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玉萍
【摘要】創新能力是人類探索新知識、發現新事物的能力。英語作為一門工具學科,也應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創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是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有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四是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
【關鍵詞】小學英語 創新思維 創新能力
小學生活潑好動、愛表現,對新鮮事物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我們只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多加啟發,誘導,使學生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他們的創新能力自然就能得到充分發揮。下面結合教學經驗,淺談我的一點想法與實踐。
一、寬松的英語學習環境是創新的前提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心情愉快、沒有壓力的狀況下,大腦皮層最容易形成興奮中心,創新思維也最容易被激活??梢?,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寬松的學習環境。因此,教學中我非常注重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它包括:寬松的英語學習氛圍和創新的教學場所。
1.營造寬松自由的英語課堂氛圍。小學生頭腦靈活、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我們就應該保護他們的這份銳氣,鼓勵他們積極思考,不要怕出錯。對學生獨樹一幟的見解及時表揚,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課堂上,我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如“Well done!”“Great job!”“Excellent!” “You are a clever/ boy/ girl.”等;當他們說錯時,這樣對他們說 “Think it over,and youre sure to give a better answer.”、“Would you like to try once more?”“Do you think its better to say like this?”等,避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達到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目的。此外,我還多以眼神、微笑、點頭等身體語言對學生進行鼓勵與肯定,消除他們對錯誤的緊張和畏懼心理,讓他們感受到自由表達的課堂氛圍。學生的思想得到自由發展,就能促進他們的創新思維活躍地跳動。
2.創新教學場所。教室是學生在?;顒訒r間最長、最熟悉但也是最沒有新鮮感的場所。因此,只要教學內容允許,我就變換教學場所,讓學生走出教室學英語,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如:在教學學校場所時,我帶領學生到校園中不同的地方,介紹playground,classroom,art room,music room,computer room,library等,教學生介紹場所:There is/are … in our school.Its /They are very big / beautiful / nice.Its /They are on the … floor .等;在介紹運動項目時,我帶學生到操場、到體育館,學習:running,high jump,long jump,play football等,并結合詞組be good at進行操練:I am/ You are/ She/He is good at…;在教《My e-friend》時,我帶學生去電腦教室上英語課,請學生邀請他人成為自己的e-friend,真正體驗什么是e-friend。在這過程中,學生的新奇感與新想法不時迸發。
二、學習興趣的激發是創新的關鍵
興趣是創造的動力,成功的先導。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則是點燃學生興趣的火炬”。我就是那把火炬,讓學生每一堂英語課都有新的感覺、新的體驗,保持濃厚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意識。所以,課堂上我非常注重“新”,以“新”來吸引些學生,使他們樂意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就有利于學生的創新想法的提出。
1.采用新穎的比賽形式。在比賽形式方面我不斷更新,不再局限于獎勵小星星或敲個“Good”的印章,而是力求符合教學內容或有教育意義。如在教授五年級下冊Unit 7 的cartoon time時,我們的主題是Mothers Day。整節課我們就以比賽的形式,回答對問題或者課文讀得有感情就能為媽媽贏得一個母親節的愛心,誰的愛心獲得最多,最后還能得到一張母親節賀卡。讓學生用自己的努力為媽媽贏得母親節禮物,他們的積極性非常高。這種比賽不僅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求勝心,還能使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迅速提升,為創新思維的活躍打下良好的基礎。
2.增加學生感興趣的新內容。在平時教學中,我們要堅持興趣第一原則,千萬不能就教材教教材,忽略學生的學習需要。如果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需要得不到滿足,他們對學習自然也提不起興趣,更別提創新了。我在課堂上就經常補充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或貼近生活實際的英語知識,例如:在學習Christmas、Halloween這些西方節日時,我從網上下載節日的圖片,講這些節日的故事和習俗等,還教給學生圣誕歌曲、播放相關的影視片段:《Desperate Housewives》里孩子們過萬圣節的情景,電視中孩子們的裝扮,以及玩“trick or treat” 游戲;《A Charlie Brown Christmas》(《史努比的圣誕節》)中歡度圣誕的場景,出現Christmas tree,Santa Claus,stockings,turkey等等,通過影視片段更直觀地介紹了這些西方傳統節日,既能讓學生理解與接受不同的文化,又能調動他們的興趣。還可以給他們講講Thanksgiving Day 等西方其他重要節日。再比如,在學習《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一課前,我先為學生們介紹了幾個原版繪本故事,比如:《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The runaway bunny》,再鼓勵孩子們課后找找自己喜歡的或看過的繪本故事,在下一節英語課時為大家介紹介紹。在充分調動起學生們對繪本故事的好奇心之后,他們自然對我們課堂上即將要學的這篇新課文倍感興趣,激發出無窮無盡的新想法、新觀點。
三、培養發散思維能力是創新的有力保證
發散性思維的目的就是要開闊學生的知識領域,發展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因此,教學中我始終堅持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比如學習生詞時,引導學生復習舊知,進行近音、近形、近義比較,如:學習then就回憶pen、ten;學習lake就想like;學習both就想all;再比如教句型These are …Those are …就回憶 This is …That is …然后再進行單復數對比,這樣學生的印象會更深刻;還可以引導學生廣泛聯想,進行發散性的思維訓練。比如反義詞聯想:學習old就聯想new、young;一詞多義聯想:學習diamond 菱形、square 正方形,聯想到diamond和 square還分別能解釋為鉆石、廣場;water既可作名詞,意為:水,have some water;又可作動詞,意為:澆水,water the flowers 等等。廣泛的聯想既符合小學生跳躍的思維方式,又為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以及創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是發展創新的重要環節
我經常會讓學生們去找找生活中的英語,搜集一些包裝盒、商標、廣告語等,利用每節課前1-2分鐘,請學生交流介紹。他們會找到milk,hotdog,notebook,supermarket等單詞;會找到Head &shoulders(海飛絲),Coca-Cola(可口可樂),Tide(汰漬),Dove(德芙),Kentucky Fried Chicken(肯德基KFC)等商標;在公共場所可以找到No smoking.(禁止吸煙) Danger(危險) 等標志;在商場或超市能找到On sale(促銷),30% Off(打七折)等促銷標語;在電視上還會看到Just do it.(耐克)、Pizza and more.(必勝客)等廣告語。此外,我還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開展各種創造性的活動,如:在校園內開辟英語角,方便學生來這里交流;看動畫配音、布置英語園地、開展通話劇表演比賽等等,借助這些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使學生在廣闊的生活空間里學英語、用英語,豐富他們的英語知識,擴大知識面和跨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只有以信任和鼓勵的態度來肯定學生的發現,給學生以積極地評價,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得以實現和發展;只有把樂趣融進教學中,把“新”帶入課堂中,學生的創造思維才能得以充分激發和挖掘;只有合理地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和創造性實踐活動,才能多層次、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精神,我們的英語教學也才能最終使學生發展成勇于思考,勇于創新的一代新人,使他們創新思維的火花得以絢爛地綻放。
參考文獻:
[1]石國興.外語專業學生科研訓練與論文寫作指導[M].北京原子能出版.2008(9).
[2]唐殿強.中小學生創造力開發與培養[M].新華社出版社,2001.
[3]包天仁.新編創新能力教程[M].中國人口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