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景麗 蔡佳 程支中



摘 要:大學生創業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眾多高校紛紛開設了創業相關的課程,但大學生創業無論是數量還是成功率都不盡人意。在對重慶市部分高校經管類大學生創業知識教育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目前創業知識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課程體系不夠完善、師資配備不夠健全、缺乏創業教育實踐平臺以及缺乏權威的教材體系”等問題,并提出完善高校創業知識教育體系的基本構想。
關鍵詞:經濟管理類大學生;創業知識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6-0217-04
創業知識是指對創業實踐過程具有意義的個體的知識系統及其結構,主要包括專業知識、經營管理知識、綜合性知識等。創業知識教育應該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從淺入深,由理論到實踐,逐層鋪開。經管類大學生雖具有較為扎實的經濟管理專業基礎知識,但還應掌握行業性的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創業知識和方法。因此,經管類大學生創業知識教育體系的研究調查,將有效地完善創業知識結構,鼓勵大學生將自主創業作為擇業方式,實現就業崗位的自我創造和增值,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采用抽樣問卷調研法,以重慶大學、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工商大學、重慶科技學院、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獨立財經學院)六所高校經管類專業的大學生及研究生為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 600 份,實際回收問卷 595份,問卷回收率為99.2%。剔除無效問卷 9 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 586份,問卷有效率為 97.7%。本次問卷調查樣本范圍較廣,具有較高的可信性和廣泛性。
二、大學生創業知識教育體系現狀分析
1.創業知識教育缺乏科學完善的課程體系。目前,經管類大學生的創業知識教育課程無論是在設置、內容還是方法上,都尚處于起步階段,甚至在很多高校還是空白。在調查中(見圖1),34.5%的大學生認為所在學校并未開設創業相關課程,而27.3%的大學生“不清楚,沒關注”。同樣,在“您所在學校創業課程設置情況如何?”的調查中可以看出(見圖2):超過半數的大學生(356人)認為學校的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不完善”,甚至有106名大學生則認為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幾乎空白”。這說明目前有些高校并未開設創業知識教育課程,即使開設,課程設置也不夠完善,結構單一,覆蓋面窄,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體系。
2.創業教育師資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在關于“您的學校創業教育師資情況如何?”的調查中(見表1),有39.6%的大學生認為創業授課教師“創業理論知識扎實,但是缺乏實踐經驗”,還有31.4%的大學生認為創業授課教師“創業知識陳舊和狹窄”。這說明,創業教育師資無法達到創業知識教育所需要的層次,教師在理論或者實踐上某一方面的欠缺都會影響學生創業學習的積極性。由于缺少創業實戰經驗,教師們也無法有針對性、有說服力的對學生進行指導,很難提高學生對創業知識教育的重視程度,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
3.創業知識教育的獲取途徑偏重于課堂教學,缺乏實踐平臺。在“開展創業知識教育方式有哪些”的調查中(見表2),“開設創業選修課和必修課”以及“定期舉辦講座”的比例較高,分別占65.9%和50.5%。這反映了高校在大學生創業知識教育方面,偏重于課堂教授,而創業者和專家的授課比例卻很少,僅占33.8%和17.1%,甚至從未有創業實踐教學。有些高校雖然采取了講座的形式,但在傳授知識方面更類似于走馬觀花,再加上缺乏實踐教育,使學生無法在實踐中夯實所學知識,積累創業經驗。因此,目前的創業知識教育途徑對于打算創業的大學生而言,是遠遠不夠的。
4.創業知識教育缺乏權威的教材體系。在創業教育教材的選擇上(見圖3),目前重慶市部分高校還沒有比較權威的創業教育教材體系。大都采用“引進且公開出版的教材”(39%)、“自編且公開出版的教材”(25%),但這些教材內容都比較簡單,甚至有的是將其他教材的理論東拼西湊,將國外一些零散的案例生硬地拼接在一起,使得教育內容變得膚淺,不夠深入,缺乏針對性。甚至有31%的高校只有自編講義,這樣的教材體系顯然不利于學生創業知識的提高,創業能力的培養。
三、大學生創業知識教育體系構建的建議
1.加強對創業知識教育的重視程度,構建完善的創業知識教育課程體系。針對經管類大學生創業知識教育課程數量較少,創業課程設置不夠完善的現狀,首先,學校要充分重視創業知識教育,增設相關的創業教育課程。為此,針對學生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來開設相關創業課程,形成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創業知識教育課程。其次,課程的設置應更加細化,創業教育模式與專業教育模式相結合。目前,經管類大學生經過專業學習,可以系統掌握經濟學的基礎理論知識,但是對于創業所需要的包括政策、法規、工商、稅務等方面的知識還有待提升。因此,可以考慮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增設與創業教育相關的課程及教學內容,在使大學生完成專業課程的同時,也能夠增加課程的實踐性、趣味性,熟悉并掌握相關創業知識。最后,為完善創業知識教育課程體系,經管類專業還應開設一些與創業相關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課程,使創業者具備一些工程設計、機械電子、材料等方面的知識,避免出現“外行管理內行”的情況。
2.建立完善的創業教師隊伍建設機制。高校要根據創業教育目標,建立一支專業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首先,選擇校內具備淵博理論知識和創新思想觀念的教師作為學生的創業導師,組織他們深入開展對創業教育的理論學習,并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創業組織,創業協會的活動,將其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更好的指導學生創業實踐。其次,聘請具備一定能力和資質的企業家、投資家等創業實踐人才進行創業指導。通過邀請他們到課堂中來現身說法,與同學一起分析案例,共同探討如何學習成功者的創業方法、創業品質以及了解創業知識,在師生互動、教學相長中培育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endprint
3.產學研合作,推動創業實踐教學的開展。產學研合作開展創業教育,是一種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單位和企業等多種教育資源,融合創業人才培養的不同優勢,以傳授創業知識為主的課堂教學與創業實操為主的社會實踐、科研實踐相結合的新型創業教育模式。首先,高校應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整合資源,建立校園實訓實習基地,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的轉化能力。其次,教師要帶領經濟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走出去”,去創業企業實地考察,切實感受創業的內涵和意義,在見聞中逐漸提高自己的創業知識。最后,大學里利用社團活動來鍛煉創業能力的機會很多,作為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應積極利用這樣一個有力的平臺,豐富創業知識,提高創業能力。
4.編寫針對本土學生特點的課程教材。創業教育的目標,最終體現為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創業課程教材的編寫應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進行。高校應加強創業教育研究力度,努力嘗試編寫適合本土學生特點的創業知識課程教材,在結合當前大學生自身優勢和資源的基礎上,相應地引進西方優秀創業課程教材的精華部分,結合典型性的代表案例,編寫不同深度和廣度的課程教材。由于不同大學生有不同的創業知識提升需求,因此在教材編寫上應避免追求教材內容大而全,而應加強課程教材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打下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萬兆,西鳳茹,李學東.創業教育本質與高校創業教育體系的完善[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1,(2):98-100.
[2] 陳燦芬,段振榜.知識經濟背景下高校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1,(3):131-133.
[3] 楊曉慧.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瓶頸問題與策略選擇[J].招生與就業,2010,(9):42-44.
[4] 葛寶山,陳沛光,高洋.促進中國創業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研究[J].學習與探索,2011,(6):171-173.
[5] 易偉義,余博.構建高校管理類專業創業教育體系的思路與途徑[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4,(4):26-28.
[6] 歐陽倫四.高校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1,(3):103-104.
[7] 杜文婷.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途徑探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3,(2):49-51.[責任編輯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