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翠挽 肖貴華


[摘 要] 目的: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為降低AECOPD病死率提供依據。方法:選擇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期間就診的AECOPD患者126例,根據住院期間是否發生死亡分為死亡組(36例)和非死亡組(90例)。比較2組患者人口學特征、血常規、肺功能、血氣分析、C反應蛋白(CRP)等相關指標;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AECOPD患者死亡率的獨立危險因素。結果:死亡組患者COPD綜合評級高風險比例、CRP水平、血紅蛋白計數、白蛋白水平、淋巴細胞計數、PaCO2、合并缺血性心臟病和肺心病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高C反應蛋白(OR = 3.126, 95%CI = 1.345~7.265)、高碳酸血癥(OR = 3.012, 95%CI = 1.234~7.352)、低淋巴細胞計數(OR = 2.341, 95%CI = 1.084~5.056)、慢性肺源性心臟病(OR = 2.510, 95%CI = 1.203~5.237)是住院AECOPD患者發生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高CRP、高碳酸血癥、低淋巴細胞計數、并發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影響住院AECOPD患者發生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死亡率;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5200(2015)03-007-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持續性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而這種氣流受限,通常是由患者氣道和肺部,對有害顆粒或氣體增強的慢性氣道炎癥反應所引起,且常常是漸進性的。COPD 在全球范圍內一個重要的致病和致死原因[1]。本研究選擇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收治的COPD急性發作患者進行死亡的危險因素分析,為降低病死率提供的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就診的AECOPD患者126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22例,年齡63~87歲,平均年齡(67.5±10.2)歲。診斷符合2011年版COPD管理、診治和預防全球策略規定的標準[2]。
1.2 研究方法
根據AECOPD患者是否發生死亡分為死亡組和非死亡組。死亡組36例,包括住院期間或者在出院后24h內發生死亡病例;非死亡組90例,指經過住院治療好轉出院的AECOPD患者。
比較2組患者一般人口學特征、病程、吸煙史等資料,檢測CRP、淋巴細胞計數、PaCO2等血氣指標、白蛋白、血紅蛋白、肺功能指標,進行COPD綜合評級;COPD綜合評級分為A級、B級、C級、D級共4級[3]。低蛋白血癥為血清白蛋白<35 g/L, 高碳酸血癥為PaCO2>45mm Hg, 低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為淋巴細胞計數<1×109/L,貧血為血紅蛋白計數<120g/L,高C反應蛋白(CRP)為 CRP ≥ 10 mg/L(免疫擴散法)。取首次住院檢測值。數據組間比較采用兩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或確切概率法進行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COPD急性發作期患者死亡影響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入院時一般資料單因素分析
死亡組吸煙史比例、RP和PaCO2明顯高于非死亡組;而Lc計數、ALB和Hb水平均比非死亡組低,差異有統計顯著性(P<0.05)。見表1。
2.2 患者病情特征單因素分析
2組間比較,COPD綜合評級、CRP水平、血紅蛋白計數、白蛋白水平、淋巴細胞計數、PaCO2、缺血性心臟病、肺心病、體重系數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Logistic回歸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中有顯著性意義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影響AECOPD患者住院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低淋巴細胞計數、高碳酸血癥和高C反應蛋白。見表3。
3 討論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常常并發呼吸衰竭,常因窒息、腦水腫等直接原因導致患者死亡,病死率高達23.2%~35.5%[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高水平急性C反應蛋白(CRP)的風險比值比(OR)為3.162(95%CI :1.345~7.265),是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發生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與常春等[4]研究報道一致。CRP是全身炎癥性生物標志物,機體發生感染、炎癥、創傷等反應,往往CRP濃度急劇上升。COPD急性加重患者常并發感染性并發癥,以肺炎為主,主要為細菌性感染,80%的誘因為炎癥或感染而導致呼吸衰竭,體內血清CRP水平顯著增高[5-6] 。方天舒等[7]研究表明監測COPD急性加重患者CRP水平,若CRP處于較高水平,可作為COPD急性發作患者預后預測因素[8]。
高碳酸血癥是影響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死亡的最重要預測因子之一。本次研究結果中高碳酸血癥的風險OR值為3.012。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肺泡通氣不足,換氣功能障礙等因素導致伴發高碳酸血癥,高碳酸血癥對機體可造成心肌功能急性損傷,增加腦血流量,引起顱內壓增高,增加患者死亡發生風險。研究認為,高碳酸血癥患者可采用無創正壓通氣降低發生呼吸衰竭的風險,減少患者病死率[9]。
外周血低淋巴細胞計數是AECOPD患者住院發生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此前未有類似研究報道。國外有研究表明[10],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發生病毒感染占25%,由于病毒感染導致機體外周血低淋巴細胞計數的降低。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常伴發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主要是COPD患者常因阻塞性呼吸困難,引起低氧血癥,增加肺部血管和支氣管周圍血管的收縮;同時,部分患者易伴發有肺微小動脈血栓。隨病程進展,常引起肺動脈高壓,導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反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進一步影響COPD患者肺部呼吸功能,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動脈高壓,導致心肺功能不全的發生或加重,增加了患者死亡風險。本次研究顯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影響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提示增加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是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死亡的措施之一。
綜上所述,高C反應蛋白、高碳酸血癥、低淋巴細胞計數和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發生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加強COPD患者高C反應蛋白和低淋巴細胞計數的檢測,防止高碳酸血癥的發生,積極治療并發疾病,尤其是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有利于改善患者癥狀,減少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急性發作,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Slenter RH, Sprooten RT, Kotz D, et al. Predictors of 1-year mortality at hospital admission for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Respiration. 2013;85(1):15-26.
[2] 柳濤, 蔡柏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處理和預防全球策略(2011 年修訂版)介紹[J]. 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2,11(1): 1-12.
[3] 姚建華,汪正光,程金霞.AECOPD并機械通氣患者一年內死亡風險及其影響因素.實用醫學雜志,2012, 28(24):4124-4126.
[4] 常春,姚婉貞,方天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死因構成及其生存時間的影響因素[J].中華醫學雜志,2011,91(12):824-827.
[5] 毛智榮,屠春林,胡建榮,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及病原學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8):3829-3831.
[6] Antonescu-Turcu AL, Tomic R. C-reactive protein and copeptin: prognostic predictor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s [J].Curr Opin Pulm Med. 2009,15(2):120-125.
[7] 方天舒,姚婉貞,常春,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死亡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0,30(11):1010-1012
[8] Deng ZC, Zhao P, Cao C,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as a prognostic marker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 Exp Ther Med. 2014,7(2):443-446.
[9] 龍小平,秦志強,龍勝澤, 等.無創通氣治療50例拒絕氣管插管的AECOPD并SRF的療效分析[J].重慶醫學, 2013,42(13):1506-1508.
[10] Camargo CA Jr, Ginde AA, Clark S, et al. Viral pathogens in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Intern Emerg Med. 2008,3(4):35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