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蕾
摘要:浪漫曲是俄羅斯一種重要的音樂體裁,稱之為"романс",來源于西班牙語"romance",在19世紀初,俄羅斯將其定位為:一種有樂器伴奏(一般是指鋼琴),與詩歌相結合的一種聲樂體裁的形式?!栋推嫠_拉的噴泉》就是由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創作出的一首詩作改編而成的典型的俄羅斯浪漫曲,在此筆者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與大家分享交流一下對俄國浪漫曲的學習方法與特點。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借鑒和了解。
關鍵詞:浪漫曲 巴奇薩拉的噴泉 旋律走向 詞義理解 情感處理 語言方式
在俄羅斯音樂中,浪漫曲(俄文為“романс”,來源于西班牙語“romance”),是一種有樂器伴奏(一般指鋼琴),與詩歌相結合的一種聲樂體裁形式。在俄羅斯浪漫曲發展歷程中,無數作曲家創作了大量經典佳作,為后世留下了豐碩寶貴的音樂財富,弗拉索夫根據普希金同名詩作改編的《巴奇薩拉的噴泉》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在此,結合學習體會,對浪漫曲的學習方法進行初步探討。
一、歌詞背景
學習一首新的外國作品可從歌詞背景、歌詞含義、曲調旋律、音像資料等多方面入手。筆者之所以選擇歌詞的創作背景作為入手之處,是因為歌詞背景即當時作者所處環境及其內心的悲喜憂歡,直接影響著歌詞含義,決定著音樂旋律的基調。
弗拉索夫的這首《巴奇薩拉的噴泉》是由普希金的詩作作為創作靈感改編而寫。普希金在1824年發表這部浪漫主義敘事詩,創作時間長達三年,這部長詩的特殊的結構,抒情的氣氛,朦朧的色彩,音樂的旋律,使它更具有浪漫主義長詩的特點。這首長詩的創作也是由于當時普希金在1820年到了南俄,在十二月黨人南社的據點逗留后,思想受到了他們的影響,并且那不勒斯流浪漢式無憂無慮的生活和南俄的自然風光給普希金這一時期的創作激發了靈感。而《巴奇薩拉的噴泉》就是普希金在同拉耶夫斯基將軍一起騎馬,游覽的一處著名勝跡所寫。在古克里米亞汗國的首都,有一座建于1519年的韃靼王基列伊的宮殿和陵墓,旁邊則有一座大理石裝飾的噴泉,上面鑲嵌著一溝新月,而這是基列伊國王為寄托他對以為波蘭郡主的哀思而修建。雖然韃靼王宮已經衰落,唯有那清澈的噴泉依舊順著一個生銹的鐵管緩緩地流出,仿佛在默默地訴說著悲涼的故事。在此情此景中就誕生了普希金的長詩《巴奇薩拉的噴泉》的一個創作靈感。從而有了這樣一個偉大的詩作
二、旋律與詞義理解
了解了這個長詩的詩作和背景,作曲家亞歷山大-弗拉索夫,根據他敘事詩的內容和情感去做了相應的旋律構思。
樂曲的名字噴泉,其實可以稱之為“淚泉”,俄羅斯小調分解式和旋快速而又哀怨的旋律流水般緩緩延伸開來,仿佛眼見就有一個斑駁的枯井默默地訴說著歷史留下來的點點印記。接著再進入普希金他長詩而凝練而成的詞語,為這所有的一切進行他獨特的注解:“愛的噴泉,永生的噴泉,我為你帶來了兩朵玫瑰,我愛你永無止息的絮語,我愛你充滿詩情的淚水。你銀色的徽章永遠的印在我的心上,啊,唱吧,唱吧,歡樂的去唱吧,流吧,流吧,我對你深切的情誼,愛的噴泉,哀傷的噴泉,你對著大理石的噴泉詢問:我遙遠的看著我們的家,但是對于瑪麗亞你沉默不語。”間奏響起,繼續用它平靜而哀傷的流水般的鋼琴聲,代替了一切無言的傷痛。再一次進入歌詞的陳述,盡管歌詞的內容沒有變化,可是在最后的尾聲,用了向上高了一個小三度的音程情緒去表達內心的洶涌澎湃,但還是無能為力,充滿憂郁和哀傷的繼續無止境地流淌。一氣呵成,蕩氣回腸。
根據這樣的情感基調,我們就能夠更好地把握演唱時的情感處理,做到用音符詮釋平靜而又激烈的憂傷。
三、情感表達處理
在整首樂曲中,每一個音符都是一滴眼淚,每一句都是這個淚泉噴灑出來的哀傷。所以在演唱的時候就要有這樣的畫面感,用自己的聲音、狀態去描繪這樣的一個氛圍和畫面。氣息的控制是這首歌曲的最關鍵點,要像流水一般均勻的潺潺而來,訴說這樣一個故事。極其連貫而又娓娓道來的一種感覺。平靜地訴說又漸漸推起一個小的高潮,去抒發自己的情感,而后又憂郁地沒有回答,只有鋼琴默默流水般的聲音,然后再更激烈一遍的去訴說,還是沒有辦法回到主音,就繼續懸在空靈的噴泉上空,久久無法散去。要很嚴格地按照作曲家的表情注釋去演繹,進行準確的二度創作,這是學習藝術歌曲的關鍵。
四、語言
對于任何一首歌曲,它的語言都是表達這首歌曲的重要環節,所以要對于每個音符的讀音都有很準確地拼讀,反復去拼讀并且去查明該詞的意思,就能更準確合適地去演唱外國歌曲,多聽其他著名歌唱家的演唱,去學習都是很好的方法,但對于細節還是要自己認真去對待,不能光憑音響資料照葫蘆畫瓢的去唱。俄語的語音發音較硬,輔音偏多,在演唱的時候要盡量在元音上延長,輔音則最后帶過,可是歌唱的聲音位置又不能因此而低落下來,也就增加了演唱的難度。
五、結語
以上是筆者 對學習俄國浪漫曲的步驟和方法,也可以用此方式來學習其他作品,簡單粗燥,但也卻是必經途徑。雖然還也許不夠全面,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借此能夠得到更多的方法和途徑學好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