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
【摘要】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去探究英語知識,提高學生對于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把握,教師要在英語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教師教學的目的應該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會學”“善學”,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夠提高。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不論面對什么樣的問題都會進行思考,認真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 自主探究 情境 問題 合作
新課改倡導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動起來,主動地去探究知識。當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增強了,學生面對任何問題都會迎難而上,通過學生的不斷探究和思考,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會增強,問題也會迎刃而解,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會增強。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給學生創設教學情境,用問題來激發學生主動思考,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且對學生進行指導和點撥,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一、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
在教師教學情境的引導下,學生會積極地進行討論和學習,發現問題,體驗學習過程。學生融入到教師的情境之中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主動地探索語言規律,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情境會促進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理解教師的講解,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例如在學習七上Unit 7 Shopping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提供一張超市的圖片讓學生仿佛置身于超市之中。教師給學生創設情境Simon的生日要到了,Daniel想要給他買一個禮物,請你幫他選一份合適的禮物吧。有了教學情境,學生思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瞬間產生,他們都會幫助Simon挑選一個他們認為最好的禮物,并且說明原因。在探究中學生的英語思維逐漸形成,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有利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
二、問題啟發思考,促學生推理判斷
問題會讓學生思考起來,大腦快速地運轉,促進學生語言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全體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并且需要學生齊心協力才能夠完成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都積極地進行思考和探究。教師的問題是循序漸進的,讓學生在探究中不斷地對問題進行推理和判斷,促進學生掌握英語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用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探究,讓學生通過對于問題的探究,一點點地在推理中掌握知識,把語言規律推理出來。
例如在學習八下Unit2 Travelling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思考Have you ever traveled to other cities? 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it? If you want to go on holiday,what should you take? 教師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對于討論話題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開始認真思考和探究,讓學生在思考中開始自主地探究英語的用法和語言搭配規律,促進了學生自主性的發揮。問題就是學生探究的中心和動力,促進學生參與課堂,親歷學習過程,從而成為學習的主體,實現學生在思考中習得語言規律,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三、小組合作學習,引學生主動參與
為了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上形成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小組合作學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很常見很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中,當學生個體進行前置性研究思考后,在小組里面暢所欲言,交流各自的思想,分享自己的發現,思維的火花在這里碰撞,學生的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得到發展,這就是理想的學習課堂。學生的學習能力在他們參與課堂活動中不斷地提高,實現了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和優勢互補,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英語知識。這樣做的結果,促進了學生主動地思考問題、探索問題。因為如果都不帶著問題去探討,將會影響自己的成績,甚至影響整個小組所有人的成績,教師在設置課堂結構的時候,可以通過問題融入教學思想和原則,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例如在學習八上Unit5 Wild animals的Welcome to the unit時,為了讓學生能夠盡可能地學會用英語去描述動物,掌握更多有關動物的英語表達方式和英語說法,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中讓學生用英語去描述動物,找出這種動物的特點,并讓其他小組學生根據自己的描述去猜測。在合作中有的小組學生對袋鼠的描述是:I have a pocket.My baby sleeps in my pocket.Who am I? 對大熊貓的描述是:I have black eyes and four black paws.I like eating bamboo,who am I? 學生在合作中紛紛地用自己學過的語言來進行表達和展示,活躍了課堂氛圍,促進學生更好地對英語進行探究和分析,有利于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增加和高效課堂的實現。
四、教師指導點撥,使學生豁然開朗
教師把學生任務告訴學生后,教師并不是就無事可做了。教師在這個時候要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對學生進行指導和點撥,讓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畢竟是有限的,有時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可能就會阻止學生繼續前行,這時候教師的啟發會讓學生豁然開朗,給學生足夠的學習動力和幫助。教師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要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或學習中,成為其中的一員,和學生一起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去進行探究和學習,促進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英語學習習慣。
總之,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對學生長期地指導,進行“授之以漁”的教育,讓學生能夠把自主學習當成是一種習慣。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會主動地思考,快樂地探究,在學習中感受到自信和成就感,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增強和實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白巧婷.淺談中學英語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做課堂的主體[J].中學生閱讀.2012(4).
[2]王華.對于中學生自主探究英語規律的認識和反思[J].中國教師.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