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枝
摘 要:對語文進行生活化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一定程度上促進語文教育事業的發展。結合相關生活化教學法實例,從講述、體驗以及賞析三個方面對生活化教學法的創新性路徑進行探索分析,為語文教育的發展方向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教學法;有效策略;分析研究
本文對小學語文的生活化教學法模式及其原則和意義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小學語文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法高效性策略。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法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法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手段。生活化教學法能在學生接受語文文化熏陶的同時對所生活的社會、人文環境有更加深刻的感性體察,并使自己的情感升華,對提高小學生全面素質發展有著積極意義。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法滲透的有效策略探討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1.提高學生上課積極性
因為生活化教學法是小學生最喜歡也是最容易接受的一種教育形式。語文課本中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節,穿插著對學生的生活化教學法滲透,將生活與課文進行聯系,同時運用生動優美的語言將其講述出來,更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通過生活化教學法,學生還可以學到大量的新詞和優美的語句,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水平,增強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感性感知,同時無疑是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和創造力的關鍵。
2.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在生活化教學法中可以積累豐富的語言養料,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的智力全面發展。因此就需要學生教師能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生活化教學法,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智力的全面發育,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語文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法實例探析
在學習《我愛故鄉的楊梅》這一課時,筆者先引導學生將課文進行全篇通讀,初步掌握了課文內容并將重點詞句進行賞析解釋之后,我引導學生進行了本篇散文的感性思考:“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貪婪(lán)地吮(shǔn)吸著春天的甘露。它們伸展著四季常綠的枝條,一片片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歡笑著。”
“端午節過后,楊梅樹上掛滿了楊梅?!边@一個句子體現了作者怎樣的審美情感呢?我引導學生將自己置于“欣賞故鄉的楊梅”這一情景,聯系自己的生活實踐,回憶自己在故鄉時,見到楊梅這可愛、誘人情態時的心情,感受課文氛圍,并聯想自身心情,得出了作者對故鄉的楊梅的喜愛以及對自己的家鄉的無盡熱愛之情,體現了十足的童真童趣。通過給學生設置情景,從而將其帶入思想情感的“情景設置式生活化教學法”,學生對文章的思想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時學會了在感性人文中將自身情感與語文學科進行有機結合聯系。
三、對加強小學語文教學情感策略探索的實際建議
1.加強小學語文教師生活化教學法能力建設
各小學應當促進高素質語文教師培養,提高語文教師生活化教學法實效性能力,小學語文教師隊伍應當從自身做起,不斷地進行改善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方式,從而提高生活化教學法實效性教育能力,引導學生用創新的金鑰匙打開知識的大門。自主、創新、探究是生活化教學法所倡導的三大方法,全面推行注重實踐生活的素質教育,充分肯定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情感態度。我們在實踐中意識到,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運用演課本劇的方式,使學生在生活中體察語文精髓。
2.將生活化教學法與語文文本教育有機結合
為了提高生活化教學法質量,促進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高,需要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同時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給予鼓勵。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將語文生活化教學法培養與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在理解小學語文知識的同時進行自主性課外拓展。因此,教師應當在課堂中加入語文生活化教學法的滲透,引導學生在語文生活化教學法的感性框架下進行問題分析,同時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激勵性作用,從而主動進行小學語文學習。同時語文生活化教學法的滲透性教學在小學語文上的應用能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師生間的互動的同時使學生能更加靈活地將所學知識進行應用,提高了學生對語文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促進教師與學生的語文生活化教學法全面形成,實現了教學模式的全面改進。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應當注重語文生活化教學法的形成培養,聯系語文教學理念進行生活實際的聯系,將學生的視野進一步開闊,從而加強學生對小學語文的理解性,掌握語文知識的核心內涵。
參考文獻:
[1]趙麗.問題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小學,2011(10).
[2]張力秦.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1(09).
[3]朱慧琴.開放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學周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