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秋軼

央視紀錄片《與全世界做生意》宣傳海報
6月初,央視晚8點檔的收視紀錄被一部紀錄片打破。這部片子名為《與全世界做生意》。
該片總導演、央視紀錄頻道副總監周艷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片子播出后的反饋值得研究?!熬拖窬W購,一般都會先看差評,這個片子差評非常少,只有個別從專業角度評價剪輯、節奏等。大家從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東西,尤其是年輕人的看法很有意思。有人說,世界這么大,活著總得闖一闖。”
《與全世界做生意》共7集,每集50分鐘,講述了30多個正在發生的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商業故事,足跡遍布亞、非、歐、北美、南美和南極洲6大洲、12個國家。
2012年,這部紀錄片開始籌備;2013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2014初,“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很多人問周艷,是專門為“一帶一路”拍的嗎?她說,這只是一個巧合,“但價值取向是一致的,都強調溝通、交流、走出去。”
周艷曾是紀錄片《大國崛起》和《公司的力量》的總導演?!啊洞髧绕稹肥菄乙暯?,《公司的力量》從中間層面考慮問題,但始終沒有關注到個體。我們希望從微觀層面講述經濟生活的故事?!?/p>
找對故事成功一半
真正啟動拍攝是2012年8月。創作之初,周艷設了“三個套”:不要什么,要什么,空間和時間。發家史、致富經、高冷術語是首先被排除的?!拔覀兿M尤敫嗳宋牡臇|西,生意不僅是經濟行為,也是生命體驗的一部分,要記錄那些被生意改變的生活和生命?!?/p>
確定了方向,下一步就是找故事,找對故事,紀錄片就成功了一半。
合格的故事,必須符合兩點:一是世界性,是正在發生的故事,只有一個切面,不要求完整,不講前世今生;二是行業性,必須是代表性行業。
劇組最早的想法是從行業入手,比如鋼鐵、棉花、汽車等。這樣做的好處是產業鏈完整,但顯得沉重,跟普通人沒有關系。后來想到一個“媒體視角”:“很多媒體年底都會做盤點,什么十大經濟人物、十大娛樂事件等等。我們就想,中國人做得最遠的生意、最快的生意、最傳統的生意、最大的生意都是什么,順著這個思路去找。”
最初設計的結構是,每集6個故事,每個故事8分鐘,共50分鐘。后來發現,有的故事8分鐘不能講清楚——“8分鐘”的概念來自《舌尖上的中國》,但美食故事門檻低,不用解釋背景,而商業故事必須介紹背景。所以,最后呈現出來變成了5個故事。
有的故事一開始就確定了,是“非拍不可”的。比如第一集里,鞋廠的故事。這跟行業淵源有關。鞋業是最早加入外貿加工的行業,目前面臨升級換代,事關重大。劇組想找一家有代表性的企業,最后找到了一個到埃塞俄比亞開廠的東莞鞋廠的故事。
有的故事,非常熱門,但不適合電視,就舍棄了,比如金融。其實,周艷很想找一個金融業的故事,“但實在太難表現了,你不可能總在股票交易所晃蕩?!闭夜适碌倪^程中,發現最好操作的是常態化又有典型意義的故事,“比如鮮花拍賣,每天都在那里,什么時候去都能拍,不存在過去式。”
故事怎么講也是一個大問題。周艷給劇組制定了一個《創作手冊》,規定相當細致。如必須有幾段紀實的段落,必須展現商業地理,必須關注城市化進程……甚至采訪是站著采還是坐著采,都有明確要求。
《與全世界做生意》從創意到播出,用了3年,最終呈現了33個故事,但找過的故事至少有100個?!斑@種紀實風格,沒有深入調研,不敢輕易拍。”該片制片人張旭說。
老生意背后的故事
第三集《買賣不死》講的是傳統生意的故事。導演楊曉清之前拍過非遺紀錄片和《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在題材和手法上都不陌生。但是她說,拍《與全世界做生意》難度更大。
“拍做食物,呈現出來的都是樸實的人物,不招人討厭。生意人就未必了?!嗉獾漠嬅姹容^好呈現,但拍生意人怎么賺錢,不好體現。”楊曉清對本刊記者解釋。
更難的是,有的故事非常精彩,但已經過去了,怎么辦?只能靠演。
泰州木雕師傅的故事就是一例。韓國客商要求把佛像雕刻成韓國人的樣子,木雕師傅“從來沒見過佛像長得像韓國人的”,覺得太荒謬,一怒之下,當著老板的面扔掉刻刀,罷工了。
“這個師傅太有個性了,氣場比老板還大,沒雜念,本真還原自己。而老板可能想法比較多,拍了20多條,怎么拍都不自然?!睏顣郧逭f。
楊曉清給木雕師傅設計了一個精彩的出場:在茶樓吃包子,點一桌子菜大快朵頤。因為客人要求,雕刻佛像期間不能沾葷腥。木雕師傅邊吃邊說:“莫得用,莫得用?!蓖赋鰸鉂獾娜碎g煙火氣。
泰州的習俗,“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為了展現這種“商業地理”,他們還去師傅的老家興化拍了一場泡澡的戲。

(左)紀錄片第三集《買賣不死》講述一位泰州傳統木雕師傅與國際客商合作的故事(中)紀錄片第五集《大生意》講述義烏小商品走向世界的傳奇(右)紀錄片第三集《買賣不死》講述寧波紅幫裁縫父子在上海灘的創業故事
“這些事情是存在的,但都是過去式,所以全是調研后精心設計的,很有喜感?!痹跅顣郧蹇磥?,擺拍并不違背紀錄片的創作原則?!爱斎唬^大多數場景都是跟拍的,擺拍只是還原發生過的事,因為電視必須依賴畫面?!?/p>
還有一個上海裁縫父子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周艷推薦的,她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一篇《生于紅幫,不止于紅幫》的文章,講寧波紅幫裁縫在上海灘的創業故事。
“他們父子間的微妙關系、觀念的差異,在上海這樣一個風云際會、中外文化碰撞的地方,非常有戲劇性?!睏顣郧逵X得這個故事非常合適。
前期調研,老裁縫陳家寧的一舉一動都很打動人。他是典型的手藝人,專注、執著、真誠,嚴謹到極致,性格很有魅力,客戶都是他的粉絲。兒子陳風凡內向、隨意,不愿意繼承父業。父子之間,糾結重重。
陳家寧很少接受采訪,難得如此坦誠地對人敞開心扉。楊曉清說,唯一的辦法是真誠傾聽,去理解,而不是為了挖到料,故意問一些刺激性的問題。最后,呈現在片子里的父子采訪只有兩三分鐘,但幕后的采訪有幾個小時。
片子播出后,陳家寧父子特別感動,給楊曉清發來信息。父親終于理解了兒子的內心,而兒子覺得片子“完美地呈現了我”。一個商業故事,演繹出“正能量”的結局,是楊曉清未曾預料的。
大生意的壓力
第五集《大生意》的導演胡珩曾在央視新聞評論部拍攝紀實節目《生活空間》,做了10年紀錄片導演。他對《與全世界做生意》的理解是:解讀13億人的生存壓力。所以義烏最早進入他的視野。
在義烏,一個10平方米的鋪面要800萬元,這是真正的大生意。
他當時考慮從商品門類去找故事,如孔明燈、吸管、冰箱貼等。最后發現,不是商品,而是經營商品的人給了他靈感。
在義烏,他見了十幾個人,最后選定兩個做冰箱貼的人作為拍攝對象。“這兩個人有年輕人的朝氣,而且對自己的生活狀態有一種反思?!?/p>
義烏的生意人大都是千萬富翁。他們全年無休,一邊抱怨太累,一邊說“錢來了也得賺啊”。讓胡珩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拍他們吃晚飯時,商人的妻子突然情緒爆發,說太辛苦了,犧牲了家庭幸福。
“其實,整個義烏都是這樣,太快了,幾乎沒有生活,這就是中國人的真實寫照?!焙裾f。
阿里巴巴的電商,把最偏遠的地方和世界上最繁華的地方聯系起來。浙江鄉下老太太做的鞋賣到了盧浮宮,歐洲富人家庭的便鞋,也是她們的產品。電商最直接地詮釋了“與全世界做生意”。但商家要保守機密,不讓胡珩拍攝。最后,胡珩采取“含糊其辭、隱約其行”的辦法,說服了電商。
微信海外市場的故事,是最難拍的一個。每天有兩名公關跟著胡珩,警告這不能拍,那不能拍。他要不斷解釋,為什么要拍這個場景,用在哪里。后來,他終于逮到機會——每天下班后,技術人員要熬夜到12點,這段時間沒人“盯梢”,這樣才有了一些正常拍攝。
籌備過程中,周艷給導演組開了一個書單,其中有何偉的《尋路中國》?!按罅康募毠?,微觀的角度,對我的創作可能有影響?!焙裾f。
商業文明不僅僅是錢
《與全世界做生意》開播那天,周艷寫了一篇導演手記?!拔沂冀K覺得,我們沒有正確認識商業文明。之所以叫‘文明,肯定是有價值留了下來。不能正確認識這個價值,僅僅停留在對財富的討論上,離商業文明還有距離?!?/p>
一直以來,中國人對商業的理解就是錢。商業文明中有一些基本價值,比如規則、契約精神、妥協和談判、分享共贏,等等,還沒有建立起來。周艷想通過這個片子,探討這些問題。
在她看來,商業的一些基本邏輯很有意思:一面無窮盡地追求利潤,一面又必須分享利潤,否則不可持續。
“大家說商業造成了貧富分化,但商業有自己的解決之道,它不會允許貧富分化那么極端。商人是最怕打仗的,所以很多國與國的沖突,因為商業利益,都不打了,得談,而談判是我們民族比較缺的,這些都很有意思?!敝芷G說。
但她也承認,關于商業文明的探討只實現了一部分。故事太強大了,理念就可能淹沒在其中。
網上的很多評價認為,《與全世界做生意》把商人精神拍出來了。周艷對這個評價頗感欣慰:“我們做傳媒的人,經常傳遞負能量,各種吐槽。但商人就是各種打不垮,跟他們打交道覺得每個人都很積極。”
此前,BBC也拍過一部中國人與世界做生意的紀錄片《中國人來了》。周艷認為那是典型的西方視角,強調中國在全球爭奪資源。“我們想做的是一個新版本的《中國人來了》?!敝芷G說,“其實中國人的性格不具有侵略性,做的事情都是外國人不愿意做的,很辛苦。他們認為中國人使了各種招數,其實就是肯吃苦?!?/p>
周艷說,如果有機會,還會拍第二季。也許用50分鐘講一個故事,比如制造業,拍拍東莞。10年、20年后,這些影像會變成歷史資料。
目前中國的紀錄片市場剛起步,只有極少數如《舌尖上的中國》那樣的題材能夠盈利。周艷一直對受眾更窄的商業題材感興趣。她覺得,商業是一個巨大的動力?!叭绻皇巧虡I推動,文化會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