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李紅

【摘 要】中學數學的學習難度是和年級成正比的,隨著年級的越高數學的知識點也越多越難理解,以致許多學生在中學數學的學習產生了恐懼。其實學習只要有方法就不會難,本文介紹了中學數學有效學習的問題,希望有助于對中學數學的學習。
【關鍵詞】有效學習;中學數學;知識;思維
一、有效學習
有效學習是在學習的領域相對于無效和低效而言的,指優化的組織和實施學習,發揮主體的積極能動性,有效地完成和實現既定的學習任務和目的的學習,學生能學習到終身受用的知識,發展終身受用的能力和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如態度、興趣、動機、意志、習慣等,以達到學會學習和終生學習的目的。
二、有效學習的決定因素
學生對學習的有效性決定因素有:
(1)學生基礎知識的牢固性。比如:例1已知a>0,且a≠1,若關于x的方程loga(x-3)-loga(x+2)-loga(x-1)=1有實根,求a的取值范圍。
思路與分析:首先對方程進行等價變形為(*)有實根時,參數a的取值范圍如何?也就是對于所求的a的取值范圍中的每一個a值在(*)中都有x與它對應,這不就是函數嗎?所以(*)式可視為a=f(x)(x>3),于是問題化為求函數a=f(x)(x>3)的值域。
解:把原方程變形,可化為,即
令x-3=t>0則
,
即使原方程有解的a的取值是
上述例題用的是轉化與化歸的數學思想,只有你熟悉并掌握了數學思想,你才能靈活應用,迅速解題,才會事半功倍。
(2)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是學習這一主動建構活動的主體,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將直接影響學習活動的效果。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主要有兩種———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更有利于學生進行持續有效的學習活動。很少一部分學生是發自內心的學習愿望或要求,如對學業成就的追求,對未來的理想,學習的興趣、愛好等;而更多的高中生學習數學是為了高考的需要和家長的期望。
(3)學生的學習策略。比如:已知數列{an},前N項和Sn滿足,求數列{an}的通項公式an。
解:當n=1時,∴a1=S1=2
當n≥2時,
所以數列{an}有通項公式an=n+1(n∈N)
但是如果把Sn滿足的關系換掉。
例如:已知數列{an},前n項和Sn滿足Sn+1=2λSn+1(λ是大于0的常數),且a1=1,a3=4,求數列{an}的通項公式an。
題目只有Sn與Sn+1的關系,有的同學就不懂了,因為沒做過,只知道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不注重數學的理解,甚至題解。這題其實用到的知識點一樣,只是多了一步,那就是由Sn+1=2λSn+1得:
,
∴a3=S3-S2=4λ2,∵a3=4,λ>0∴λ=1由Sn+1=2Sn+1整理得Sn+1+1=2(Sn+1)∴數列{Sn+1}是以S1+1=2為首項,以2為公比的等比數列,∴Sn+1=2·2n-1,∴Sn=2n-1余下的就和上一題一樣了。
三、學習興趣的培養
(1)先營造師生間良好的情感氛圍,讓課堂充滿活躍、民主、激勵的氣氛。對學生充滿愛心,多鼓勵關心學生,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2)引導學生欣賞數學美,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數學家華羅庚說過:“認為數學枯燥無味,沒有藝術性,這看法是不正確的,就像人站在花園外面,說花園里枯燥乏味一樣。”
(3)以數學發展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工具”的思想。例如設計齒輪、軸承、螺桿,燈泡形狀等要用到各種各樣的數學曲線,如阿基米德螺旋、漸開線、雙曲線等;發射衛星時,要用到圓錐曲線的知識等等。
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美國的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覺學習。”在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的理念,可見讓學生學會自覺地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不能代替學生的學,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首先可以展示概念、公式的學習和應用過程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其次可以給學生呈現數學思維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講三垂線定理時,我們首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如果和這個平面的一條斜線的射影垂直,那么,這條直線和這條斜線所成的角是多少?”讓學生去思考、推理,然后再讓學生思索它的逆定理是否成立,使學生處在積極的思維中。
再者可以展示通解思維,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維是逐次展開的。
例3:設p>0,q>0,且p3+q3≤2,求證:p+q≤2.
本題是一道典型的不等式證明題,有多種證法,例如綜合法,分析法、放縮法、反證法等等。這些證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通過對結論式“p+q≤2”兩邊立方,再溝通已知與未知的聯系而獲證。“升次”在這些證法中起了關鍵的作用。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其創新思維能力,可進一步提出:能否用“降次”的方法證明此題(逆向思維)?學生的思維再次被激活,有人很快聯想到了均值不等式,經過教師的引導并及時修正學生的思維偏差,得到了下面的新證法:
證明:∵p>0,q>0,q3+1+1≥3q,p3+1+1
≥3p,兩式相加,并注意到p3+q3=2,∴6≥3q+3p,∴p+q≤2(當且僅當p=q=1時取等號)
多么簡捷的證明啊!兩處“無中生有”的兩個1,不僅達到了“降次”的目的,而且使證明簡捷異常,確有出奇制勝的效果。通過這樣經常性的思維訓練,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學習能力。
通過這樣經常性的思維訓練,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劉麗曼.芻議高中生數學有效學習的策略[J].學術教育,2010,(08):98-99
[2]龐維國.自主學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