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鳳


摘 要:試圖探討新白領的社會態(tài)度,了解新白領內部的社會態(tài)度是否出現分化,來推斷他們的社會政治功能。根據2011年上海新白領調查數據利用定量回歸分析來測量新白領的社會態(tài)度,是呈保守主義還是自由主義。研究發(fā)現,上海新白領中社會態(tài)度出現了分化,中上層管理者明顯屬于保守主義。因此新白領不完全都是社會的穩(wěn)定器或者自由主義。
關鍵詞:穩(wěn)定器;自由主義;新白領;上海市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6-0203-03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經濟產業(yè)結構調整帶動了階層結構的調整。戶籍制度的開放,更是鼓動了不同地區(qū)勞動力的遷移,產生了很多城市新移民。高等教育擴招促使中國城市移入了大批的高學歷的腦力勞動者,被稱為城市新白領。新白領的經濟狀況、生活方式、價值取向、社會態(tài)度,對整個社會的發(fā)展與穩(wěn)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米爾斯將新中產階級定位為“白領世界”,主要包括政府管理人員、大公司管理人員、專業(yè)技術人員、醫(yī)生、律師、知識分子、市場銷售人員、文秘人員等。目前,國內對新白領的研究還不是非常多,主要集中新白領的社會支持網絡和社會認同(王春光,1999;張文宏、雷開春,2008),對新白領社會態(tài)度進行測量的非常少。
因此,本文利用上海大學上海社會調查研究中心2011年進行的“上海市白領調查”的1 046個樣本數據,針對上海新白領的社會態(tài)度進行分析,了解新白領的社會態(tài)度動向以及他們社會態(tài)度是否有分化,查看其內部統一性。
一、文獻回顧
米爾斯《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一書中,米爾斯認為中產階級這一社會階層的特征是依附于龐大機構,專事非直接生產性的行政管理工作與技術服務;無固定私產,不對服務機構擁有財產分配權,較難以資產論之;靠知識與技術謀生,領取較穩(wěn)定且豐厚的年薪或月薪;思想保守,生活機械單調,缺乏革命熱情。是政治后衛(wèi)。
在馬克思看來,“中間階級”是資本主義社會中處于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所有社會集團。他們是一個政治立場搖擺不定的群體,要么選擇資產階級的立場,要么站到無產階級的隊伍里面來。但是隨著環(huán)境的惡化以及與資產階級對抗的加強,這些中產階級最終將會落到無產階級的隊伍里去,他們的社會態(tài)度將會是激進的。
周曉虹教授從中產階層消費前衛(wèi)、政治后衛(wèi)的角度說明了中產階層在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作用?,F在幾十種時尚雜志基本的主題都是倡導中產階級白領消費、消費、再消費,并且明確提出“花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他們是1978年改革開放的直接受益者,有良好的教養(yǎng)和體面而收入較高的“白領”工作。在社會沖突時,自然具有對上下兩極分化及矛盾沖突的緩解功能(周曉虹,2005)。
對于中產階級社會態(tài)度和在社會態(tài)度指導下的政治參與以及所產生的政治功能的探討,筆者認為首先要立足于中產階級內部是否是統一的。中產階級并沒有產生共同的階級意識,這對中產階級社會穩(wěn)定功能的發(fā)揮是有一定的阻礙作用的。
米爾斯將美國的舊中產階級概括為“小企業(yè)家的世界”,而新中產階級則是“白領世界”,其構成復雜,包括政府管理人員、大公司管理人員、專業(yè)技術人員、醫(yī)生、律師、知識分子、市場銷售人員、文秘人員等。如果是一個分裂的、沒有形成共同的階級意識、階級利益、內部矛盾重重的階級,其中一部分人獲利,會引起另一部分人產生“相對剝奪感”,很難維護社會穩(wěn)定(楊書勝,2008)。
二、研究問題、研究假設和分析框架
不同派別的學者對中產階級社會、經濟功能的看法不相一致,但是可以根據文獻綜合推斷:如果在社會生活中收益較多,那么其社會態(tài)度就相對保守;如果在社會生活中所受壓力過大,受不平等待遇多,那么其社會態(tài)度就相對來說會是激進主義或者自由主義。
假設一,經濟收入水平越高,其社會態(tài)度越保守。
經濟收入水平越高,那么其在中國改革中受益程度越高,對現有社會變遷越滿意,即社會態(tài)度越保守。
假設二,工作層級越高的新白領,其社會態(tài)度越保守。
工作層級越高的新白領,與上層精英與官方政府的接觸越多,在官方引導下的改革中收益也越多,社會態(tài)度越保守。
根據兩種主義的差異,建構三個指標:滿意度、權威意識和社會公正意識。滿意度用經濟滿意指數測量;權威意識用政府信任指數和權威認同指數測量;社會公正意識用不平等感受程度和沖突意識測量,這參照了李春玲的框架。
三、數據說明
本文使用的數據是上海大學上海社會調查中心2011年展開的針對上海市新白領進行的調查。該調查采用了受訪者推動抽樣方法來抽取新白領移民的樣本(趙延東、Pederson,2007)。該方法是在傳統“滾雪球抽樣”方法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網絡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張文宏、雷開春,2008)。本文使用的數據處理工具是SPSS軟件,將經濟滿意度、工作滿意度、政府信任程度、權威認同指數等各項指數作為因變量作回歸。
四、統計結果分析
表1可以看到,白領在經濟、工作、政府信任、權威認同、不平等感受和沖突意識上的差異。前面四項是分數越高,其滿意度與認同度越低,經濟滿意度、工作滿意度、權威認同度分別是非常滿意1分、比較滿意2分、一般3分、不太滿意4分、非常不滿意5分。但是政府信任指數、不平等感受指數與沖突意識正好是相反。
從表1可以看到,白領們對經濟的滿意程度總體上比對工作滿意程度要低。整體白領在經濟滿意度上是偏向了不滿意一方,管理層比非管理層的經濟滿意度要好。在政府信任指數上都大于2.5,接近不太信任政府一方。不平等感受指數和沖突意識指數得分比較低。
1.經濟滿意度。不同層級的人之間在經濟滿意度上確實有差別,中高級管理人員(0.013)、一般管理人員(0.011)比非管理人員對經濟滿意度要高。同時,表2顯示,男性與女性之間有顯著的(0.001),女性比男性的經濟滿意度要高很多。并且經濟收入越高的人,經濟滿意度(0.000)也越高,而且其差異是顯著的。由此,可以得出,白領的管理職位、性別、收入的不同,其經濟滿意度不同。endprint
2.工作整體滿意度。表2顯示,一般管理人相對于非管理人員來說,較傾向于認為滿意(0.020)。經濟收入也對工作整體滿意度有影響,收入高的比收入低的白領更傾向于對工作整體滿意,而其他各因素沒有太大差異。
3.政府信任指數。政府信任指數主要由對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政府工作人員、警察、醫(yī)生、法官等因素加和取平均數組成。表2數據顯示,中高級管理人員相對于非管理人員而言,其對政府信任指數上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值達到了0.000,出現了顯著的內部分化問題。同時,黨員有顯著性,黨員比非黨員更信任政府。年齡也是有顯著性,但是并不大,是非線性關系,呈正U形結構。中年人相對來說,比老年人和年輕人更不相信政府。
4.權威認同指數。權威認同指數主要由國家大事有政府管理百姓不必多慮、政府建設需拆遷百姓應無條件配合等因指標相加求平均數而得。上頁表1顯示的權威認同指數都是大于3,但都接近3,表示對國家權威管理社會建設等問題上態(tài)度比較中立。上頁表2也顯示,各層級之間、是否是黨員、學歷、收入都沒有顯著差異。
5.不平等感受程度。上頁表2顯示,對于近三年來收入差距擴大縮小的感受程度,不同層級之間是有差異的。中高級管人員相比較非管理人員來說,更傾向于認為近三年貧富差距縮小了。同時,??葡啾容^研究生而言,更傾向于認為社會貧富差距縮小了。但是根據表1又可以得到:整個新白領對于這一指標的感受程度是不容樂觀的(1分為擴大了很多,5分為縮小了很多),其平均指數都沒有超過2分。上文有提到,這可能由于問卷里有“說不清”這一選項,導致一些偏誤。
6.沖突意識。上頁表1顯示的對于未來三年不同利益群體之間利益沖突,總體得分超過了2分(1分是絕對會激化,5分是絕對不可能激化),處在可能會激化與一般中間,總體并非非常樂觀。結合上頁表2看到,中高層管理人員相較于非管理人員來說,較傾向于認為沖突不會激化這一方向,而且差異是較為顯著的,P為0.006,說明在態(tài)度上是出現了分化現象。同時,男性相比于女性,更傾向于認為未來三年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矛盾會激化。而不同學歷之間的白領沒有什么顯著差異。
五、結論與討論
通過測量經濟滿意度和工作滿意度指數可以了解到新白領對于這些年來政府組織的社會改革的態(tài)度。中高級管理人員和一般管理人員對經濟、工作的滿意度要高于非管理人員。高收入的新白領對于經濟滿意度明顯高于收入低的人。這表明有新白領中的管理者呈現出政治保守主義傾向。
對于政府信任指數和權威認同指數反映了新白領對于當前中國政府執(zhí)政的綜合評價。新白領中,中高級的管理人員對政府的信任程度遠遠高于其他層級的新白領。他們與政府的關系更為密切,高度信任現有政府,對政府的政策更傾向于持支持的態(tài)度,屬于保守主義。
因此,筆者認為不能簡單地說中產階級是政治的穩(wěn)定器或者是國家不安定的潛在制造者。中產階級中的新白領內部的社會態(tài)度呈現明顯的分化現象。中上層的管理人員在近些年國家組織的改革中受益較多,其經濟滿意度、工作滿意度、對政府的信任程度等指數都明顯高于非管理者的新白領。由此可見中產階級社會態(tài)度并不統一,其社會功能也不能完全下定論。
參考文獻:
[1] 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9.
[2] 李強.關于中產階級和中間階層[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2).
[3] 李春玲.中產階層:中國社會值得關注的人群[G]//200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4] 李春玲.尋求變革還是安于現狀中產階級社會政治態(tài)度測量[J].社會,2011,(2).
[5] 李培林,李強,孫立平,等.中國社會分層[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6] [美]米爾斯.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7] [法]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責任編輯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