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松巖
哈爾濱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淺談機械制造企業質量控制與管理
喬松巖
哈爾濱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為了國民經濟良性發展,要求企業以質量管理為核心,以客戶滿意為目標,全面提高產品質量。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機械制造行業能否貫徹落實質量控制管理體系至關重要。本文從質量信息系統建立流程入手,結合現今部分機械制造企業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望可供參考。
機械制造;質量控制;質量管理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民生產總值持續上漲,我國經濟水平正處于快速上升階段,這種大環境對各行各業來說不僅是機遇,更是極大的挑戰。機械制造行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行業,所面臨的挑戰是空前的,如何在市場需求愈來愈大,產品周期必須縮短的情況下保證機械制造產品的質量,提高客戶滿意度,促進整個行業良性發展,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管理人員的關注,探究企業質量控制和管理方法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1、質量信息系統的原則
質量信息系統作為機械制造企業質量控制與管理的基礎,應具有及時性、準確性,能夠有利于提高產品、服務和工作質量,節約成本,實現體系無縫平滑運行,且能夠適應企業內外部歡迎變化并及時作出相應調整。為此,應遵循以下原則:
(1)迎合實際需求
質量信息系統建立的目標是希望通過對所獲得的信息分析比對,綜合處理,實現對企業發展的預測和工作工程的實時控制,因此,其必須以實際需求為導向,根據機械制造企業的具體架構、組織情況、產品面向市場等因素建立各級質量信息管理系統,從而為實現產品質量控制,企業質量管理奠定好基礎。
(2)系統性原則
質量信息系統的建立不是哪個部門、哪項工作的獨立過程,而是與整個企業息息相關的工作任務,是實現企業科學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企業各級職能管理部門需相互協作,共同收集有效信息,并實現質量信息系統與其它信息系統的有機整合。
(3)經濟有效原則
質量信息的建立是一項復雜工程,需要一定的人力、財力投入和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支持,在建設過程中,既要考慮質量控制的嚴格性,又要綜合經濟和技術上的可行性,可采用審計手段對投資效益進行評估,確保質量信息真實可靠、全面系統的前提下盡量節約成本投入。
(4)逐步發展原則
質量信息系統的建立還是一項長期性工程,對于產品質量信息的收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貫穿于產品的整個壽命周期,根據不同情況收集的數據進行實時更新,因此,要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最好配備專業的操作人員,堅持落實工作,逐步發展,不斷完善,為企業質量管理鋪設好基石。
2、質量信息系統實施流程
質量信息系統主要由質量信息源、質量信息流、軟件和硬件及信息管理組織構成,其實施流程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加工處理、貯存、反饋與交換以及對信息利用情況的跟蹤,在此過程中,既需要統籌策劃,又要對每一環節實行科學管理,保證質量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實時性,為產品質量評價和控制提供第一手數據資料。
伴隨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機械制造業已在世界范圍內名列前茅,產品數量和種類林林總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但機械制造業質量管理水平還有不足之處,質量管理體制依舊存在諸多缺陷,需要不斷改正完善。
1、現代質量管理理念缺失
現代質量管理是從客戶需求出發,以提高客戶滿意度為目標的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具有科學性、嚴謹性。但由于傳統質量管理思想的影響,我國機械制造企業在質量管理工作中,雖然將客戶要求劃入目標,但并未全面滲透,主要目光還是集中于產量,這樣制定的評價、管理體系存在許多缺陷,不能很好地體現“以人為本”的先進理念,制約了企業質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2、質量控制管理體系執行力度不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吸收了許多先進的質量管理體系手段,國際通用的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在我國也得到了廣泛普及,但在機械制造行業實際管理中,很多企業是將該體系作為打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對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認知只停留在表層,并未真正將這種科學體系落實到產品質量工作的方方面面。管理人員持有傳統質量管理體系觀念,操作人員仍舊依照不正確方式工作,質量管理體系只是掛名而已,并未發揮出實際功效。
3、質量管理專業人才缺失
由于長期以來社會對制造行業的意識偏差,造成許多機械制造企業的質量管理人員并未接受過專門教育,大多數質量管理人員來自于技術、理化、計量、檢驗等工作崗位。工作人員對于現代質量管理理念的認知還停留在初級階段,難以在實際應用中發揮出功效,加之企業缺少質量管理經驗,各方面原因匯總造成質量管理水平低下,客戶滿意度不高,形成了惡性循環。
4、質量信息系統傳遞能力落后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質量信息系統的全面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但我國機械制造企業普遍信息化程度不高,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信息流暢度較低,生產各環節、客戶服務、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信息處理和傳遞遲緩,各個部門之間信息流通度不夠,從而嚴重影響質量管理事件的響應速度和契合能力。
提高機械制造企業質量控制與管理水平可從轉變質量管理觀念、加強企業質量管理人才建設、建立健全企業質量管理制度體系等方面入手,具體分為企業質量控制方法和制造質量管理手段。
1、機械制造企業質量控制方法
主要是建立完整高效的質量控制系統,具體包括數據采集、數據錄入、工序狀態監測、統計分析和專家審計五個模塊。其中,數據采集是基礎性工作,應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適宜的數據采集儀,通過間斷抽樣采集和實時自動化采集實現科學高效的信息收集過程,確保原始數據的準確性、針對性;統計分析是核心工作,采用統計分析的方法來監測每一道工序,包括其質量因素和變化過程,并運用數理統計的專業方法認真分析比對,總結出質量因素的變化規律,為生產管理人員發現生產過程不合理工序提供依據,并輔助其制定應對措施,從而實現產品質量的有效控制。
2、機械制造企業質量管理手段
機械制造企業的質量管理手段主要是指對質量信息的邏輯加工,企業在實施質量控制前會產生許多靜態質量數據,在實施過程中亦會涌現大批動態數據,靜態數據在產品加工前已經被錄入,動態數據則實時地產生于監測過程之中,質量管理人員應運用統計知識對這些信息進行科學劃分,合理加工,使其能夠為找出產品設計漏洞、解決產品生產問題,提高產品質量提供依據。
產品質量控制,制造質量管理是關乎機械制造企業發展的重要工作,需要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提高重視程度,加強企業相關人才的培訓力度,監督整個企業認真貫徹落實質量管理體系,以提高客戶滿意度為目標,最終實現企業的良好發展。
[1]張宏聲.機械制造企業過程質量分析與調控[J].價值工程. 2013(23)
[2]張艦.機械制造企業過程質量分析與控制的研究[J].中國包裝工業.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