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慶宏
【摘 要】經過多年的高中教育教學工作實踐,本人認為“情商”高、心理素質過硬是學生學業優秀、將來事業成功的基礎,然而,隨著當今市場經濟的發展給高中生的發展卻帶來了諸多心理壓力,為此,本人就現在高中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了整理,并提出如何培養高中生的“情商”與心理素質提出了個人的看法,以便能夠為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培養出更多出色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情商;智商;心理素質
人們常說,“智商”在一個人的成功因素中占有主要地位,但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其中“智商”占20%,而“情商”占80%。所以,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帶來的人際關系復雜化,就要求人們要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分化主要原因在“情商”而不在“智商”,畢業升學或走入社會的學生中,學業成績優秀,工作成績出色的人,往往不是“智商”高的人,而是“情商”,即心理素質優秀的人。這些事實告訴我們在全面提高育人質量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情商教育”,加強對高中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帶動全面素質的提高,才能成為國家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國由于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情商教育”,導致部分高中生出現了些許心理問題。
第一自律意識差。
現在的高中生,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由于家庭的溺愛,普遍形成了自私、任性、散漫的行為習慣,為人處事只考慮自己的需要,很少顧及別人甚至也不考慮道德法紀,與人發生沖突,很容易做出極端的反應。
第二耐挫能力差。
目前的中學生,由于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的溺愛,除了學業之外,很少經歷生活的風浪,基本上屬于溫室中長大的幼苗,耐挫能力普遍較差。
第三自尊意識差。
在實際教育中,由于家長、教師很少能對學生,尤其是差生客觀公正的評價,很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我們的眼睛就盯著學生的缺點、毛病,把批評、訓斥、禁止、懲罰作為教育法寶,久而久之,學生的自尊心便會下滑,產生對立情緒。還有就是我們的教育對學生的違紀缺乏有效的管束,出現問題時,只能耐心的教育,至多再寫寫檢查,叫個家長,此外,我們一籌莫展,這也助長了學生的肆意妄為和不自尊現象。
第四人際交往能力差。
在現代開放的社會中,沒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要想取得事業的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高中生由于缺乏社會體驗,加之繁重的課業負擔使他們整日埋頭于書海之中,所以造成了人際交往能力普遍較差。
根據目前中學生存在的上述心理問題,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高中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一、要加快素質教育的發展,為“情商教育”開辟通道
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并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身體、審美、勞動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基本素質,并促使其個性發展。“應試教育”偏重知識灌輸,輕視能力培養和智力開發,更忽視健康心理的培養,使學生埋沒于題海之中,學生存在高分低能、思維呆滯、意志脆弱、情緒偏執等,都是這種教育結出的苦果。所以,不盡快發展“素質教育”,實行“情商教育”,從根本上解決中學生心理問題只能是無奈的呻吟。
二、要加快學校心理課程,師資隊伍的建設,把心理教育滲透到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去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學生的許多心理問題也是在學校活動中產生并形成的,因此,開展心理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適應未來社會的挑戰,應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學校開展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徑有兩條:
一是開設專門的心理教育課程。
二是將心理教育滲透到學校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去。
我們在重視德育教育時曾提出一個非常響亮的口號“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并取得了顯著成效,那么現在我們不妨再提出一個口號“人人都做心理教育工作者”,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評價自己和別人、正確認識困難和挫折、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不良情緒、學會積極與人交往,培養其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形成獨立、果斷、堅韌、勇敢的品質,善于表現自己,學會尊重、寬容、互助、合理地解決人際矛盾、糾紛。
三、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來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注重“情商教育”,培養孩子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優良心理品質
高中生是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他們正處于生理的迅速發展的階段,面對復雜的世界,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會出現許多自己無法排遣的矛盾、問題和挫折,如果這些矛盾和問題解決不了,他們的心理就會出現疾病,個性就會扭曲。因此,這一階段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特別關注。
目前的中學生無論在家庭還是學校都不是生活在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環境之中,學生的獨立人格、自主權都得不到相應的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大多得不到自由充分的發展,學生的憂愁、煩惱、焦慮很少有人關注。我們平常很少能與孩子平等的進行思想情感交流,我們關注的只是孩子的學業。為了學習成績,不停的補課,弄得孩子身心俱疲。所以,家庭、學校和社會在關注孩子內心世界的同時,必須加強對孩子的“情商教育”,那就是提高他們的自我覺察能力、情緒調控能力、自我激勵能力、控制沖動能力、人際公關能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形成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優秀品格,才能經受住生活的風浪,才能穩步達到成功的彼岸。
總之,請學校、家長、社會要在確保學生體魄健康、文化素質較高、心理素質過硬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加強高中生“情商”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傅靜.每天讀一點身邊的心理學.海口:南海出版社,2010
[2]隋巖.心理學與人生.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
[3]原田玲仁(日)著.郭勇(中)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2
[4]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美)著.王壘,王甦(中)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