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海榮
“保教結合”是當前幼兒園教育工作應有的特點。長期以來,我們對“保育”的理解往往是狹隘的、消極的。在學習《規程》的過程中,我們對保教結合的內涵和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幼兒教師在重視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同時,還應重視幼兒的生理發育、衛生保健及幼兒的心理衛生。那么,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性具體體現在哪幾方面呢?結合工作實際,我的理解是:
一、幼兒生理、心理健康及衛生保健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我們要切實做好幼兒生理與心理衛生保健工作,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孩子們的心理、生理都得到健康發展,讓孩子處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之中受到全面教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保教結合有更為深刻而廣泛的意義,他提出了教育因素的參與對幼兒心理、生理健康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教結合在幼兒教育中的整體性作用,因而我們在評估一所幼兒園或者一個年齡班的教育工作時,就必須全面考察其保育與教育兩方面工作是否放到同等重要地位;是否注意了保育與教育工作的內在聯系和整體性。也就是看其是否真正貫徹了保教結合的原則。過去不少幼教工作者忽視了這個問題,認為幼兒教育活動就是指幼兒園教學活動。有關部門在考核幼兒教師時也把教學作為唯一考評標準,似乎只要幼兒教師的課上的好就合格了。誠然,教師應該上好課,但我們只把焦點集中在教師的教學而忽視教學以外的教育手段及保育工作,這實際上是不利于幼兒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的。
二、幼兒園是整個國民教育中最初的一環,也是最關鍵的一環
幼兒園不同于家庭,也不同于學校,是介于家庭和小學教育之間的中間環節。所以,幼兒園的工作有其特殊性,幼兒教育必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既要重視教育,又要重視保育。《規程》第二條提出:“幼兒園是對3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是學校教育的預備階段。”這就是說保育在幼兒園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非常重要的。把保育和教育相結合作為原則在幼兒園的任務中提出來,這是對幼兒園性質的科學概括,必須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從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安排看,全日制幼兒園一日活動:包括來園活動,晨檢,早、午餐,午睡,上課,游戲,入廁,盥洗等。其中上課僅在九點多到十一點進行,大部分時間是寓教育于日常生活和游戲中渡過。這就說明了幼兒園決不能忽視保育工作。從幼兒園的教育內容看,分為生活、衛生、習慣、體育活動、思想品德、語言、常識等八個方面,一是保護幼兒健康,二是教給初步的知識。原因是3~6歲幼兒年齡小,各系統器官還沒有發育完善,各種心理特征、個性特征、生活習慣等還遠沒有形成,基本活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還比較差,免疫功能還不成熟,需要得到保護和養育。教育者必須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條件,采取各種措施積極培養幼兒的良好生活衛生習慣,提供安全措施,保護他們身心健康成長,這樣,教學活動也才能順利開展。
三、保育、教育是互相聯系、有機滲透的
如我們幼兒園小朋友每天飯前都要洗手,但沒有一個小朋友洗完手后直接把水摔在地上;因為他們知道,若將水摔在地上,不小心,別的小朋友就會摔倒,而且,還不衛生。洗手是幼兒園的每個孩子每天都要進行的,這不僅僅是保育工作,同樣也是教育工作。做好保育工作有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和美德,使他們從小就樹立起關心他人的思想感情。有一次,我正在上課,做為保育員的張老師,像常規那樣,在配合我進行課堂活動,突然張老師發現有一個小朋友牙痛,表情很痛苦且小聲哭泣,眼瞅著他的行為就要影響課堂,于是,張老師及時地走到這個孩子面前,撫摸著他的臉,并把他抱在自己的懷里。這個孩子得到了愛撫與安慰,臉上立刻露出了笑容,在其他孩子沒有察覺的情況下,張老師順利地化解了一次小麻煩。同樣的,我班的其他老師也會受到來自保育員這種“將一切交給我”的情緒感染,是授課的情緒始終得以保持。當然,我們也常常會看到有的教師將教育和保育截然分開,在上課時,不管發生了什么事情,一味地強調問題的緣由是孩子引起的,這不僅忽視了幼兒的保育,也錯失了教育的良機,甚至會在無意之中損害幼兒身心健康。
現在,我們通過學習《規程》,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保育與教育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只有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充滿愛心地去保護幼兒,教育幼兒,才能使幼兒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也才能順利地完成幼兒園教養工作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