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梅 袁紅松
【摘要】“留白”是中國畫特有的一種處理畫面的技法,它是指在畫面上特意留下一大塊空白處,看了使人產生聯想,從而產生更豐富的美感,更悠遠的體驗。把美術中這種“留白”藝術遷移至語文教學中,就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留出一點時間給學生自由想象,探索新知,從而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有更強的自主實踐能力。
【關鍵詞】“留白”藝術 ?語文教學 ?思考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051-01
人生就是一道大考題,要寫出精彩篇章,也應當有些留白。總是那些人生的留白,讓你看起來更豐富。懂得留白,風雨不驚、寵辱偕忘。學會留白,無憂無慮、安然自在。語文是一門思想性和人文性很強的學科,作為一門綜合基礎性強的學科更應該處理好課堂的上課效果,所以一堂好的語文課也要學會留白,這樣課堂才會靈動起來,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一、課堂時間要有留白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也是知識。由于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短短的四十五分鐘時間,我們總覺的時間不夠,所以我們的老師總是苦口婆心,滔滔不絕,源源不斷,學生甚至沒有思考的時間,一堂語文課下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沒有不扯的,課堂成了聊天室;有些又成了苦口婆心,步步緊逼,不留余地,不給學生以喘息的機會,常常滿堂灌。以至于還占用了學生下課的十分鐘時間,想把自己的知識全部塞給學生,碰到這樣的老師家長和學生都要理解,老師的奉獻精神是應該值得我們尊敬的,老師的勤勞也是無可厚非的。但從學生來講就不行了,學生沒有休息的時間,大腦沒有時間調整,甚至連大小便都不能解決,下一節課的老師就進教室了,學生如何能靜下心來學習,因此課堂時間一定要有留白。這樣學生才有思考的余地,才有自主的時間。一個會布局的人絕對不會把自己的人生塞得太滿。林語堂曾動情地講:“看到秋天的云彩,原來生命別太擁擠,得空點。” 川端康成曾經嘆息:“這世界太擁塞了。”是呀,這個世界太著急了,我們只有懂得留白,才能學到悠然自在,心情寧靜,才能學有所成,才能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
二、課堂上突發性留白
留白是一種處事智慧,一種人生態度,一種教育方式。課堂是一個小的社會載體,在上課時間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有些是突發的,并且也是瞬息萬變的。這就需要教師具備高度的智慧來駕馭課堂四十五分鐘。比如語文課堂上,老師正在專心致志地講解課文,教室里鴉雀無聲,大家正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突然有人大叫了一聲:“王潔,別玩手機了!”大家的注意力馬上轉移到小王同學身上,期待著老師對他的懲罰。但是有經驗的老師往往只是走到小王的身旁,敲一下他的桌子,示意他把手機收起來,把空白留給學生,恢復寧靜的課堂接著講課,而不是馬上處理小王同學。課后再把這兩位學生請到辦公室,處理應發事件。教師這一段突發性留白,反而能使學生控制好自己的上課情緒,好好反思總結一下自己的不當行為。
三、課堂上精當的留白
留白是中國畫的一種布局與智慧。畫如果過滿過實,在構圖上就失去了靈動與飄逸,顯得死氣沉沉;而有了留白,便給予觀賞者以遐想和發揮的空間。我們觀齊白石的蝦,才能感受到水的清澈;賞徐悲鴻的馬,才能體味到風的速度。這種巧妙的留白藝術運用到語文課堂中,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味思考,激發學生的想象創新能力。語文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形式也是多樣的。教師要根據上課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安排,讓學生有思考的空間,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幫助理解教材。例如在教戴望舒的現代詩歌《雨巷》時,老師要盡量多的給學生的思想空間留白,在對課文進行簡單的解析后給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輕音樂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想象中再現那個結著丁香一樣愁怨的姑娘,在朦朧而又幽深的雨巷中徘徊前行,從而體會詩歌那種迷茫感傷而又滿懷期待的情懷。又比如我在教老舍先生的《我的母親》這一課時就在學生朗讀之余留夠充足的思考時間,多讓學生找出描寫母親性格特征的語句,母親教我做人、給我影響的語句或語段,從而有時間在腦中再現“母親”的形象,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感激與懷念之情。為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我還引導學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或關鍵句。讓學生明白這句話對全文作了總結,卒章顯志,升華了主題,對文章意藴情感作了更深的挖掘。因此這堂課的留白顯得很重要,教師恰當的留白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掌握文章的主題,發揮學習的能動性,從而開發出想象力、創造性。
語文相對于其他學科有明顯的不同,它可以聲情并茂,雜糅種種,用盡一切可以表現的課堂資源來留白,提高教學效果。比如我們可以通過聲音的停頓留白來帶動課堂的生機,我們可以通過語氣的高低留白來平衡課堂的氣氛,我們可以通過肢體動作留白來激發學生的共鳴。最后我想用梁啟超先生的講課實例來與大家共勉。梁啟超先生的講課叫人稱絕。他給清華大學學生講課,首先走上講臺,打開講義,眼光先向下面一掃,然后是簡短的開場白:“啟超是沒有什么學問——”接著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點頭,“可是也有一點嘍!”既謙遜同時又很自負。講到緊要處,便成為表演,手舞足蹈,情不自已。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嘆息。講到悲傷處,竟痛哭流涕。梁啟超先生的講課,正是利用了各種留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學生上他的課不僅學到了知識,同時也是一種高級的藝術享受。
參考文獻:
[1]朱永芳.試談語文教學的“留白”藝術[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8,5(06):80-81.
[2]胡小萍,葉存洪.班主任工作與班級管理藝術[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
[3]周若渠.人生要學會留白[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