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丹
【摘 ? ?要】高中英語學習有三大重點:語法、閱讀和寫作,但是同時對于學生來說,這也是學習的難點所在。從考試的角度考慮,閱讀考查的分數(shù)占的比較重,同時也是同學們難以突破的一關(guān),所以本文探究站在教學角度如何幫助學生突破英語閱讀。
【關(guān)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理解 ?教學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41
高中英語閱讀理解,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閱讀和理解,學生的學習就要從這兩方面入手。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生自身的一種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到的作用則是引導的輔助作用。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難以突破,那么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老師教學兩方面都存在問題,所以要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突破,要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入手研究。
一、教師教學存在的困難
英語閱讀教師教學不容易,這主要與知識的抽象性有關(guān)。閱讀理解不能抽象化為具體的知識,所以我們教學就沒有一個具體的講課內(nèi)容,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我們不可能僅僅像講知識一樣告訴同學們閱讀理解是什么,而應(yīng)該告訴他們怎么做,但是具體怎么做卻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
另一方面,英語教學的重點一般是放在詞匯語法知識上,無論是在課本講授中,還是作業(yè)試卷的評講中,詞匯語法知識是重點講的,而閱讀這一部分一般則是粗略帶過。主要是因為閱讀理解是學生自主思考的一個過程,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章的整體的把握,其中涉及詞匯語法等細節(jié)知識的考查較少,如果講解閱讀中的詞匯語法內(nèi)容,不僅教學任務(wù)重,且對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提升并沒有什么幫助。
所以講閱讀應(yīng)該講什么呢?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呢?如果無法從教學的內(nèi)容入手,那么就需要考慮教學的對象——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主體是學生,那么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就要研究學生的學習問題,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
二、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分析
根據(jù)我們對學生考試情況分析和口頭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排斥閱讀,覺得閱讀枯燥乏味
許多同學對英語閱讀是望而生畏,看著長篇密密麻麻的文字,就失去了讀下去的動力,有的同學干脆文章都沒讀完就放棄了,亂選一個答案,甚至出現(xiàn)了一種蒙題口訣:三短一長選最長。出現(xiàn)這種情況說明學生對英語閱讀甚至是這一門語言都是毫無興趣的,而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沒有興趣,即使進行反復的強制訓練也沒有作用。
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對閱讀的愛好,并不是每個學生天生就有的,而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興趣的培養(yǎng),沒有興趣,學生在面對閱讀的時候自然會感覺枯燥乏味。
(二)詞匯生,句子長,讀不懂
高中階段掌握的詞匯是有限的,語法知識考查也多以單一語法為主,而閱讀理解篇幅長,涉及的知識面廣,所以會運用到的陌生詞匯較多,且句子多以復雜的長句為主,兩者一組合,就會讓整篇文章顯得晦澀難懂。許多同學基礎(chǔ)知識掌握并不牢固,詞匯記憶量少,對語法的掌握是一知半解,所以閱讀起來也就更加困難。閱讀考查學生的基礎(chǔ)知識是否牢固,以及對基礎(chǔ)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如果基礎(chǔ)掌握不牢固,就無法考慮運用了。另外在學生在考試期間,時間緊張,往往不能逐句逐字的理解清楚,所以對文章表達的意思不能理解,做題也就產(chǎn)生了困難。
(三)文化背景知識缺乏
英語閱讀理解除了考查英語知識,同時也會考查到學生對相關(guān)的文化背景、時事新聞以及科學知識的了解,因為語言本就是與文化緊密聯(lián)系的,學習一門語言,也就是學習一種文化。例如2014年高考四川卷就考查到了荷爾蒙催生素知識,有些文章也會以某一國家的風土人情為背景考查。
在高中階段,學習時間是極其緊張的,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把時間精力放在學習上,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課本知識、做練習題,很少花時間了解課外知識,甚至有的老師把學生了解課外知識當作是浪費時間。文化背景知識等的缺乏,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最后也會間接地反映到學生的學習上。
三、針對教學,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我們采取針對性教學的方式,經(jīng)過我們的分析發(fā)現(xiàn)了以上的一些問題,我們也提出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課堂注意引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課堂閱讀訓練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關(guān)鍵,要讓學生對英語閱讀有興趣、有信心,就需要我們加以引導。
在課堂進行閱讀訓練時,可以進行一個“預(yù)熱”的過程,多問一些與閱讀主題相關(guān)的問題,讓同學們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是對文章背景的學習了解過程。例如在做一篇描述美國旅游的文章時,我們可以問同學們:“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famous tourist spot in America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at? If you have a chance ,where do you want to go?”,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可以吸引同學們參與到討論過程中來,積極思考和表達意見,同時在交流中學習更多相關(guān)知識;然后讓同學們在7到8分鐘的時間內(nèi)泛讀文章,理解主旨大意并初步選出答案;最后帶領(lǐng)同學們精讀文章,講解細節(jié)部分、關(guān)鍵部分,分析同學們的理解偏差并糾正。
(二)注重細節(jié),把握整體
注重細節(jié),即對基礎(chǔ)詞匯語法的掌握,這些知識都要靠平時學習中的積累,不需要讓同學們針對閱讀專門記高難詞匯,主要抓基礎(chǔ),盡量做到70%的詞匯都能理解;而長難句,我們要教會同學們?nèi)绾畏纸猓谄綍r可安排相關(guān)訓練,讓同學們把一個長難句分解成幾個部分,找出主干,理解句意。
把握整體,即放眼全文,從整體理解,這是閱讀理解最重要的一項。細枝末節(jié)的不理解不會影響整體的閱讀效果,如果能理解文章大意,閱讀就自然沒有問題了。所以要進行必要的泛讀訓練,我們可以在每堂課上抽出6、7分鐘時間來讓同學泛讀文章,要求是大致理解文意,訓練要求高速、高效,不懂的影響閱讀的詞匯采取聯(lián)想法猜詞意,同時運用之前的分解法,如此訓練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整體理解能力,提高閱讀速度。
(三)合適閱讀材料,拓寬閱讀視野
除了課堂練習,課外閱讀也很重要,一方面是為進一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文化知識。閱讀的材料需要有一定的要求,不能過于簡單,否則對學生訓練閱讀沒有幫助,也不能過于復雜,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例如新聞報道、英語雜志或書籍原文就是很好的閱讀材料,比起純理論文字的枯燥,學生對文學作品,對發(fā)生在身邊的時事有更大的興趣,所以會更愿意去閱讀。一旦同學們有了豐富的知識儲備,這一難題就攻破了。
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很多種方法,針對不同的學生就有不同的解決方案,但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要扮演好一個“指路人”的角色,這個角色并不是要求不作用,而是有效的作用,具體的方案,需要我們每位教師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進行更深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