIDS人群的態度好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26.001,P<0.05)。
2.4 干預前后干預對象AIDS防治相關行為狀況比較
2.4.1 安全套使用情況 干預前干預對象的最近一次商業性行為安全套使用率為49.0%(97/198),最近1個月每次商業性行為都用安全套使用率為 30.8%(61/ 198);干預后干預對象的最近一次商業性行為安全套使用率為62.1%(139/224),最近1個月每次商業性行為都用安全套使用率為36.2%(81/224)。干預前后干預對象最近一次商業性行為安全套使用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277,P<0.05),而最近1個月商業性行為安全套使用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654,P>0.05),見表3。
2.4.2 HIV抗體檢測情況 干預前,干預對象的HIV抗體檢測率為33.2%(83/250),其中67.5%(56/83)知道自己的檢測結果;干預后,干預對象的HIV抗體檢測率為68.0%(193/284),其中90.7%(175/193)知道自己的檢測結果,干預前后的HIV抗體檢測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324,P<0.01)。

表2 干預前后調查對象AIDS防治知識知曉情況比較[n(%)]

表3 干預前后干預對象安全套使用情況比較
2.4.3 就醫行為 干預前(有2人拒答),干預對象出現STDs相關癥狀時,有43.5%(108/248)的人選擇去??崎T診或其他綜合性醫院,38.7%(96/248)的人選擇去私人診所,17.7%(44/248)的人選擇自己買藥處理。干預后(有9人拒答),干預對象出現STDs相關癥狀時,選擇不同的就醫行為分別為 78.2%(215/275)、10.5%(29/ 275)、11.3%(31/275),干預對象有規范就醫行為的比例顯著增多,干預前后干預對象的就醫行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9.432,P<0.05)。
2.4.4 患病情況 干預前后干預對象均未檢出HIV陽性病例;干預前,干預對象梅毒的發病率為6.8%(17/250),干預后干預對象梅毒的發病率為2.8%(8/284),干預前后干預對象的梅毒發病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4.727,P<0.05)。
本研究干預對象為南潯區轄區中高檔娛樂場所的女性從業人員,群體文化程度相對較高,學歷以初、高中為主,學習接受能力相對較高。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干預后干預對象對AIDS防治的認知水平整體上比干預前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說明干預工作有一定的成效,與康殿民等[5]和韓德琳等[6]研究結果相似。另外,調查發現,高危娛樂場所女性從業人員對“輸入帶有AIDS的血液是否會感染AIDS”知識點的認知水平較高,干預前就達到92.8%,干預后為93.3%,干預前后知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現這種情況可能與我國近年來對AIDS知識的宣傳力度不斷加大有關,另一方面也提示在AIDS防治宣教資料的開發和利用工作中應更加注重宣教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著AIDS防治相關知識水平的提升,干預對象對感染HIV/AIDS人群的態度在干預前后有了明顯的變化,對HIV/AIDS人群害怕或歧視的態度有所改善。提示知識的獲知是行為改變的關鍵[7],社會反歧視AIDS工作的開展可以從重點加強社會人群AIDS防治知識水平入手。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干預前后干預對象的AIDS防治相關行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對象的抗體檢測率和良好就醫行為有了明顯提升,自我安全意識也有所提升,提示良好的AIDS防治知識水平和態度有助于促進規范就醫行為的形成。同時,干預后仍有32.0%的干預對象未進行HIV抗體檢測,21.8%的干預對象在出現STDs相關癥狀時尚不能規范就醫,提示應充分認識AIDS自愿咨詢檢測(VCT)對于AIDS防治工作有著重要意義[8-9],繼續加大宣傳,采取更加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充分發揮VCT門診的作用,積極引導娛樂場所女性從業人員規范就醫和擴大人群HIV抗體檢測覆蓋率,以期盡早發現病例,促進AIDS防治工作有效開展。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干預后干預對象梅毒發病率明顯降低。說明提高干預對象AIDS防治知識水平和安全套的使用率,改變其不安全的性行為,將可以降低目標人群感染HIV、STDs的危險性[2]。同時,調查結果也顯示,干預對象最近1個月商業性行為安全套使用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后干預對象安全套使用率提升不明顯。分析其原因,可能與當地公安部門開展“掃黃”嚴打活動有關,部分干預對象近期停止或降低了商業性行為的頻率,從而影響了干預的統計效果。
本次干預結果顯示,開展高危行為干預對娛樂場所女性從業者知識和行為的改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2,5,10],應繼續持續下去。
[1]王國利,陸振中,宗陽春,等.蘇州地區娛樂場所女性服務員艾滋病知識水平調查[J].江蘇預防醫學,2015,26(1):66-67.
[2]桂定平,伍樹明,吳作成,等.娛樂場所女性性服務人員艾滋病高危行為干預效果評價[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4):2132-2133.
[3]金岳龍,姚應水,何建剛,等.商業性性服務工作者艾滋病相關知識、行為及安全套使用情況調查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9,26(1):61-62.
[4]李健,余愛玲,王斌,等.甘肅省暗娼人群艾滋病綜合防治效果評價[J].中國公共衛生,2013,29(9):,1349-1352.
[5]康殿民,陶小潤,李建卓,等.山東省項目地區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干預效果評價[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49(10):155-159.
[6]韓德琳,方青,姜維華,等.成都市不同經費支持地區娛樂服務場所FSW艾滋病干預效果評價[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0,26(6):425-429.
[7]李文杰,林鵬,麥榮建,等.陽江市女性性工作者性病艾滋病干預效果評價[J].華南預防醫學,2008,24(2):31-35.
[8]海燕,王向尚,周開春,等.武威市2008-2009年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0,26(4):419-420.
[9]許曉芳,田慶豐.上海市某社區暗娼人群艾滋病相關行為干預效果評價[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10,21(3):232-234.
[10]柳艷萍,董曉靜,李雪蓮,等.娛樂場所暗娼人群艾滋病高危行為干預效果評價[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13,20(9):15-19.
Survey and analysis of AIDS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effect on female practitioners in entertainment venues of a district
Xu Xiangdong
(Nanxun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Huzhou,Zhejiang 313009,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AIDS related 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status in female practitioners in Nanxun district entertainment venues 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ods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adopted.The female practitioners in 5 entertainment venue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by the random sampling way.The pre-intervention survey was completed in April 2014 and post-intervention survey was completed in October 2014.Results250 persons completed the effective survey before intervention.The AIDS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of the intervention subjects was increased from 67.2%before intervention to 84.4%after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72.793,P<0.05);284 persons completed the effective survey after intervention,the attitude to HIV/DIADS population in the post-intervention subjects was better than that pre-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326.001,P<0.05);the condom use rate in last commercial behavior,HIV antibody detection rate and seeing doctor behavior were enhanced com 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7.277,60.324,69.432,P<0.05),the syphilis morbidity rate after interven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χ2=4.727,P<0.05).ConclusionConducting the intervention work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awareness and attitude on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promotes the change of related behaviors.Continuous and deep publicity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AIDS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of female sexual workers and reduces the risk behavior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Data collection;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Recreation;Prognosis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4.010
:A
:1009-5519(2015)14-2118-03
2015-03-17)
許向東(1979-),男,山東東營人,統計師,主要從事衛生統計和艾滋病防治工作;E-mail:spywarbir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