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玉
臨沂市環境監測站
淺談如何完善環境監測管理體系
吳清玉
臨沂市環境監測站
文章針對完善環境監測管理體系的重要意義、我國環境監測管理中的主要問題以及完善我國環境監測管理體系的有效對策三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探析,從而詳細的論述了如何完善我國環境監測管理體系。
環境監測;管理體系;問題及對策
1.1 提升了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
作為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內容,環境監測管理工作也是對環境進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而我們進行環境監測工作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獲得真實并且準確的監測數據,這樣才能準確的分析我國環境存在的各類問題。環境監測數據是否是準確的,所得到的結論是否是科學和客觀的,這些內容對于環境決策的正確性都是有著直接的影響的。只有完善了環境監測工作的管理體系,才能有效的控制監測過程的各個環節,從而提升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
1.2 有利于提升環境監測的能力
現階段,我國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復雜,環境監測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的更新,現階段的環境監測工作具有艱巨性、連續性、追蹤性和綜合性等特點,那么就必須不斷的提升環境監測的能力。而環境監測能力則主要包括人員素質、設備儀器以及管理水平等內容,應實行完善的儀器設備的準入制度,對其進行定期的檢查和維修,根據國家的計量基準來確定計量量值,保證監測數據的客觀和公正。通過不斷的完善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管理體系,從而提升其管理水平,保證環境監測的質量。
2.1 環境監測管理體制不順暢
我國的環境監測機構主要分為四級,分別為國家級、省級、市級和縣級,它們又都是由同級的管理部門管理的。環境保護部門先制定出監測規劃,并補助相應的工作經費,而地方的監測站將其承擔下來。這種正在運行的體制對全國環境監測工作“一盤棋”的局面是較為不利的,沒有明確的定位環境監測工作的“政”、“事”部門,具體工作的難度都大大的增加了。同時并沒有根據相應的法律依據來確定不同層級監測站的分工和職責,管理不順暢,職責不明晰,環境監測工作受到了過多的行政干擾,并且也沒有形成有效的經費運行保障機制,這都影響了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2.2 缺乏高素質的環境監測人才
在我國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各類先進的監測方法也相繼出現了,而這也對環境監測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環境監測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工作對于能否實現環境監測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都是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的。然而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起步較晚,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術能力也有較大差距,在環境問題頻發的情況下,現階段我國最為缺乏的就是環境保護方面的優秀人才。大部分從事環境監測工作的人員都不是本專業出身,他們并沒有形成很強的監測意識,工作中也不夠積極主動,大大的影響環境監測工作的實際質量。
2.3 環境監測管理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我國已經相繼的出臺并實行了一些與環境監測工作相關的管理規定和技術規范,但是它們卻也只是從宏觀上明確了環境監測管理機構的分工和職責,雖然也保證了環境監測信息的效力,但是卻沒有制定出相應的細化規則和執行程序,這就大大的降低了實際操作中的執行力。同時也沒有詳細的規定監測質量的審核標準和檢查內容。另外,與環境監測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是十分分散的,并且工作界定中存在交叉的現象,那么就影響了環境監測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和權威性,這也大大的限制了環境監測事業的健康發展。
3.1 改進現有的環境監測管理體制
針對四個不同層級的環境監測機構,應建立垂直的環境監測體系,完善現行的分級管理的國家環境監測體制,推行地方集中管理與國家垂直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各地環境監測站在受到國家垂直管理的基礎上,還應接受地方政府制定的任務。另外,應進一步的改進現有的管理機制,環境保護部應統一負責我國的環境監測管理工作,可以將環境監測司改為環境監測局,并且進一步的延伸其行政管理的職能,應全權負責環境監測的計劃、標準、政策、能力建設、法規以及實行等工作。最后還應改革現有的運行機制,為確保國家環境監測網和監測任務的有序運行,應由國家足額撥付相應的經費,而地方則應給予足夠的經費來保證地方監測任務的順利完成。
3.2 做好環境監測隊伍的人才培養工作
要想真正的完善環境監測管理體系,那么就必須做好環境監測隊伍的人才培養工作,不斷的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各級的環境監測機構和環境監測站應充分的認識到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性,首先,應做好對環境監測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他們對環境監測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其次,還應定期的培訓他們的業務技能,組織他們參加各種形式的崗前培訓、學術交流、業務競賽和繼續教育等活動,并且可以外聘一些專家對他們進行技術指導,從而不斷的提升他們的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最后,應嚴格的實行獎懲制度,對環境監測相關人員的業務水平進行嚴格的考察,同時應推行目標考核評定體系和工作激勵機制,從而最大限度的提升監測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3 健全環境監測工作的法律法規
要想充分的提升環保部門的環境監測管理的能力,那么就必須進一步的規范現有的運行程序。進行環境監測工作時,不但要重視實驗室樣品分析和數據的填報工作,同時也要重視樣品的采集、運輸和保存等各個階段的各項工作,這樣才能保證所得到監測數據的可靠性。因此,現階段的最主要任務就是應健全環境監測工作相關的制度規范和法律法規,保證其可操作性,并明確相應的細則規定,同時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明確化,真正做好環境監測工作的統一管理,從法律上就保證環境監測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另外,還應大力的推行環境監測質量的監督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質量監督活動,對整個過程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形成完善的監測質量的監督機制和評價體系。
環境監測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是一個由各個監測活動環節緊密聯系在一起而構成的整體,而要想真正的做好環境監測的質量管理工作,就必須保證與之相關的各種特性性能都是符合相應的質量要求的,因此,我們就必須完善現有的環境監測管理體系,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完善對策,從而促進我國環境監測事業的健康發展。
[1]賴群峰.談談建設可持續性的環境監測管理體系[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4.
[2]張永慶.對我國環境監測管理工作的創新研究[J].低碳世界,2013.