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文體,不同的文體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翻譯重要之處在于盡可能貼切的表達出原作的精髓,包括內容上的貼切和形式上的貼切。本文以《虬髯客傳》為例在文中對文體、風格等概念進行了區別,再結合本文案例對唐傳奇這一小說文體的表現分析文體意識的基礎作用。
關鍵詞:文體意識;唐傳奇;《虬髯客傳》
一、文體定義
文體與風格有較大的差異。文體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根據童慶炳的定義,廣義的文體指的是,不同階級、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身份、不同場合、不同語境中運用不同的語言習慣和語言體。狹義的文體主要體現在不同的文學語言的獨特運用中,主要的研究對象是不同作家筆下的語言形式。但是廣義和狹義的文體中都強調了語言的運用。因此,文體必須通過三個方面的因素得以體現出來:體裁,語體,風格。[1]
大家都對體裁和風格很熟悉。體裁是指文學類型,即類型文學的體式規范。風格則是指作家獨特的用語習慣,除此以外,作家的用語習慣和其他構成作品的因素,如整體的思路或者是謀篇布局都是作家的風格。語體則是體現文體的一個重要因素。[2]
英國當代文學家,杰弗瑞·里奇和米歇爾·肖特在《小說文體》一書中也給出了他們的定義。
1.文體是語言的使用方式
2.文體是語言在所有表達方式中的選擇
3.文體的定義以語言使用領域為準繩的(例如,一個作家在一種特殊的文學題材中或者一部特殊的作品中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等。
從上述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文體研究的范圍比風格更廣。研究文體的一個重要的方面的方面是研究其語言的運用。不同的文體有在語言得運用上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小說一般是對實踐的體驗。作品傳達的體驗不同,語體也就不同,如詩歌是抒情語體,小說、報告文學、傳記文學和部分散文是敘述語體。戲劇強調對動作的感知,需要的是淺顯的語體,因此是對話語體。[3]
在英譯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首先應該明確其作品的文體,作品的體裁,語體的特點,原作風格。明確的了作品的體裁才可以進一步理解原文的內容,深入了解原作表達的主旨,然后譯者就可以跟原作者之間產生共鳴。這樣譯者能夠在把握原作精髓、主旨的前提下抓住重點,傳達原作意圖。了解體裁下的語體特點才能讓譯者明確翻譯策略、選詞、語法等翻譯技巧。深入了解原作風格為譯者提供了一個翻譯導向,讓譯者不至于在斷續的翻譯過程中把丟失整個作品的基調,呈現出風格不一的譯作。對原作文體的把握是在翻譯之前就應該進行的步驟,對原作形成一個整體的印象,有利于統籌翻譯。
二、唐傳奇的文體特點
(一)唐傳奇受傳記影響,體現小說特征
唐傳奇是我國文言短篇小說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是古代小說成熟的標志,受到歷史傳記文學的影響,以史傳框架,即以傳主的事跡為主線,以傳主經歷來謀篇布局,展開情節。1唐傳奇作為小說的一類,具有小說的普遍特點,即情節完整,有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有時有序幕,有尾聲,能顯示生活中矛盾的發展過程。情節的巧妙安排對于刻畫人物和表現主題有著重要意義。
《虬髯客傳》是英雄豪俠類的唐傳奇,突出的是“真命天子”。文體上的特點是篇幅小,情節緊湊,人物安排集中,個性鮮明,結構嚴密。圍繞“三俠”展開,沒有多生枝節,語言的概括力和表現力很強,文風平實。從對《虬髯客傳》的總結我們可以看出,它的體裁是小說,具有小說語體特點,風格是講故事式。在把握唐傳奇的特點之后我們才能決定譯者的翻譯策略。比如:
原文:隋煬帝之幸江都也,命司空楊素守西京。
譯文一:Yang su in the position of sikong was entitled to garrison west capital,Chang an,the capital of sui dynasty,when the emperor yang,yang guang,the second emperor of sui dynasty,was travelling in jiangdu,a prosperous city named yangzhou in Jiangsu province today.
譯文二:When emperor yang of the Sui dynasty(605-618)visited yangzhou,councilor Yang su was ordered to guard the west capital.(by 楊憲益、戴乃迭)
原文是《虬髯客傳》的開篇,故事的開端,是故事的背景信息。譯文一的處理是把關乎中國文化的部分進行了解釋,譯文二則沒有,且篇幅小。在之后的譯文中也未對某些詞如“江都”,“司空”“西京”進行解釋。
小說的開端一般具有引導性信息,引起聽者或觀眾的興趣。譯文一的翻譯冗余,一口氣讀下來換不了氣,讀完后雖然可以了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信息,但同時也會頭腦不清晰,因為外國讀者很少知道中國古代歷史。這是譯者并不清楚唐傳奇作為小說的語體特點和風格特點。譯文二簡潔,緊湊,符合小說緊湊的特點。其譯者都在譯文中體現出了小說的起承轉合的特點,把第一句作為背景信息處理,不用過度夸大,一筆帶過,從而可以讓讀者保持興趣進入到小說的重點——“情節”。
(二)唐傳奇受詩歌影響,與詩歌并稱“一代之奇”[4]
唐傳奇是中國文化延續的產物,生于唐朝詩歌盛行的時代,其作者多受詩歌熏陶,有較高文學造詣,因此,唐傳奇也受到詩歌的影響。由此可見,在翻譯唐傳奇時,不僅要注意傳記文體和小說文體,譯出合適的譯本。也要注意詩歌文體。詩歌用語優美,用以抒發感情。翻譯時要正確把握詩歌文體的抒情、優美的特點。
原文:絲蘿非獨生,愿托喬木
譯文一:We know dodder and sunglo cannot grow alone without twining a tall tree.
譯文二:The vine cannot grow by itself,but needs a tree to cling to.(by 楊憲益、戴乃迭)
譯文三:As vines cannot do without trees to lean against,…(by 周勁松)
原文是紅拂女見李靖說的話,有“絲蘿喬木倚朱墻,磐石鋪位誓難忘。”同功之妙。兩句都是表白的句子,借用“絲蘿和喬木”兩個意向來表達感情。這句話如詩句,因此,翻譯時也應譯的優美一點,才能表達愛情的甜蜜。這里三句譯文都只是把這句話作為紅拂女的口語,譯出平常。
(三)唐傳奇受議論體裁影響
《虬髯客傳》寫作的主要目的是傳達“真命天子”是應天命而生的,即使其他有勇有謀的將士也未必能忤逆天意。而朝堂害蟲只是“螳臂當車”。這一的議論表達出了作者的觀點,所以翻譯時應該注意議論文語體的特點,觀點鮮明,情感強烈,有說服他人之勢。翻譯是若選詞造句過于普通或者弱化情感都不能貼近原作者。
原文:乃知真人之興也,非英雄所冀。況非英雄乎?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我皇家垂福萬葉,豈虛然哉。
譯文一:From this story,we should conclude that the fated person will not be surpassed by other heroes,not to mention the ordinary people.The ministers who want to disturb our empire are just mantises which want to stop a wagon with its slim arms.You should know its not a fake that our empire will shines forever with the bliss.
譯文二:Hence it was agreed that the rise of a certain person was indeed fated and out of the reach of even a true hero,let alone those non-heroes.A subject having fancy ideas of revolt was nothing but a mantis stretching its forelimbs to resist the moving wheels.How could the long-lasting splendor of our dynasty be made up on sandy foundations?(by 周勁松)
原文作者感情特別強烈,體現在“乃螳臂之拒走輪耳”“垂福萬葉,豈虛然哉”。譯文一譯出了意思,但卻沒有進行選詞,沒有做到前面說到的詩性特點,但最后一句“You should”還是表達了一個強烈的語氣。譯文二中的“nothing but”“How could”等表現出強烈的口吻,譯出了議論的味道。
譯者在翻譯前應該仔細審視原作,把握原作的文體,奠定譯文文體基礎,讓這一文體意識統籌自己的翻譯。讓自己的翻譯整體統一風格,而且不至于譯得平凡。
三、結語
沒有翻譯是提筆就翻的,對原文的處理、分析能幫助譯員更加深刻地認識原文。分析原文文體有助于譯員對譯文的整體基調的把握,時刻保持在統一文體下,偶爾小做變動。只有把握了原作文體才能保持在重視轉換中英文字的基礎上更加能表現原作的韻味。
【注釋】
[1]童慶炳.文體與文體的創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63-64
[2]童慶炳.文體與文體的創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103+164
[3]吳子林.文體:有意味的形式及其創造——童慶炳“文體詩學”思想研究[M].文藝評論,2012
[4]于志鵬.史才、詩筆、議論——論唐傳奇文備眾體的文體特征[D].內蒙古大學,2012
作者簡介:詹亞君,(1990-01-28)女,漢族,四川成都,碩士研究生,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碩士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