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本主義理念下的教學已經成為了教學的主流,在高中地理學科中同樣也應當采取此方法進行教學。人本主義教學注重的是對學生的學習,讓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觀念。這在教學上是一種挑戰與超越,對于地理教師而言,應當采取措施將人本主義教學灌輸到教學中去,改變以往教師教學為主的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這對于地理教學來說是一次發展與改革進步。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 ?人本主義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133-01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是人本主義教學的核心內容,高中地理教師應當正確對待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重心,讓學生在地理課堂上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的培養,所以對于高中地理教師來說,教學時應當作為一個引導的位置,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更為重要的。這樣有助于學生在學習時提高學習效率。這樣才能充分學習好地理學科。
一、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人本主義教學的觀點認為學生在學習時應當是處在一個主要位置的,學生應當主動地去學習,對于學習的態度應當是積極向上的,要帶著自我愿意主動學習的情感到學習中,這樣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同時人本主義教學主張的也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希望在教學過程中既能讓學生掌握地理學科的專業知識,也能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的發展。每個學生都是希望被無限放大的個體,只有在發現他們的潛力后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的激情與技能,教師需要做的不僅僅是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地理知識,和利于學生學習的良好的學習環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這過程中愿意去主動的學習,發現地理學科中的魅力,愿意去鉆研去探索去發展知識的奧秘。教師在教學時培養學生學習的技巧也是一方面,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技巧在學習時才能事半功倍,地理知識也是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的,所以在教學時教師需要與時俱進,將地理學科中的知識進行適當的更新或者修改,讓學生能夠第一時間學到最新的知識。
二、新課改背景下人本主義的體現
隨著教育部新課標的提出,對高中地理學科的要求及指導性文件也進行了頒布,這對高中地理教師而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地理專業知識的教學,還需要在此基礎上教學學生如何去學習地理學科,在學習時讓學生能夠認清自己,根據自身情況作出對學習的要求,并且要求學生能在學習時主動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并且敢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對于不同的學生而言,對地理學科的知識的要求是不同的,對專業性知識要求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同的,在學習時希望學生能夠通過這一學習理念主動地去探索地理知識的未知領域,同時要注意在教學時將信息技術與地理專業知識相結合,對于學習的過程引起足夠的重視,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好地理學科,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實際情況給每個學生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不能單單靠學習的成績來判斷,也需要結合平時的學習情況,這樣做出的評價才能夠更加的準確。在學生對地理知識進行探究時教師應當教授學生學習地理專業知識的技巧,培養學生在地理學科方面的大腦思維能力。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遠遠重要于學生地理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對高中地理教學的影響
人本主義教學的理念注重的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認為教師只是輔助學生學習的,真正決定學生學習的還是學生自己,所以在學習時要積極鼓勵學生去主動參與學習,不僅是學習地理專業知識,更重要的要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的欲望,增強學生學習地理課程的學習技能。對于教師而言,在研究教學計劃時應當要多從發掘學生學習技能的方面入手,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并且要鼓勵學生多去積極主動的學習。在課堂上教師也不能采取單純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采取灌輸式的教學,要讓學生自己從課堂上或者課本上找出問題,并且讓學生自己去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是跟教師一起尋找解決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愿意去學習,也能在學習時更加的投入。學生只有自己去探索去發現,才能從根本上認知地理學科。
四、結語
對于高中地理教師而言,不僅在教學時需要給學生教授地理專業知識,還需要與時俱進結合社會發展狀態給學生教授新鮮的知識血液,同時地理學科也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它關系到許多學科的發展,也跟許多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學好地理學科是很重要的。在教學時教師也應當認清自己的教學地位,同時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夠更加的投入,不再處于被動接受地理專業知識的位置,這才是高中地理學科人本主義的目標與核心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熊萌. 淺析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對高中地理教學的影響[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 2012(01)
[2]張韻.淺析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對中學地理教學的啟示——從《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角度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 2012(38)
作者簡介:
吳俊華(1988.01-),男,漢族,云南鳳慶人,大學本科,中教二級,研究方向為地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