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丙丙?王麗君
摘 要:大學生就業壓力形成是多方因素的綜合。文章從我國當前社會就業形勢、教育體制、家庭與個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大學生就業壓力大的直接與間接原因,提出了加大社會政策與資金支持、轉變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樹立健康心態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壓力;紓解對策
就業難是大學生就業壓力形成的根本原因,在大學生就業壓力成因體系中起承上啟下的連接作用。當前,國家嚴峻的就業形勢、僵化的教育體制等外部因素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的既定事實,而這一事實又通過學校、家庭等因素再次轉嫁于大學生個體,總體而言,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成因是國家、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個人等多方因素綜合的結果。
1 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成因分析
1.1 嚴峻的就業形勢
人才供需矛盾是造成就業形勢緊張的一大原因,大學生就業情況也是如此,據統計,2000年至今,中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增長近8倍(115萬增至810萬),與之形成宣明對比的是十多年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就業崗位的遲緩增長,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由于解決勞動力就業的市場主體——“私營企業”的大量倒閉,致使大量社會閑散勞動力重新回歸市場,這樣,有限的就業工作崗位與高校每年數以百萬龐大的畢業生群體崗位需求形成了巨大反差,大學生就業難現象在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將長期存在。
1.2 僵化的教育體制
我國教育體制已遠遠落后于市場經濟現實需求,教育與市場脫節現象較為突出。當前,絕大多數高校在人才培養機制上慣用計劃經濟的思維方式,注重教育管理,疏于培養發展,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疏忽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近年來,盡管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倒逼”下,高校在人才培養和專業設置上進行了系列性調整,但不可否認,其發展速度依然滯后于經濟需求,多數畢業生盡管理論知識豐富,但實際動手能力較差,不能很好適應崗位需求,學生自身素質的欠缺是造成其就業壓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家庭的希冀
大學生承載著無數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多數家長共同的希望,在此背景下,他們往往舉全家之力去培養自己兒女,希冀達到知識改變命運的目的,父母的做法固然正確,但這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負面的影響,即多數大學生在面對畢業即失業的殘酷現實時,在面對父母和家庭時,承載著巨大的精神壓力,這種情況尤其在中低收入家庭中表現較為明顯,中低收入家庭的大學生,由于他們求學幾乎花掉了家庭所有積蓄,畢業之后找不到工作,心中難免產生自卑失落的不良情緒。
1.4 自身因素
大學生對工作和自己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認識,不能為自己制定切實可行的職業規劃和職業定位,是大學生自身產生就業壓力的一個重要因素。[1]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多數大學生已經習慣于被動接受,自我創新創造能力在應試教育機制下已被磨滅殆盡,他們大學期間,關注的不是四年之后乃至未來人生的發展,而是分數的高低,獎學金的多少,缺乏對未來職業整體的戰略規劃,更有甚者的是,一些大學生已完全脫離社會在封閉的自我環境中獨立存在,不主動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因此,當他們踏入社會時,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必然會受到社會諸多困難與問題的打擊,承受著讀書時代未有之壓力。
2 大學生就業壓力的紓解對策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制約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障礙因素,構建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大學生個人四方機聯動機制是破解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路徑,也是有效紓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寶貴良方。
2.1 加大政策與資金扶持力度,助力大學畢業生成功就業
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近年來,多方舉措擴大就業渠道,取得了顯著成就。如,制定了關于加強就業指導與服務的政策:包括建立健全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加強就業指導課程和學科建設;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政策,實行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政策等。統籌實施了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農村特崗教師等基層服務項目。鼓勵小型微型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激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給予小額誠信貸款,減免相關稅收等相關政策。筆者認為,國家應進一步深化健全大學生就業政策,在全社會營造關注大學生就業的輿論氛圍,政策上只要有助于大學生就業的要全力支持,另外,政府也可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大學生創業就業,切實為畢業生成功就業保駕護航。
2.2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著力調整高校人才培養機制
教育與市場的脫節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提高大學生就業率,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很重要。高校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改進完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全方位的課程及質量評價體系,嚴把人才培養質量關,努力培養出具有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養質量信息反饋機制。積極與用人單位常態化互動交流,了解用人單位及市場對大學生素質與能力的現實需求,有目的培養市場與企業所需的之才;積極開展校企合作,走出去,引進來,通過與企業緊密合作,為廣大在校學生提供鍛煉平臺,讓學生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只有學之有用,才能順利實現成功就業。
2.3 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以積極心態面對壓力
我國當前經濟發展形勢尤其是產業結構的不均衡建構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一定意義來講,大學生就業難是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機制不健全的結果,因此,廣大畢業生在面對暫時失業的“窘境”時無需彷徨自責,要相信困難是暫時的,端正好自己的心態,全面分析和評價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正視自己的不足,準確地把握自己的能力結構,找出自己的興趣所在,并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等自身條件,結合就業環境與形勢,設置恰當的就業期望,進行理性的自我職業選擇;另外,轉變就業觀念很重要,在市場經濟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就業形式多樣化,改就業為創業不失為良好選擇,高校畢業生近年來合伙自主創業成功的案例也比比皆是,所以說,心態很重要,大學畢業生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就業壓力,在逆境中尋求成長,在逆境中超越完善自己,樹立正確科學的擇業就業觀,機會總是垂青于準備之人,要樹立必勝信心,通過自己的能力相信必能找到理想滿意的工作。
參考文獻
[1]申艷敏.大學生就業壓力的現狀分析及其對策研究[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218—219.
[2]戴斌榮. 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減輕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