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強
重慶市忠縣忠州中學校
高中信息技術課差異教學模式的研究
張自強
重慶市忠縣忠州中學校
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差異教學法與分層、因材施教以及個別化教學方法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其中因材施教是差異教學的初級形態,而分層教學與個別教學分別是差異教學過程中的一種策略和發展過程中的形態而已。本文將對高中信息技術課差異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建設性建議,以供參考。
高中信息技術課;差異教學模式;研究
高中信息技術課差異教學模式,較之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差異性,而且還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
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過程中,利用差異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旨在讓學生們的學習更符合學習需求、現代化信息技術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體而言,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制定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任務,以學生自身的準備狀態、需要、興趣以及學習風格為基礎,進行自主選擇的學習。本文所講的差異教學模式,主要是基于小組合作的形式(如下圖所示)來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這有利于學生潛能的挖掘,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差異教學原則,主要是基于學生自身的差異、特點進行教學的一種標準。實踐中可以看到,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高中階段的學生個性、特長以及興趣愛好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在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立足學生實際,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區別,并且將其視為可開發利用資源,通過合理的安排教學活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成績在原來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值得一提的是,在差異教學過程中,還體現了學生主體性原則,即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課堂主體性,鼓勵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到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差異教學過程中,雖然教材、教學內容有所區別,但從教學進度來看,二者之間是同進度的?;诮虒W大綱要求、學生特點和學習現狀,針對不同層次的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設計過程中,應當緊緊圍繞著內容的量、深度、范圍以及難度等全面考慮,同時還包括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的順序、計算機操作方面的作業布置等。在此過程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整一定要適度,不僅要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而且還要考慮其中的差距適度性,以確保可在同一課堂上完成教學任務。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差異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根據學生的特點和不同,以給學生創造自主探索的平臺和機會為原則,布置課后作業和課堂練習題,在此過程中應當注意質、量上的檔次差異性。其中,“量”的差異,注意是指練習題、作業題的設計應當符合學生差異性需求。比如,根據需要可設計選做題、必做題等,給學生選擇的空間。所謂“質”,即作業題、訓練題設計過程中,其質量要求一定要分開檔次。通常情況下,可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分成基本題、綜合題以及變式題,從而適應不同層次、不同接受和學習能力的學生練習。在此過程中,所有學生都能夠正確、完整地解決問題,以滿足大綱規定的要求。對于那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老師應當設計綜合性問題讓其解決,以此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獨立精神。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當針對學生的潛能,對他們進行激勵性差異評價,以此來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基礎較好、進步比較快的學生,應當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要求和評價,既要求他們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正確的解答試題,完成布置的學習任務,又要求他們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去解決問題。相反,對于那些學習成績差、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由于他們學習費力、自卑感強,因此應當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多利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對他們進行評價,以此來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比如,當學生選擇小組任務后,老師應當結合學生的特點,對部分選擇不當的學生給予指導,以免錯選過高難度的學習任務使他們產生挫敗感;或者選擇較為輕松的任務導致重復學習現象;同時,還要不斷地改進學習任務設計方案,使小組任務綜合性更強,那些不愿與其他學生合作的學困生也會意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進而主動參與小組合作學習。
從理論層面來講,高中信息技術課的差異教學作為教學理念,其價值取向是清晰、明確的,其次才是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策略,較之于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以及個別教學模式,差異教學模式的思想更為全面和深入。
[1]王磊重視差異講究策略共同進步——以高中信息技術課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04).
[2].陳艾華.新時期高中信息技術課創新教學的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03).
[3]趙呈領,楊琳,劉清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