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奕
【摘 ?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信息化社會的到來,企業用人機制、用人標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與企業用人機制接軌,適應這種變化,教育界紛紛對教學模式進行了反思與改革,密切的將教育目標與職業特征相結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根據其專業特點,也應該與未來的職業特點相結合。筆者從項目教學法的入手,參考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特點,分析了項目教學法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實際情況。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藝術設計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86
目前,在國內,我國的許多藝術類院校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上仍采用傳統的三段式教學——專業基礎講授、專業課分析、實踐。
這種傳統的授課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走向社會后往往與企業的要求相差甚遠。作為實踐性、應用性極強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要做到以市場的需要為導向,加強理論講解與專業設計及實踐環節的聯系,在實際案例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項目教學法是比較適合環境藝術專業教學的。
一、項目教學法的理論背景
項目教學法最早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雛形是18 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經過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逐漸趨于完善,并成為一種重要的理論思潮。
所謂的項目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處理,包括信息收集分析、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
“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具體表現在:目標指向的多重性;培訓周期相對較短,見效快;可控性好并且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一起完成項目,從策劃到實施到完成,共同取得進步的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的認知項目教學法是顧名思義就是以“項目”為紐帶進行的教學任務分配。
項目教學法可以追溯到美國,但是該方法真正引起教學界人士的重視則是得益于德國對該方法的開發和運用。因為項目教學法是建立在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基礎上的,因此它是以大生產和社會性的統一為內容,以將受教育者社會化,以使受教育者適應現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統一的社會現實與發展為目的,即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直接目的的一種人才培養方法。
如果將項目教學法應用在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中,有利于培養學生與企業用人機制接軌。
二、項目教學法適應用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特點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個新興的、邊緣的、綜合藝術系統工程,是一個跨學科的綜合性專業,無論在專業理論的廣度,還是在專業技能的多樣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專業特色
環境藝術設計包含著若干子系統,集功能、藝術與技術于一體,涉及藝術和科學兩大領域的許多學科內容,具有多學科交叉、滲透、融合的特點。如何能培養出知識面廣,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度,具有整體思維能力的環境藝術設計人才,是制定專業教學計劃思考的重點。
就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而言,在采用項目教學法的時候,要教導學生,以建筑學為根本,同時兼顧建筑內環境設計、建筑外環境設計及公共藝術設計等方面,則較容易形成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獨特辦學特色,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2.社會適用性
從目前國內就業情況看,對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的要求正在逐漸提高,不同的崗位需要從業者有相應的能力來適應并擔負起這樣的社會角色和責任。社會的需求、企業的需求就是學校培養人才的方向。
根據當前以及未來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與評判標準來看,不難發現,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中的三段式課程設置已經落后于實際需要與現實設計市場要求人才技能的標準。
另外,專業內各課程的內容銜接不當,重復性較多,與實踐的脫節,相關內容聯系性不夠,等矛盾,在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中也日益凸顯。
三、項目教學法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項目教學法的應用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項目教學法在應用中教師參與并做指導;
2.項目本身要體現教學目標;
3.實施項目教學法的項目,在實際生活中是有價值的;
4.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要有足夠的能力來完成該項目。
由于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培養的是具備正確的專業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專業技能,能盡快適應本行業就業崗位的“準設計師”或“準人才”。所以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項目教學時,適合采用小班的形式——一位老師分帶幾位同學輔導,教師可帶領學生參加實際項目設計或者參與設計競賽。目的在于加強校際交流,促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教學思潮的撞擊,讓學生通過項目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擔設計項目或設計競賽,創造出有創意和豐富實踐意義的作品。
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參與到整個項目從構思到實施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并在實踐中得以檢驗和提高,磨練他們的適應生產實踐的能力、吃苦耐勞的精神,應變能力及競爭能力等。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很多知識學到腦子里并不等于會實際操作,只有親自參與其中,才能有親身的體會,才算真正的“學會”。
學校的目的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那么以此為目標,一方面要進行教學調查,另一方面還要進行需求預測,依社會發展、企業的需求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藝術設計的內容將大大擴展,涉及的范圍領域也將更加廣闊,培養新時代需要的設計人才是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