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敏



唐俊喬,當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笛子演奏家、教育家,中國民族音樂的領軍人物之一。在與竹笛相伴的三十多年中,她是少數能將演奏和教學同時做到極致的人。從舞臺到教育再到這些年演奏的作品,記者在訪問前后,都試圖將這些經歷分開來看,分開來談,但最終發現演奏和教學構成了唐俊喬生活和工作的絕大部分,它們之間有著盤根錯節的交織跟聯系。正像她在訪問中談到的,這就是她生活的主體,沒辦法分割,跟她的呼吸、思想和血液是融在一起的。在舞臺上演奏的時候,能讓她真正找到歸屬感,讓她知道自己又回來了,可以隨著演奏的曲目而歡喜而流淚;在三尺講臺上講學的時候,她希望將自己的所學、所感和作為演奏家豐富而精彩的人生都分享給每一位學子,讓他們從中有所感悟。
作為演奏家的她,憑借在《臥虎藏龍》電影配樂中的竹笛演繹,讓更多國際上的友人第一次認識了竹笛這件樂器。在隨后的演奏生涯中,又無數次的將《愁空山》、《蒼》、《野火》、《飛歌》等大型竹笛協奏曲帶到世界各地進行演出。可以說,在演奏的領域,她為竹笛帶來了無數種可能,帶來了無數種新的形式,并在繼續探討竹笛的可能性。然而,對于演奏家的她來說,對于樂器的挑剔程度遠遠低于對于演奏能力的追求,因為在她的理念中,通過演奏家的實力,讓一根普通的樂器煥發出美妙的聲音所體現出的價值,遠比無盡止的苛求樂器本身重要得多。
作為教育家的她,為笛子界培養出了眾多高材生,也先后編寫和發行了數十部教材、唱片、演奏專輯。在執教至今的第十三個年頭,她不只一次的強調自己熱愛教育事業,看著孩子們一點一滴的進步,看到他們在舞臺上非常完整而杰出的演奏,她的幸福感非常強烈,甚至不亞于作為優秀演奏家的自己在舞臺上收獲掌聲和鮮花時的那種興奮。因為她覺得自己在藝術上是有生命延續的,眾多優秀的學生,不單繼承了她演奏上的技藝,更是從她這里收獲了藝術生命的血液。當記者問到在教育方面還有哪些想要實現的愿望時,她不假思索的說想要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學生,因為只有這樣,才可能讓未來民族音樂的發展和前景展望變得有意義和價值,才能讓竹笛這一傳統樂器真正做到“背靠傳統,面向現代”。
【演奏篇】塞北落梅吹野火,江南折柳顫空山。——粉絲寫給唐俊喬的七律詩《俊嬌》之頸聯
音樂時空:11月30日,你在“賈達群室內樂作品音樂會”也有精彩的演出甚至是反串,正像你說的那樣,近些年一直在獨奏和協奏曲的舞臺上奔波,為什么會選擇參加這次室內樂演出?
唐俊喬:剛剛結束的“賈達群室內樂作品音樂會”我覺得很有意思,這次音樂會因為是在上海舉辦,賈達群老師邀請的都是上海本土最有名的音樂家,民樂、管弦樂、打擊樂等都是我們學校的教授團隊,以及上海交響樂團的首席團隊。賈老師很早就跟我聯系了,特別誠懇真摯的邀請我出演他這次室內樂音樂會,而且我記得賈老師還特別提到“俊喬我知道你是獨奏家,請你參加這次室內樂都是重奏,不是獨奏,但是我非常希望你能參加我的作品演出。”我答應了賈老師的邀請,首先是因為我很喜歡他的作品,而且他跟我先生也是非常好的朋友;第二個呢,是我真的有十多年沒有參加過室內樂了,也正好11月底我還不是那么忙碌,所以就一起參加了這次合作,非常開心。而且這次演出在全國的反響很好,賈老師從全國各地請了很多專家過來,對他作品的評價是極高的,當然對所有演奏家的評價也非常高。
音樂時空:這次你參與演奏的是賈達群老師的《秋山闕》和《融3》,而他也曾想為你量身定制過笛子協奏曲《邊陲遺想》,這些作品或者說和賈老師的合作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唐俊喬:你太厲害了,你怎么知道他曾想為我量身定制過笛子協奏曲《邊陲遺想》,你是不是問過他了(笑)?的確是這樣,而且是十年前他就想為我寫的作品,但是后來他很忙碌,加上我也開始到處演出,結果就放下了。那天我們在排練的時候,賈老師問我還記不記得我倆還有一個作品,我說“四個字,邊陲……邊陲……”賈老師說《邊陲遺想》,我倆都特別興奮,因為是十年前說的這個計劃。那么未來,我想賈老師還會將這個作品列在他的創作計劃之中,我也很期待再次跟他合作。
我這次參演了賈達群老師兩首作品,一首是《秋山闕》,一首是《融3》,非常喜歡這兩首作品。《秋山闕》完全是民樂小組的室內樂演奏,我覺得它的配器非常有畫面感,在演奏《秋山闕》的時候我就像是走到畫卷里去了一樣,這個圖畫不是潑墨式的、大江大河式的,而是非常清雅的一幅山水畫卷,仿佛聽得到畫面里的潺潺流水聲,還有詩人的吟誦……非常有意思的一種感受。
《融3》是一首國際大融合的作品,我吹的是中國笛子,但是不粘笛膜,不是以往的竹笛明麗的聲音,好像變成了新笛(無膜笛),為什么這么做呢?是為了模仿愛爾蘭笛,因為這個作品最先是為愛爾蘭笛及另外幾種樂器寫的。這次我用了新笛演奏,新笛的音色是很接近愛爾蘭笛的,但它卻又是中國竹笛。和愛爾蘭笛的演奏在文化上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我相信賈老師也和我有相同的感受,因為“融”,本身就有“融合”的意思。如果《融3》之前是為愛爾蘭笛,包括手風琴、打擊樂、古箏等樂器寫出的音樂畫卷,現在用中國竹笛跟手風琴、打擊樂、古箏及弦樂隊、聲樂融在一起,肯定是另外一種畫面感和音響效果,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的作品。
音樂時空:由郭文景老師創作的《愁空山》是你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全球演奏頻率最高的民樂協奏曲,你覺得自己是這首作品的伯樂嗎?
唐俊喬:我當然是這首作品的伯樂,它能成為全球演奏頻率最高的民樂作品,也是因為我在全世界演奏它的次數太多了,全球著名的交響樂團幾乎都邀請我演奏過這首作品,比如英國BBC交響樂團、比利時國家交響樂團、德國班貝格交響樂團等。除了這些國外的樂團,國內知名的交響樂團,像中國愛樂、上海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杭州愛樂、廣州交響樂團等也都演奏過《愁空山》。還包括幾乎所有的一線民族樂團都跟我合作過這首作品,如上海民族樂團、中國廣播民樂團、中央民族樂團、香港中樂團、新加坡華樂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