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需要與家長有適當的溝通,這對他們的成長,甚至學習都是有幫助的,只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才能便于孩子生活,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花朵;他們是祖國的希望,所以讓小學生與父母進行溝通交流是很必要的。
【關鍵詞】學生 ?家長 ?老師 ?溝通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180-01
對于社會這個大集體來說,它是由無數個家庭一個一個組成而來的,要想讓社會能夠穩定的積極向上的發展就必須重視每一個小的分支也就是每一個家庭。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與子女在生活或者觀念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就導致家長與子女之間會經常的產生一些矛盾,解決這些矛盾就成了必須要處理的問題,也就要求小學生要與家長一定要有適當的溝通和彼此的交流。
一、學生與家長產生溝通障礙的原因
1.之所以小學生會慢慢的與家長產生疏遠的感覺,甚至從心底里不愿意去與家長進行溝通,其實這中間有許多問題是家長需要去解決的,現在的家長大多早出晚歸的工作,每天忙于社交他們認為只有努力賺更多的錢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所以他每天拼命的賺錢,但是他們忽略了與孩子的溝通,認為孩子在學校有老師的教育和管理就夠了,其實不是這樣的,教師永遠不能取代家長在孩子生活和成長中的作用。這樣長久下來孩子自然會對家長產生疏遠的感覺,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這樣的狀態自然也就慢慢的不習慣與家長去交流。還有一部分家長,這種問題多存在老一輩的家長,對子女特別的寵愛,過分的溺愛,小學生在這樣的生活氛圍下,會慢慢地養成驕縱蠻橫的不好影響。
2.對于長輩他們是成人,有很成熟的思想和自我觀念,很多時候他們會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給孩子設定好框架,甚至在對孩子的生活行為上也對要求成人一樣的要求孩子,這是不科學的,家長不能拿自己的觀點去要求孩子,甚至有的時候家長會擺上長輩的姿態對于孩子,帶有強制性的去讓孩子接受自己硬加給孩子的觀點,這樣孩子就會對家長產生誤解,甚至是逆反心理,長期以往的話孩子就會慢慢地疏遠家長,刻意的躲避家長,因為他們不滿于家長的這種教育方式。
3.對于家長而言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是優秀的是最棒的,他們往往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盲目的要求孩子盲目的對孩子提出要求,但是家長有時候會忽視這些要求是不是孩子所能做到能承受的,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還是孩子,不應當承受那么多的壓力,這種高要求高標準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很大的心理負擔,這對他們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二、如何解決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問題
1.對于教師而言要充當小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調和劑,教師應當教會小學生要去關心自己的父母,讓小學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同時也要讓家長多去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對待問題。
2.教師作為小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中間樞紐,要充分扮演好這個角色,將小學生在學校的情況與家長進行一個交流,對小學生所存在的問題與家長進行探討,共同研究出有助于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好的方法。
3.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授課時對思想品德課程也要引起重視,在課程的教學中要讓小學生去體會與其他人之間溝通交流的必要性,讓小學生在學習中慢慢的掌握溝通交流的技能,人與人之間只有坦誠相待才會變得相互理解和寬容,這樣在生活時才會更加的健康快樂,這不僅能幫助小學生健康成長,對社會的和諧維護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4.在相互的交流中難免會出現不同的想法,這時候就需要理性的采納與選擇,不是在任何時候家長的觀點和想法就一定都是對的,很多時候小學生也有對的適合自己的思維模式出來,當小學生與家長出現意見分歧的時候小學生可以委婉的對家長進行提出,注意方式要顧到父母的同時還能讓父母接受小學生自己的想法。
5.作為教師應該對小學生的家長有很好的溝通,要讓家長從根本上去關心愛護自己的子女,對于小學生平時在學校的表現應當與家長進行溝通,也要適當的了解小學生在家里的一些情況,這樣做到小學生的校園生活和家庭生活都能有所了解。教師應當同家長一起給小學生更多的交流的空間和機會。小學生初入社會許多東西還不是很了解,這時期的教學和引導是最為重要的,教師一定要把握好這個時機把小學生往好的方向加以引導。讓小學生對父母有一種感激的心理,讓他們形成好的思想品德素質。
三、結語
對于小學生來說,家長是他們最先接觸到的人,他們的影響也是對孩子最重要也最早期的,所以家長不能忽視孩子的啟蒙教育,在孩子進入小學階段后,學校教師的教育會作為一種輔助,幫助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與引導,所以對于教師而言對于小學生的教育上一定要引以為重,教師要做好小學生與家長之間的紐帶,與家長一起把小學生往好的方向帶領,同時也要增進小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參考文獻:
[1]劉惠音.加強交流與溝通是現代家庭教育理念的重要內容[J]. 學理論. 2009(24)
[2]臧玉元,謝鳳凰.家庭溝通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高職論叢. 2008(01)
[3]楊紅霞.溝通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礎[J].新農村. 2008(10)
作者簡介:
許筱莉(1976年6月-),女,漢族,,山東省濰坊人,烏魯木齊市第八十小學,本科,小教高級,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