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梅
【摘 要】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教師為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辯證統一的關系。忽視或片面強調任何一方面都會影響教學效果。
【關鍵詞】主導;主體;能動性
從主導方面看,整個教學環節是在教師的調控下進行的,體現了一定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要求;從主體方面看,學生的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我思考、自我學習、自我探索的過程。以教師為主導,施之以法,貴之以導。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主導著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促進學生學的關鍵。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為誘導、引導、疏導和指導。教師點撥導向、精講精練。“精講”就是講到點子上,講到要害處。善于一語道破,善于濃縮教學過程,以少取勝,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精練”就是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精心設計具有典型意義的練習,指導各層次的學生進行強化訓練,使學生已懂已會的基礎上形成技能技巧。
誘導是教學過程的起始階段和基礎。美國當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最好的學習動因是學員對所學材料有內在興趣。”誘導的難點是針對教材、學生實際進行選例。例證成功的標志是既符合教材內容,又切合學生思想實際,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對問題進行思考。誘導的突破口有兩個:一是具體事例,如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特別是學生身邊所發生的事件為最佳;二是把教材內容具體化,編成有迷惑性的問題。具體做法是:把興趣問題印發給學生,或利用教具向學生展示,口述也可以。例如,在講述“矛盾特殊性的三個表現”時,教師將采摘的兩片樹葉展示給學生,讓他們觀察后,找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即使是同一棵樹上采摘的,也各有特點,這說明“不同事物矛盾各不相同”;讓同學們猜謎語“有一種動物,早上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得出“同一事物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其特點”;請二位同學表演“買書”小品,通過觀察買賣雙方的不同表現,總結出“矛盾雙方各有其特點”。雖然這些形式做起來并不困難,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迫使學生急于想知道教師的做法與所學內容有什么內在聯系。誘導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
引導就是引出學習的路子,為學生學習科學理論知識鋪路架橋。學生思考問題往往暴露出一個弱點,就是以事論事,習慣于列舉出感性事物以及事物的現象,不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例如,在分析“我國頻繁發生煤礦瓦斯爆炸引發礦難的根本原因”時,學生認為是“私營企業主見利忘義”,或是“私營企業主只顧眼前利益”等,學生所回答的觀點僅僅從現象進行考慮,沒有從本質上去挖掘。此時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見利忘義”、“只顧眼前利益”的原因,不難發現,其實質是由于市場經濟的自發性導致的。通過引導,展開思想,推敲,比較,分析,找出解決回答問題的本質,達到認識事物本質的目的。
引導要做到引有方向,引有目的,讓學生“悟”出真諦,才能敞開心扉,正確的獲取知識,變死字為活字。
疏導就是疏通,疏順,掃除學習障礙,把學習問題的通道打開。例如,在教學中比較“民族與氏族、部落、種族的區別與聯系”時,首先引導學生從橫向關系去比較,弄清四個概念的不同點,特別是種族和民族的區別點。其次,疏順“聯系”是什么?即從縱向關系去發現,找出其前后聯系點,逐一列舉“民族是由氏族、部落經過部落聯盟逐漸發展而成的,一個民族可以由一個或幾個種族組成,同一種族的人也可以分屬于不同的民族”。這樣,疏導對理順知識點縱橫關系起了積極作用,較好解決易于混淆的問題。
疏導要做到疏有層次,疏要得當,達到幫助學生開拓思路,找出獲取知識的鑰匙,科學地獲取知識,變難字為易字。
指導就是要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會學。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告訴學生最佳思維途徑,而且要向學生充分分析成功的思路是怎么想出來的,把思維過程的每一層次和環節都展示給學生。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切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自覺參與到教學中來,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不但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使學生會學,學好,并為他們獨立獲取新知識打好自學能力的基礎,使之學有目標,學有內容,學有方法,學有效果,變學會為會學。
總之,教師主導,主在“導”,要著力服務于學。教字中要著眼誘導,變苦字為樂字;著力引導,變死學為活學;著重疏導,變難字為易字;著手指導,變學會為會學。同時,政治課教學還應打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組織學生從事社會實踐,以增加感性認識,擴大視野,使學生用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體驗來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信服,并用它來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學校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教學法》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統一。政治課教學應運用這種教學方法,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對問題的分析理解能力、對知識的應用能力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