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瑩
摘 要:新常態下長江經濟帶的協調發展有利于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的協調統籌發展,依托黃金水道的長江經濟帶不僅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還具有有利的后天發展優勢。這些不僅對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對于吸引FDI也具有一定優勢。同時,FDI的技術溢出正效應也會促進長江經濟帶的健康發展,二者相輔相承,共同促進長江經濟帶發展。
關鍵詞:長江經濟帶;FDI;共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6-0006-02
引言
長江經濟帶是整個長江流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全國除沿海開放地區以外,經濟密度最大的經濟地帶。與沿海和其他經濟帶相比,長江經濟帶是我國今后十五年經濟增長潛力最大的地區,應該成為世界上可開發規模最大、影響范圍最廣的內河經濟帶。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廣闊腹地蘊含的巨大內需潛力、優化沿江產業結構和城鎮化布局、縮小東中西部地區發展差距、建設陸海雙向對外開放新走廊,培育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及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引領全國生態文明建設。
因此,長江經濟帶的發展為吸引FDI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同時相信FDI也將會促進長江經濟帶更好地發展。
一、長江經濟帶發展方興未艾
長江經濟帶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經提出,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政策的重視,長江經濟帶已成為產業轉移、區域協調發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戰略支撐作用最大的區域之一。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多省市,橫跨東中西三大區域,優勢獨特、發展潛力巨大。長江經濟帶首尾的重慶江北嘴和上海陸家嘴國家級金融核心區已逐步發展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并和國際經濟關聯密切的金融中心?!秶鴦赵宏P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長江經濟帶將全面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提升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國際競爭力,培育發展長江中游城市群,促進渝蓉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推動黔中和滇中區域性城市群發展,優化沿江城鎮化格局,科學引導沿江城市發展,強化城市群交通網絡建設,創新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
二、長江經濟帶吸引FDI的優勢
(一)綜合優勢明顯
1.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長江經濟帶橫貫我國腹心地帶,連接東、中、西三大地帶,與京滬、京九、京廣、皖贛等南北鐵路干線交匯,承東啟西,接南濟北,通江達海。
2.資源優勢。長江經濟帶不僅具有豐沛的淡水資源,且礦產資源儲量大、種類多,還有眾多著名的旅游資源和豐富的農業生物資源,開發潛力大。
3.產業優勢。長江經濟帶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走廊之一,鋼鐵、汽車、電子、石化等現代工業的精華大部分匯集于此。此外,大農業的基礎地位也居全國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糧棉油產量占全國40%以上。
4.城市密集,市場廣闊。沿江城市群多,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高,各種消費需求也十分可觀,對FDI有很強的吸引力。
(二)國家政策支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4年6月11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發揮黃金水道獨特優勢、建設長江經濟帶,是新時期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和對內對外開放相結合、推動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的重大戰略舉措,可以促進經濟發展由東向西梯度推進,推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縮小東中西差距;能優化經濟結構,形成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互動,打造新的經濟支撐帶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放合作新平臺。
國家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等以推動長江經濟帶的全面發展。政策指出,要把長江經濟帶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同時,為推動長江經濟帶協調統籌發展,相關部門還召開了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以及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會商會。這不僅充分利用了沿江地理環境優勢,還能促進城市帶經濟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吸引FDI提供了廣闊市場前景。
(三)地方政策支持
長江經濟帶沿線地區充分利用國家政策和地理優勢,出臺相關政策建議以促進當地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例如,安徽省打造長江沿線黃金旅游帶,規劃低空飛行游覽線;重慶市提出把重慶建成長江上游經濟帶西部中心樞紐;湖北省加快把武漢打造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全國性鐵路路網中心、公路路網重要門戶以及國家重要門戶機場;江蘇加強與上海自貿區全方位對接,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加快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這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吸引FDI的進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FDI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增速
(一)FDI能推動技術進步
FDI不僅能帶來先進的技術設備,還能促進相關產業的技術進步。通過市場競爭、商業往來和人員流動,擁有先進技術的外企對當地企業能產生示范效應和擴散效應,能進一步推動當地企業的技術進步,縮小地區間技術水平的差距。
(二)FDI促進產業組織結構升級
跨國公司的大型投資項目,能明顯提高所在產業的生產集中度,產生規模經濟效應。此外,大型跨國公司還促進了零部件制造、維修和相關配套產業的興起和發展。全球化生產程度越高的企業,越需要在世界各地培養技術水平相當、產品質量符合要求的合作企業。當FDI進入時,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會提高當地化程度,這也就帶動了我國相關產業以及產業技術的進步。
(三)FDI能促進高技術產業投資
技術貿易中的重要領域之一是高技術產品出口,而高技術產品是中西部地區的薄弱產業。高技術產業的技術水平及科技含量高、更新速度快、對傳統產業的滲透和帶動能力都很強,對經濟的發展促進作用大,FDI的進入能幫助沿線中西部城市解決高技術產品技術問題,推動當地高技術產品的發展和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
四、發展長江經濟帶,吸引FDI的政策建議
(一)明確戰略重點布局,以良好環境吸引FDI進入
在宏觀謀劃上,長江經濟帶應明確四大戰略重點布局:一是重點打造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三大中樞經濟帶,形成產業轉移、方式轉型、交互滲透和融合共榮的依托平臺。二是做大沿江航運中心,以上海、武漢和重慶等國家樞紐港城市為核心,做大做強上中下游航運中心,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的中軸紐帶作用,連接貫通三大城市群的要素、產業和市場,推進經濟帶一體化升級。三是提升中上游發展水平,加速長江中上游腹地開發,縮小差距,對接長江下游的長三角地區,形成經濟帶首尾呼應協調共進格局。四是推動“兩頭”開發開放,東頭上海以自貿區載體建設為新引擎,啟動新一輪開發開放,擔當經濟帶龍頭。西頭以重慶為樞紐推進中印緬孟和中巴兩個經濟走廊的建設,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形成長江經濟帶東聯太平洋、南抵印度洋、西通大西洋、橫跨亞歐的全方位開發開放格局。只有明確了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布局才能創造良好的大環境,吸引FDI的進入。
(二)實現六個轉型升級,以堅實基礎吸引FDI
在上中下游聯動方面,著重實現六個轉型升級:一是升級綜合運輸體系,配合長江黃金水道的改造提升工程,跟進鐵路、公路、港口配套,構建貫通經濟帶、銜接順暢、安全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以大交通帶動大物流、帶動大產業繼而帶動經濟帶全域轉型升級。二是升級產業分工合作。經濟帶內經濟梯度及其類型多樣性,客觀上為上中下游通過產業轉移和分工合作提供了增長雙贏機遇。以發展方式轉型為動力,發揮各地產業基礎優勢,著力培育新的增長支撐點,推進沿江產業轉移轉型升級。三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按照資源環境承載力,以沿江三大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支撐經濟帶的多層次城市網絡體系。四是先行先試開發開放政策,主動應對國內外發展環境變化:其一是整合現有政策措施發揮其合力效應,其二是積極探索開發開放先行先試政策清單,著力提高通關效率,建立沿江航運網絡大通關制度。五是踐行生態文明建設,長江經濟帶是我國重要生態生命線,所有的經濟活動和項目建設都必須滿足生態環境標準,踐行低碳、綠色和循環發展模式,打造長江生態經濟走廊。六是創新體制機制,通過改革創新釋放發展潛力。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激發經濟帶的開發活力。做好以上六個方面的轉型升級,不僅有利于長江經濟帶城市群的協調統籌發展,也為吸引FDI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設施,為其進入長江經濟帶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破除行政壁壘
長江經濟帶要成為中國真正新的增長支撐帶,不能再走單靠廉價要素驅動的老路,而是要建立有利于經濟帶開放的要素自由流動、產品自由貿易的一體化市場。這需要打破省域行政壁壘,跳出各地各行其是的模式。以共生崛起為理念,進行頂層設計協調,并配以新經濟方式,如通過電子商務的市場建設越過或削減地方保護;通過打造混合所有制,利用資本力量推動一體化等。
參考文獻:
[1] 彭勁松.長江經濟帶區域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J].改革,2014,(6).
[2] 唐冠軍.關于全力服務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思考[N].學習月刊,2014,(7).
[3] 文余源.建設長江經濟帶的現實價值[J].改革,2014,(6).
[4] 曹智杰,陳永寧.推進長江經濟帶一體化建設的發展戰略及對策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4,(3).
[5] 喬晶,胡兵,賴景生.長江經濟帶開發與重慶市經濟發展[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4,(1).
[6] 劉偉.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發啟動[J].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報,2009,(15).
[7] 羅蓉.長江經濟帶產業協調發展[J].開發研究,2007,(2).
[8] 徐舒,左萌,姜凌.技術擴散、內生技術轉化與中國經濟波動[J].管理世界,2011,(3):22-31.
[9] 黃靜.吸收能力對FDI技術外溢的影響——基于工業層面及生產力非參數估計方法的研究[J].財貿經濟,2007,(5):26-32.
[10] 陳羽,鄺國良.環境因素如何影響FDI技術外溢效應[J].技術經濟與管理,2015,(5).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