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鋒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進行提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的思維模式,反映教學成果,活躍課堂氣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時掌握提問的時機,把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預設好所要提問的學生,對問題進行靈活的設置,準確、有效地提問,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
在新課程標準下,不僅要求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要求課堂教學方式和課堂教學目標逐步完善。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進,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合理的提問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有效地對學生提問就是要做到用正確的方式提出有效合理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的現狀
1.教師提問的問題數量過多
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中,由于語文知識的廣泛性,很容易讓教師提出瑣碎的問題,抓不住課堂學習的重點,學生的思維被老師的提問帶到別處,減少了課堂閱讀和獨立思考的時間。而小學生的辨別分析能力比較弱,在瑣碎的問題中很難把握課堂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導致學生對整個語文教學缺失目標,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2.提問對象不均衡
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中,要求學生有發散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學生不敢積極發言,教師也只是向特定的幾個平時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提問,使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在課堂上,逐漸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3.提出的問題缺少啟發性
大多數語文教師由于自身語文知識的局限,或者是為了趕教學進度,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大多是“你們說對不對?”“是不是這樣?”學生也就只能機械地回答“是”或者“不是”,“對”或者“不對”,這種模式化的提問和回答,使課堂氛圍沉悶,學生的興趣不濃。
4.學生提問不積極
在傳統教學中,一般是由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種提問方式是被動的,學生一般都是沒經過認真思考的消極回答,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如果轉變一下這種提問方式,由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互相討論,最后由教師統一分析答案,這樣就可以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二、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的提問變得有效
1.教師所提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和概括性
語文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有針對性和概括性,根據課堂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以及每個學生學習程度的不同,有針對性地設置問題,所提的問題還要有啟發性,能夠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2.整個提問階段要以學生為主體
小學語文教師在向學生提問時,要把握好主次順序,以學生為主體,盡量給學生時間讓他們獨立思考,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再主動把問題提出來,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氛圍中。
3.提問對象要面向全部學生
新課程的核心學習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學習能力的強弱不同,設置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保證每個學生都有獨立思考和回答問題的機會,都能參與到課堂的討論中來。
4.教師要注意提問的方式
教學過程是老師和學生雙方互相交流和溝通的過程,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學生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審美情趣都需要在此階段奠定基礎。所以,教師就要在語文課堂上結合先進的教學理念,設置靈活新穎的提問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改善以往機械、重復、單調的提問方式,增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5.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時間
課堂提問的主要目的是要啟發學生的思考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提出問題后,根據問題難易程度的不同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對于簡單的問題,時間不可過長,一般三到五秒的思考時間;避免問題過于簡單,學生注意力的分散;相對復雜一些的問題,一般是十五秒到二十秒的思考時間,以便于學生充分進行思考。
6.對問題的追問不可忽視
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認真分析其思考問題的方式,對學生沒有考慮全面的地方要及時進行引導,使學生更深刻地思考該問題,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繼續進行追問,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和準確地回答問題,和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對其做出有效的指導。
7.多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
不管學生回答得正確與否,教師都應該對學生多鼓勵、少指責,給予中肯的評價,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思考成果,對其從不同的角度做出分析和點評,肯定其做得好的地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時,教師要掌握好提問方式,進行有效合理的提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羅曉燕.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