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
一天上課時,患有先天小兒麻痹癥的慶杰突然“呃”的一聲,吐了一地。只見他臉色蠟白,滿頭大汗,痛苦地趴在課桌上。他周圍的同學立刻捏著鼻子四散逃開,有人還邊跑邊喊:“臭死啦,臭死啦!”
面對突如其來的一幕,我快步來到慶杰身邊,拿出紙巾,一邊為他擦拭,一邊詢問病情,原來是課間吃冷飲所致。我趕忙讓兩名班干部送慶杰去校醫室就醫。望著教室里或面帶怨氣、或關切憂慮的同學,我默默地走到教室后面拿起笤帚和簸箕,準備清掃嘔吐物。見此情景,幾名班干部立刻來搶我手上的工具。這時,已經有學生去花壇取沙土,還有學生去涮拖把……教室里很快恢復了平靜。課后,我要求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寫到班級留言簿中。
幾天之后,我在翻看班級留言簿時發現有很多學生寫出了自己的想法。其中有同學寫道:“那時我也惡心得也要吐出來,只關注了自己的感受,卻無視了慶杰的病情,看到張老師和班干一點也不嫌臟,又是拖地,又是送慶杰去醫院,說實話我很慚愧。”有同學留言:“張老師常說班干要以身作則,同時在學習和生活中關心同學,幫助同學。今天,慶杰生病了,班干們搶過張老師手中的笤帚,我覺得我們的班干是好樣的。”班長賈歡在留言中寫道:“慶杰有很多小毛病,有時管他他不聽。今天一開始,我也有點嫌棄他,不想管他。但是張老師的一聲嘆息,像一道無形的鞭子抽醒了我,我很羞愧。張老師并沒有批評我們,但是他用自己的行動教育了我們,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同學們也在他的帶動下展現了自己的愛心,在這樣的班級中,我很慶幸。”
其實班主任日常的種種行為,學生都看在眼里。班主任的一舉一動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會在學生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記。著名教育家梅貽琦先生說:“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钡掠罱K的落腳點還是學生的道德養成。因此,中職班主任不僅需要不厭其煩、誨人不倦地“言傳”,也更需要班主任老師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地“身教”。在經年累月、朝夕相處的交流中,在情感碰撞、體驗感悟的互動中,班主任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和升華學生的靈魂,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把學生培養成人格健全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