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 insight不久前發布了一篇報告,統計了全球102家過十億美元估值的創業公司。在這百余家公司中,美國占了絕大數,多達62家,歐洲分布10家,印度有6家,中國有11家。我轉發了這篇報告,并表達了報告并不權威的觀點。
光啟科學創始人劉若鵬在下面評論稱:“中國過10億美元的公司要十倍于這個數字。”
劉若鵬所言并不夸張,作為深圳本土成長起來的創新型企業,在深圳這片土地上,估值過10億美元的企業俯拾即是。當然,這要歸功于此輪創客潮之下,“互聯網+”風靡之后的黃金時代。
在CB insight這樣的調查機構眼中,中國的發展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其調研的結果也值得商榷。因為我們在這個榜單上,看到了日薄西山的凡客誠品,卻沒有看到滴滴、快的這些已經占據市場三甲位置的行業領導者。
調查報告掩蓋不了的,還有中國企業已經紛紛奔向國際市場的現狀。本期雜志的封面故事,是以智能產業發展為主題,側重點便是中國創客如何打造自身生態,并積極參與創新制高點競爭的。
估值已經逼近百億美元的大疆創新也出現在了CB insight的榜單上,它占據了無人機消費市場的70%份額,而且年營收都已經直奔10億美元,利潤更是以億美元計。大疆的創始人說,他欣賞喬布斯,但他不崇拜任何人。
本刊記者在日前青島舉行的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上采訪的微軟前大中華區總裁梁念堅也直言,他在履新網龍華漁教育科技之后,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打造智慧教育的真正生態,讓中國企業走向世界。
以往,我們喜歡用任重道遠來形容中國科技創業者與硅谷之間的距離。而現在,難度早就沒有那么大了。以深圳、北京等城市為代表的創客潮,不僅孵化著眾多十億美元估值的公司,同時也帶動中國式創新走向世界,敢于在國際亮劍。
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的出臺和實施,相信像大疆創新和華漁教育這樣從出生就以世界為目標的企業會越來越都。他們的掌舵者拋卻曾經中國COPY模式的自卑,持續創新,打造生態,構建著行業壁壘。
樂視網在其新手機發布會上放出豪言,要用生態和開放來打敗蘋果。在被同行指責其“把供貨清單公布出來打市場”之后,賈躍亭呼吁共同攜手來趕超蘋果。
擁有宏遠的目標值得點贊。在“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趨勢下,創業者希望走出去參與高端競爭的姿態更值得鼓勵。我們樂見于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成為像大疆一樣的優勝者。
審視當下中國的創業者,他們自信既體現在他們的市場視野上,也體現在開拓的目標上。在走過了漫長的模仿、復制時代之后,他們也終于要走出去展示自我,詮釋新的“MADE IN CHANA”式的驕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