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前
摘 要:自2008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施行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并在各級地市展開了“營改增”試點,新稅法的頒布實施促使各大企業進行新一輪的納稅籌劃。納稅籌劃屬于財務管理的范疇,是一種典型的企業理財活動,對企業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在外部稅收環境改變的情況下,企業如何通過合理的納稅籌劃降低企業稅收成本,將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新稅法;納稅籌劃;企業所得稅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6-0077-02
納稅籌劃的目的雖然是降低企業納稅成本,但是與逃稅有著本質的區別,納稅籌劃是在法律權限范圍內,利用合法、合理的手段降低企業稅負的一種措施。納稅籌劃不僅發生在稅收計算階段,而是貫穿于企業的整個經營活動中,企業在計算應繳稅款之前,就可以通過管理經營活動來降低繳稅額度,從而降低企業稅負。新稅法頒布實施后,在原稅法的基礎上,對納稅人、稅率、稅收優惠政策等方面進行了改動,外部政策的變化使得企業需要進行相應的納稅籌劃方案調整,以實現自身稅負的最小化和利潤的最大化。
一、從納稅人的角度進行納稅籌劃
從納稅人的角度進行籌劃需要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確定最佳的納稅人身份,由于納稅人身份的選擇只有在企業建立時可行,因此這種方法操作起來比較簡單,在降低企業稅負方面也更加顯著[1]。新稅法對不同企業的納稅政策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由于企業的組織形式不同導致企業的稅負不同,如個體工商戶、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所承擔的稅負就有很大的差異。二是企業的規模也與稅負有一定的關系,這也為納稅籌劃提供了可能,如我國對小型企業的征稅稅率僅為20%,但是針對其他大型企業的稅率卻高達25%。
為了進一步闡述如何從納稅人的角度進行納稅籌劃,本文將舉例分析。如某A企業是小型企業,企業負責人為甲,經營方式為承租,每年需上繳租賃費8萬元,A企業在2014年的經營所得共計22萬元,如果按照原企業營業執照納稅,那么甲除了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外,還要繳納承租行為產生的個人所得稅。因此,甲可以將A企業的性質變更登記為個體工商戶,其僅需要承擔個人所得稅,無須再繳納企業所得稅。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通過變更納稅人身份(企業→個體工商戶),甲的稅負明顯降低,從而達到了納稅籌劃的根本目的。
二、從計稅依據的角度進行納稅籌劃
企業最終的應繳稅額是根據一定的計稅依據乘以相應稅率計算得出的,在稅率不變的情況下,計稅依據直接決定著企業的應繳稅額,一般來講,稅基與納稅人的應繳稅額是呈正比的。因此,可以通過合理選擇計稅依據控制稅基來降低企業稅負[2]。以企業增值稅為例,新稅法對不同的銷售方式制定了不同的計稅規定,因此在計算增值稅時,可以選擇稅負最低的銷售方式,根據新稅法的相關政策,折扣銷售方式可以將銷售額和折扣額放在一張發票上共同處理,或者分開處理,前者的計稅金額為銷售額減去折扣額的剩余部分,而后者的計稅金額則包括折扣額[3]。
為了進一步闡述如何從計稅依據的角度進行納稅籌劃,本文以銷售方式變更為例分析。某服裝銷售企業為了打折促銷,服裝原價為200元,規定一次性購買5 000件以上的可以給予10%的折扣,打折之后,一件服裝的價格為180元,如果該企業并沒有將銷售額和折扣額寫在同一張發票上,那么企業應當繳納的稅額為:200×5 000×17%=170 000元,其中17%為稅率,如果該企業通過納稅籌劃,將銷售額和折扣額在發票上分別注明,那么該企業應當繳納的稅額就變為:180×5 000×17%=153 000元,企業減少的稅額為:170 000-
153 000=17 000元。
三、從稅率的角度進行納稅籌劃
稅種不同,計算稅額的稅率也就不同,即使是稅種不同,也會因稅基不同而產生稅率差異,企業可以通過納稅籌劃,改變稅基分布來適應稅率較低的稅種[4]。
如某企業繳納增值稅時的銷售額為150萬元,屬于增值稅的一般納稅人,適用稅率為17%,該企業銷售稅額中需要抵抗的進項稅額較少,僅有10%,其增值率為:(150-150×10%×17%)/150=15.3%,與小型企業3%的納稅稅率相比高許多倍,由于小型企業可以轉化為一般納稅人,但是一般納稅人不可以轉化為小型企業。因此,該企業可以拆分成兩個較小的企業,假設每個小型企業的銷售額分別為75萬元,那么按照3%的稅率計算,兩個企業需要繳納的增值稅為:75×3%×2=4.5萬元,拆分前企業需繳納的增值稅為:150×17%-150×10%×17%=22.96萬元,通過變更企業規模適應更小的稅率,該企業總共減少的稅額為:22.96-4.5=18.46萬元。由此可見,選擇適用較小的稅率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稅負。
四、從稅收優惠政策的角度進行納稅籌劃
新稅法為了促進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鼓勵企業員工參與社會活動,制定了新的優惠政策,企業可以從優惠政策的角度來獲得納稅福利,如此一來,不僅降低了企業稅負,而且還為企業創造了更好的社會聲譽。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企業通過兩種途徑來降低稅負,一是合理確定企業工資福利待遇。企業的工資福利待遇在計算納稅金額時是可以不包括在內的,員工工資和福利在一定的額度內可以予以扣除。新稅法為了鼓勵企業對員工進行職業培訓,還特別規定企業的培訓費用可以歸到之后的會計年度進行結轉,因此,企業可以在規定的范圍內提高員工的工資福利,加強員工培訓,這樣不僅降低了企業稅負,而且還提高了企業員工的職業素養[5]。二是充分利用公益支出的扣除項。企業參與社會公益事業,不僅能夠提高企業的社會知名度,而且還可以獲得多重經濟效益,新稅法規定參與公益事業的企業,可以在年度總利潤的12%以內扣除相應納稅額度,因此,企業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公益活動來進行納稅籌劃,減少部分納稅金額。
五、結語
納稅籌劃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合理規劃來降低企業稅負的一種有效手段,是體現企業市場適應能力的一種表現形式,通過合理的納稅籌劃,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企業應繳稅額,增加企業利潤。
參考文獻:
[1] 李翠杰.企業納稅籌劃中的風險問題及應對措施[J].金融經濟,2014,(2):160-162.
[2] 雷蕾,畢偉光.新稅法體制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納稅籌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2):255-256.
[3] 藍勇平.基于內部人控制的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博弈分析——同一控制人下的企業視角[J].管理學家:學術版,2012,(4):25-33.
[4] 趙麗英.關于企業納稅籌劃與國家增加稅收之間的矛盾與解決方案[J].商場現代化,2012,(20):135-136.
[5] 原煒.中小企業稅收籌劃的風險防范思考與新所得稅法下的納稅籌劃論述[J].商場現代化,2012,(32):70-72.
[責任編輯 陳麗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