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萍
摘要:合唱藝術表演形態的綜合美是一種多元化、多維度的綜合,在其中通過復雜元素的變化和組合從而形成了變化各異、美輪美奐的合唱藝術,但是這些形式的變化都是為其合唱的具體內容服務的,本文從合唱的基本表演形態入手,對合唱藝術表演形態的綜合美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合唱藝術 綜合美 表演形態
合唱藝術作為一種人聲交響藝術形式,人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主導作用,本文對于合唱藝術表演形態的綜合美分析主要是從人聲交響表演形式的綜合美和不同演唱形態綜合美兩方面進行探討。
一、合唱是人聲交響的表演形式的綜合
(一)同聲合唱表演形式的綜合美分析
合唱是一種典型的綜合藝術,這種綜合美首先就體現在其靈魂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聲。人聲在其表現形式上可以分為同聲和混聲兩種類型。合唱演唱者的不同首先就表現在其音色、音域以及其表現力上面,針對這些演唱者不同的特點,有機地把相近的音色、音域的表演者進行組合之后就形成了同聲合唱。具體而言,同聲合唱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形式:其一就是男生合唱,在合唱中,一般男生的音色比較渾厚、響亮而又有力度,但是其音調整體比較偏低,所以男生在合唱部分通常表現出剛毅、澎湃宏偉的氣勢。在《獵人合唱》這首男生合唱創作中,通過巧妙的對后半拍的推動力與號角式節奏之間的結合,從而塑造出一種活潑輕松的氛圍和愉快的景象,另外通過對富有彈性的男生四聲部合唱的運用,深刻地刻畫出畫面中獵人打獵的那種興奮的神態,也強烈地引發了受眾對這中情緒的感染力。其二就是女生合唱,在合唱中,一般女生的音色比較柔和、細膩而又有韌度,相對于男生來說,女生的音調更高且音域也更加寬廣,所以女生在合唱的部分通常表現出輕快、柔和、舒緩的氣氛。在《春雨沙沙》這首女生合唱創作中,在最開始的引子部分運用“沙沙”擬聲詞與三拍子節奏之間的融合,通過女生那富有節奏和彈性的極具空靈感的聲音,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了一幅春雨綿綿的景象,使得整個視覺、聽覺的效果更加形象和豐富。在接下來的副歌部分,女生采用了湖南花鼓曲調的形式,表現出一種濃厚自然的鄉土氣息,使得觀眾如同親身處于自然的田園風光中。其三就是童聲合唱,這里童聲合唱指的是由那些處于變聲期之前的少年兒童演唱的多聲部歌曲,是屬于合唱的一種特殊的形式①。這種特殊性主要是表現在其音色上面,一般情況下,男童聲的音調會比變聲后高七到八個高度,這時期的聲音是最純凈和空靈的,如同完全沒有被污染的天籟之聲。在童聲合唱的《猜調》這種創作中,通過童聲合唱之間一問一答的合唱方式,不僅使得整個曲調旋律更加優美動聽,而且在低聲部襯詞的巧妙搭配深深地獲得了受眾的注意力,其中純凈天然的童聲使得這個合唱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更加深刻和親切。
(二)混聲合唱表演形式的綜合美分析
合唱表演形式中的混聲合唱是在男聲、女聲、童聲之間按照一定的組合而形成的,其中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使得混聲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和豐富化,當然其產生的音色效果更加明顯、音調范圍也更加廣泛。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混聲對于人聲合唱表現力的展現具有很關鍵的作用,因為在混聲中的男聲、女聲、童聲就如同不同的樂器,而且這種樂器具有獨特的靈活性和主動性,通過演唱者對演唱曲目的理解,從而對自己的發聲的具體狀態進行調節和改變,這種對于聲音具體狀態的改變是別的樂器無法達到的,這就使得合唱能夠產生無限的演唱效果,從而帶給受眾不同的視覺、聽覺感受。在混聲合唱曲《阿拉木汗》的演唱過程中,其歡快流暢的旋律、富有情感的節奏以及幽默豐富的主題,獲得了受眾的關注和喜愛。在合唱之前首先通過鋼琴演奏了一段具有濃厚新疆特色的音域節奏,然后前面的四個小節“阿拉木汗什么樣”則由男高音演唱出整個主旋律聲部,同時由低聲部的男聲作為底部的襯托;在男聲部長音的位置恰當的融入女高音聲部,通過在I演唱“什么樣,什么樣”的過程中采用慢半拍的輕松歡快的節奏進行補充和融合,緊接著又由男聲部對什么樣什么樣進行回答“身段不肥也不瘦。②”女生則其采取相同的節奏進行應答,通過這種一問一答的形式直到第五小節的合唱中,其旋律轉到了女高音聲部,對阿拉木汗進行更加生動的演唱”她的美貌像彎月,她的腰身像綿柳,”在此基礎上,馬上又加入男聲的合唱部分,對于女生的描述給予幽默風趣的回應和肯定,直到最后在男女合唱的熱鬧歡快氛圍中結束,可以說,正是這種男女合唱之間的混合搭配以及旋律之間的不斷變化,使得各個合唱者之間的聲部配合更加自然完美,充分地展現了阿拉木汗合唱曲目的藝術美。
二、合唱是不同演唱形態的綜合美
(一)輪唱演唱形態的綜合美分析
在合唱表演過程總,輪唱是一種很常見的形式,其輪唱指的是通過把演唱者分成不不同的幾個小組,依據一定的演唱順序有次序地對同一旋律進行錯綜形式的合唱。因為其是根據一定的時距進行合唱的,所以其難度不是很大比較容易完成,在使用輪唱的合唱曲目中有很多經典的作品,其中在《保衛黃河》這首合唱曲目中,通過圍繞保衛黃河、保衛家鄉的主題對旋律進行不斷的變化,一開始是氣勢宏偉的大齊唱,如同振奮人心的號角在黃河之上咆哮,緊接著的是男聲與女聲齊唱之間的不斷先后交替演唱,在該過程中其演唱力度由p逐漸提高到f,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激烈和鼓舞,在中華民族的大地上響徹,當唱到保衛全中國的旋律再次響起的時候,也就代表著祖國全面的抗戰已經打響,進入到演唱中的第三次輪唱,與第一二次的輪唱不同的是,在這部分的輪唱中不單單是對主題進行簡單的重復,而是在此基礎上加入了龍格龍的音響效果,有了這種中國民族特色的樂器加入,使得受眾感覺到一種鋪天蓋地的演唱情緒。通過旋律與節奏之間高低、強弱、疏密的交織和變化,使得整個演唱曲目展現出一種強烈的震撼力和表現效果,充分地展現了輪唱在合唱表演形態中的魅力。
(二)對唱演唱形態的綜合美分析
在合唱表演過程中,對唱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表演形式,其主要指的是在合唱過程中,通過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聲部或者演唱者之間的相互交替、輪流演唱而形成的一種演唱形式。根據對唱表現內容的不同其可以分為不同的形式,其一就是一問一答的對唱形式,這種對唱一般是交替進行的直到最后進入到一個共同的主題。《河邊對口曲》這個合唱曲目中,通過問“張老三,我問你,你的家鄉在哪里?”答:“我的家,在山西,過河還有三百里。”在進行了來回的三次問答之后,在演唱者之間進行了角色替換,反問道:“為什么?王老七,你的家鄉在何地?”答:“在東北,做生意,家鄉八年無消息。”③通過多次的一問一答之后在彼此之間引起了共同的情緒和受眾的共鳴。因此在此時由原來的對唱形式轉為了合唱:“仇和恨,在心里....”恰到好處地喚起了受眾的情感和回憶,激發了有志之士心中的那股抗擊外敵、保衛家鄉的強烈情感。其二就是并列式的對唱形式,在這種對唱的過程中所有聲部所表現的內涵都是通過并列的形式表達的,既可以是句子之間的交替,也可以是段落與段落之間的交替,但不管是哪種交替對唱的方式,其最后都要以合唱或者齊唱的方式進行結尾。其三就是遞進式的對唱,這種遞進關系主要是體現在聲部表現的內容上,與此同時,其音樂也會隨著演唱聲部的遞進而托起高潮,通過聲部的交替變化轉變到聲部的交織,從而最終引出合唱,但是無論是哪種對唱形式,都是通過聲部之間橫向的鏈接來展現出合唱聲部的交織美。
三、結語
對于合唱藝術表演形態的綜合美分析主要是從人聲交響的表演形式和不同演唱形態兩方面進行了探討,合唱演唱者不同、合唱方式不同、以及合唱演唱形式的不同都會從不同層面構成了其合唱表演形態綜合美的內涵。希望本文這些內容的探討可以對相關合唱表演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注釋:
①王珺:《試論合唱藝術表演形態的綜合美》,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②萬紹芷,劉文珺,胡臘妹:《現代合唱藝術表演新理念》,《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
③梁暉:《試論合唱藝術的表演形式》,《音樂天地》,2007年第9期。
參考文獻:
[1]王珺.試論合唱藝術表演形態的綜合美[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2]梁暉.試論合唱藝術的表演形式[J].音樂天地,2007,(09).
[3]萬紹芷,劉文珺,胡臘妹.現代合唱藝術表演新理念[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