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順喜
摘要:初中地理教材的內容相對高中的地理教材而言更加生活化,更有趣味性。但隨著教學的改革,初中地理教學的地位已經有所下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隨之降低。怎樣從教學的實際出發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結合實際開展教學讓學生找到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的突破口,使得學生能夠將課本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本文通過舉例、闡述等方法進行了一些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方面的淺析。
關鍵詞:初中地理 地理教學 有效性
所謂有效教學中的有效就是指教師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后促使學生能夠得到具體的進步。而有效教學中教學則是教師引起和維持學生學習的策略。簡而言之,有效性教學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實現教學目標,使得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而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是愉悅的。在進行初中地理學科教學時,如果教師難以把握好教學方法,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地理的興趣。在初中地理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在學校學習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對日后的生活工作發展等有實際的用處,教學中應該盡量避免灌輸式的照本宣科,讓學生通過地理課學習獲得知識和認識自然發展的規律。以便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氣候、地理位置等主要內容,晝夜現象、季節變化、極晝、極夜等地球公轉方面的知識,作為教師通過怎樣的方式向學生介紹這些知識,在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內容的過程中,我歸納了以下三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圖片表格相結合的講解方法
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習是學生學習地理的起步階段,能夠為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具體該怎樣展開有效的地理教學呢?從教材內容來看,氣候、地形等都是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緊密。例如,我們受到大陸性季風氣候影響明顯,并且包含有溫帶、亞熱帶以及熱帶眾多熱量帶,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中,通過向學生展示地圖、熱帶劃分地圖,地球公轉示意圖等圖片資料,可以使得學生加深對文字系統知識的直觀認識和理解。避免抽象的教材讓學生感到乏味,特別是學生地理知識的相對薄弱,如果通過圖片資料和表格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建立對地理知識在感官上的感受力。在經過教師的分析、對比等方法的表述引導學生產生對新事物的形象,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優化教學語言,提高語言表達的趣味性和簡練等方面。深入淺出地讓學生接受課堂上的知識重點,并展開思考,又將思考的范疇以課堂的知識點為中心,從而不斷提升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的動力。
二、把地理學習的重要知識點融入學生實際生活
利用學校現有的地理教學教材進行地理教學,比如,利用地球儀、電筒、幻燈片等方式演示一年中地球運動的變化和直射點的位置、時間,以及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等知識點。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了解到地球的運動在地球表面所產生的現象,讓學生對日常生活里司空見慣的地理想象進行觀察、分析。比如,太陽直射點位置的不斷變化,而且直射點的位置不同所產生的現象也不一樣。又例如,在氣候教學中讓從身邊所處的地理位置的全年氣候變化去直觀地了解氣候特點以及類型,并且引導學生分析當地氣候的主要成因。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可以起到練習的效果。在一堂課的時間里,學生獲取的知識是有限的,因此,為了拓寬地理教學的覆蓋面,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課外也進行地理學科的學習,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地理現象的同時不斷地積累地理方面的知識儲備。初中的地理教學內容和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生通過地理課的學習掌握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為日后的工作發展、生活實際打下良好的基礎。讓學生學習自覺地找課本上重點和關鍵詞,把課本和實際聯系起來去找問題,并且作出概括、歸納、總結,從而達到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
三、采用互動教學和競賽等機制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比如,在國家地理位置的教學中,教師一方面通過教學儀器進行直觀的傳授知識,一方面也采用師生互動,向學生提倡帶有競爭性互問互答等方式,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初中地理中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知識點比較高中要多。主要是讓學生對于一些國家地區、氣候、地形等的學習與認識和記憶。讓學生通過對自己的所見所聞的記憶和觀察,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對自己生活地區的地形特點進行概括性的描述。比如,生活在丘陵地區的學生,對自己的環境描述會是:耕地少,山低矮,耕地顯示山地特點,土地并不肥沃。并且向其他學生提問這樣的地形產生的原因是什么。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并展開探究的積極性。在學生遇到學習上的問題時,教師因扮演引導作用,并且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不斷地因材施教,從而提高優秀學生的能力水平,加強對學困生的基礎教育,使全體學生都可以享受教學的成果。教師在地理教學中還應該注意善于鼓勵學生,給學生一些鼓勵的話語,比如,“非常好;你們太棒了;雖然出現了這樣的失誤,但你的表達能力很強”等等這樣的鼓勵性語言。教師通過和學生有效的互動,并激勵學生的學習地理熱情,通過創新學生間的競爭機制等多種方法,有效地提高地理學科的教學質量。
在初中地理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在學校學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對日后的生活工作發展等有實際的用處,教學中應該盡量避免灌輸式的照本宣科,讓學生通過地理課學習獲得知識和認識自然發展的規律。總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通過教材和實際的結合,通過采用多種手段強化地理學科的教學質量,讓全體學生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為今后的工作發展、生活便利打下良好的基礎。不斷深化教學方法,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語言,加強各個知識點的學習,了解學生的實際心理特質和變化,調整初中地理教學的策略,鞏固學生地理學科方面的基礎,利用教學的實踐來體現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韓菲菲.基于實際,聯系生活——論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措施[J].好家長,2014(47):119.
[2]吳瑜.打造高效課堂感受地理魅力——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4):142.
[3]楊銘剛.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5):28.
[4]韓菲菲.基于實際,聯系生活——論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措施[J].好家長,2014(47):119.
[5]吳瑜.打造高效課堂感受地理魅力——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4):142.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