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芝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和精髓。親其師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搞好教學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樂意學習一門功課;同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老師而厭學他所教學科。一個教師被學生喜歡,在構建良好師生關系方面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呢?
首先,關愛、善待每一位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愛可以體現在平日里的點點滴滴中,學生進步時,與他一起開心;學生退步時,與他一起分析;學生氣餒時,給他一個鼓勵的眼神;學生犯錯時,教化他而不是責罵他。在老師與學生這一對關系中,學生處于弱勢,因而他們特別敏感。可能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個母親般的撫摸,都會對他們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學生敬畏嚴厲的老師,但更喜歡有親和力的老師。所以,身為老師,一定要把學生裝在心里,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以平等、博愛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嚴而有愛、愛而從嚴。只要老師內心充滿愛,學生們一定會感受到,并且也會以積極的表現、優異的成績來回報老師,師生雙方因而也會有愉快的情感體驗。一個教師,只有當他受到學生喜愛時,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
其次,理解、尊重每一位學生。
理解尊重學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關鍵。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如果教育沒有了情和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出一個空虛。”愛學生不僅要關心學生的衣食住行,而且要摸清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做到既是學生的老師,又是學生的朋友。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我如果是當小學教師,決不將投到學校來的兒童認作是討厭的小家伙,惹事生非的小魔王;無論聰明的、愚蠢的,干凈的,骯臟的,我都稱他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而是真心要他們做朋友的親切表示。”一個看起來無足輕重的稱謂,其實體現了教師在師生關系中對自己的定位。
在師生相處中,每個學生(哪怕雙差生)都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師的認可和表揚,而不是被否定和放棄。作為教師應該充分理解學生的這一愿望,抓住這一“閃光點”。不論學生在什么情況下都應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即使犯了錯誤,也絕不能挖苦、諷刺、體罰學生,而應該耐心地幫助他們認識錯誤、克服缺點,鼓勵他們戰勝困難、不懈努力。2013年,筆者新接了初二物理。由于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以體育訓練為主的學校,學生基礎普遍較差,因此,在上第一節課時,筆者就對學生說:“我早就聽老師們說咱們這一級的學生都很聰明。”在說這句話的同時,筆者便快速地掃瞄了一下全班同學,看到同學們的眼睛都亮了。筆者接著鼓勵學生:“有些同學其他科的成績有點差,這說明你盡管聰明但不用功也不行。物理這一科對你們來說是一門新學科,無論以前其它科成績如何,從今天開始這一科你們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你們每個人在我的眼中都是一樣的優秀,老師喜歡我們班里的每一位同學。只要你用心,每個人都有可能拿高分。同學們有信心嗎?”“有……”響亮的回答聲中充滿了自信。在今后的學習中,學生積極學習,認真思考,成績很好,筆者也就成了學生特喜歡的老師。有一位老師曾這樣對筆者說:“你怎么哄得這些學生滿分120分的數學才考50分,而滿分70分的物理,他竟能考60多分;而到了初三年終考試,仍能保持平均60多分?”筆者碰到這樣的問題,總是說,這就是理解尊重學生的效果。
再次,每一堂課要關注每一位學生。
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不僅要關愛、善待、理解、尊重學生,更重要的是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課。
由于信息來源的多渠道化,使得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大大拓寬了,因而他們涉獵廣泛、學習獨立性強、思維敏捷、充滿活力,學習速度遠遠超過教師。要做一位學生喜歡的老師、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要不斷“充電”,不僅充實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增加知識儲備與經驗,還要不斷改進和學習教學方法。因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一定是有淵博的學識、精湛的教學藝術。另外,教師的教學風格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展現教師的個性魅力,所以,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就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以愉快的心情接受知識。在教學實踐中,課前,筆者總是用一到三分鐘的時間做一些有關的小實驗,或講一個相關的小故事,以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既要恰當發揮自己的才智,又要尊重學生,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盡量精講多練,讓更多的學生有發言的機會;努力關注每一個學生,在提問時,把難度比較低的問題留給基礎比較差或不敢舉手的學生,多用鼓勵性的語言,讓他們更多地體會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課后,筆者總是把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做一個分析,發現問題及時找他談話,學生會感覺到教師對他的關心。這樣,學生由愿意上筆者所教的物理這一科,進而發展到喜歡老師,從而構建起了良好的師生關系。
信任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源泉,它蘊涵了了解與等待。我們有理由相信學生內心是善良的,積極的,我們要做的是,在學生十次讓你失望后,第十一次你仍然相信他——相信他能做好,能改變自己。如此,我們也就能夠成為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